歷史沿革
愚園最早為明中山王徐達後裔徐傅的別業。後該園易主徽州商賈汪氏,再易主為吳用光。乾隆以後,愚園逐漸敗落。
清同治十二年,清代名人胡恩燮辭官歸里,購下西園故址。
清光緒二年,胡恩燮為奉養母親,辭官築園,取名愚園,占地50多畝,園內曾有36景。建有清遠堂、春暉堂、水石居、無隱精舍、分蔭軒、松顏館、青山伴讀之樓、覓句廊、依琴拜石之齋、鏡里芙蓉、寄安、城市山林、集韻軒、延青閣、容安小舍、秋水蒹葭館、棲雲閣、春睡軒、柳岸波光、課耕草堂、嘯台、養俟山莊、在水一方、漱玉、小滄浪、竹塢、小山佳處、岸窩、憩亭、牧亭、西圃、梅崦、愚湖、鹿坪、界花橋、渡鶴橋等三十六景,是為該園的鼎盛時期,號稱“南京獅子林”。
1915年,胡恩燮嗣子胡光國進行對園林進行擴建,增設34景,故有前後七十景之說。
辛亥革命後,愚園被張勛辮子兵所據,三次革命時毀於戰火。其後雖有修復,抗戰期間再次被毀,後遺存有水池和部分遺蹟。
2010年前後,東南大學建築學院以童寯先生手繪圖《江南園林志》為藍本,輔以史料舊影,著手修繕保護愚園,並根據現狀遺存及歷史信息分析恢復了三十二景。
2016年5月1日,經過5年時間的修繕,愚園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南京老門西片區乃至老城南板塊代表性景點。
建築布局
愚園占地面積約3.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890平方米,其中文物修繕(銘澤堂及容安小舍)約1266平方米;園林景觀約2.4萬平方米,愚湖面積約6000平方米。根據現狀遺存情況及歷史信息分析,恢復愚園三十二景。
愚園由內園和外園兩部分組成。外園以山丘、愚湖為主,內園以假山、廳堂等建築為主。愚園布局,因高就下,因勢隨形,平直與曲折交替,開闊與幽深相間;水石清幽,竹樹美秀,畫棟迴廊奇麗,江南風味濃郁。各色植物群落造型豐富多彩,在園內爭奇鬥豔,相映成趣,真可謂滿園皆翠綠、放眼盡花草。徜徉其中,可以觀賞到江南園林諸多秀色美景,體驗領略到愚園特有的“愚”文化、“孝”文化、“善”文化和“雅”文化。
愚園是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榮安小舍內的枇杷樹,已有百年的歷史。樹下的石桌石凳,是愚園舊物,為胡家後人胡維辛先生所捐贈。此次開放後的三十二景,各景點立意或以詩立意,或以畫立意,或以人文典故立意。在這其中,既有晚清重臣李鴻章、曾國荃、張之洞等和文人名士雅集的銘澤堂、也有為奉養母親報答養育之恩的春暉堂,還有以山石之玲瓏精巧,壘石狀若獅子而知名的內園假山,園中愚湖面積約6000平方米,為南京私家花園中之最。
名稱由來
胡恩燮官至知府正是仕途得意的時候,今後還有升官晉爵的機會,但是他卻辭官歸里,可謂“愚”得很。而胡恩燮為了標榜自己清高,故意“自以為愚,更其名為愚園”,實際上,胡恩燮是寓意“大智若愚”的含義。此後,民間俗稱胡家花園。
設計手法
愚園巧妙地動用了借景的手法,在園外,近借鳳台山,遠借鐘山,使有限的空間得以無限延伸;在園內,景點構築用傳統的對景手法,使各景點能相互滲透和借取,增加了雙方的風景藝術價值。
在水體處理上藏引得法,動用了藏源、引流、集散、延伸等手法,讓水面有流有滯、有隱有顯,使水體活躍於園中,構成多變的水景空間,生髮無窮之意。
愚園“巧於因借、因地制宜、精在體宜”的設計原則,堆山理水的處理手法,植物造景的運用等等,很多地方是值得今人借鑑和取法的;對研究南京的園林史也有較大的價值,確是江南古典園林藝術中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修繕保護
愚園在晚清金陵私家園林中最為著名,以前整片整片的林子,有假山,有池塘,還有小船。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愚園逐漸敗落。
社會各界對重建“胡家花園”的呼聲很高。秦淮區也啟動了胡家花園保護與建設工程,按照初步擬訂的《胡家花園規劃設計方案》,胡家花園保護與建設工程占地5.64公頃,建設內容包括前期拆遷、建築保護及景觀建設等。在打造出特色鮮明的愚湖的基礎上,將按照當初的私家園林格局進行復建。復建“家花園不是單純地恢復建設古典園林、修繕傳統民居,而是力爭打造一個文化景觀群,與整個秦淮風光帶融為一體。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
作為私家花園,愚園遊客承載量有限,為提升旅遊舒適度,持續打造園林精品,愚園門票價格為成人20元/位,可使用公園年卡。
1、1.4米或6歲以下兒童免票
2、在校學生憑學生證(不含成教生、研究生)
3、60歲~69歲老人憑身份證或老年證半票
4、70歲以上老人憑身份證或老年證免票
5、軍人憑士兵證或軍官證免票
6、殘疾人憑民政部門核發的殘疾證免票
開放時間
夏季(5月-9月)9:00-18:00;
冬季(10月-4月)9:00-17:00。
具體地址
南京市秦淮區集慶路胡家花園1號
公共運輸
14、19、35、62、75、81、128、301、313、317、703路到集慶門站下車向東進入鳴羊街150米即到
35、43、128、301、313路到仙鶴街站下車步行
14、19、43、62、75、81、317、703路到殷高巷站下車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