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意中的建築:美學修養卷》是在走訪了那些令人心情舒暢、使時時回想起來的“意中的建築”之後,就它們的印象和魅力,想起什麼就寫什麼的情況下所完成的東西。原本它便不是研究類書籍,既沒有精緻的分析,也沒有深刻的考察。所以《意中的建築:美學修養卷》就像是鑲嵌著插畫和照片的畫冊,隨你的喜愛,從任何章節開始讀起都無妨。編輯推薦
《意中的建築:美學修養卷》謹獻給那些心中擁有珍藏的寶物,而且細心呵護它的人,也就是說對"意中的建築"這個詞句,能產生共鳴的讀者。建築亘古不變的美原來,一磚一瓦都可以很美。作為一個熱愛建築的人,擁有了丈量、繪畫、設計的技藝外,您是否還擁有將心中的美凝結在每一塊磚瓦的能力?
建築之美,在於具象和抽象之美的統一。
具象之美,在每一件作品中,都有建築師專業的提煉:巧妙的構思、完美的搭配、色調的統一、與環境的協調、線條的流暢。在每一個細節中,建築師都能給人提供技藝的養分。
抽象之美,來自俯視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築,我們挖掘到的其根本的共同點:對人類共通之美的詮釋,不同的風格卻同樣有著對人性的關懷。而這美,也畫龍點睛地活化了每一個建築,每一位建築師。
那么,建築之美,究竟是什麼?是色彩、形態、線條、材料的和諧統一之美;是細細丈量,前思後想的細節之美;是建築師懷中揣著的夢想之美;是若干年後建築帶給後人的那份依舊感動之美……你可曾見過“多樣又單純、開放又密閉、複雜與簡單統一的家”?這個不要車庫、不裝腔作勢、不多預算的家,卻花費了建築師五年的時間進行設計。這,是美國現代建築界第一人羅伯特·文丘里為自己的母親設計的家,五年的時間,凝結的是大師超群的技藝,更是對母親沉沉的愛意。
建築,技藝之美、親情之美。
你可曾聽說建築界的翹楚村也藤吾先生在年逾八旬時,依舊在自己設計的庭院中和工人們整理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陽光下,村也先生輕揚的銀髮格外耀眼。
建築,細節之美、謙遜之美。
你能否想像五百多年前的廢棄教堂,依舊屹立不倒,窗上的鏤空石雕依然保持原來的模樣,這飽含著前人怎樣的技藝和智慧啊!一部電影,讓無數人踏上探尋教堂的旅程,是建築成就了電影,還是電影成就了建築?
建築,歷史之美、人文之美。
美,就在設計者的腦中,就在建築師的手中,就在熱愛建築的你的心中。還在等什麼?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去發掘一磚一瓦中的那亘古不變的美。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中村好文譯者:林錚顗中村好文,1948年生於日本千葉縣,1972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建築系。1976年到1980年,在吉村順三設計事務所工作。1981年設立旅鼠屋事務所(lemminghouse)。1987年以“三谷先生的家”獲得第一屆吉岡獎。1993年再以“一系列的住宅作品”獲得第十八屆吉田五十八獎特別獎。現在,擔任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授。
中村好文先生自學生時代起,就有志於把住宅設計和家具設計當做一生的工作。自創業以來,已經設計過上百間住宅以及各色各樣的家具。除了建築專業外,他還以喜愛旅行和料理。輕妙灑脫的隨筆作家身份而為眾人所知。從其著作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個纖細、柔和、風趣的藝術家,所以文章中常可以見到諸如遊戲之心。餘裕。自然體這樣的辭彙。他每天和事務所的人一起用早餐,自己也和同事一同抽籤以決定早餐的工作任務,有時擔任採購,有時擔任烹飪。他認為生活不只是工作,所以過普通人的生活,乃是住宅設計上非常必要的條件。建造一個家,最令人愉快的是能夠與住在那個家的靈魂或精神(spirit)相遇的一瞬間。而所謂舒適的空間,就是能讓自己感覺自然的地方,所以他心中理想的家就是感覺能夠像穿著牛仔褲這種居家服的家。
他的主要建築作品有:“三谷さんの家”(1986)、“朝吹さんの家”(1991)、“清水高原の家”(1992)、“上縊の家”(1993)、“今村家改修”(1994)、“美術館cascitcis”(1995)、“扇が谷の家”(2001)、“風子ハゥス(2002)、“REIcHUT”(2003)等。
目錄
看穿名作的底細(前)千代田生命保險總公司大樓
設計
村野藤吾1966年
東京都目黑區
“星星之王”的天文遊樂場
“疆塔爾·曼塔爾”天文觀測台
1728年
印度
拉賈斯坦邦
齋浦爾
獻給書籍精靈的神殿
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
設計
埃里克·岡納·阿斯普朗德
1928年
瑞典
斯德哥爾摩
與石牆有約
閒谷學校
1670年
岡山縣備前市
獨出心裁的住宅
母親的家
設計
羅伯特·文丘里
962年
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
費城
村居的感覺
河回村
韓國
慶尚北道
塔可夫斯基愛好者的廢墟
聖·加爾加諾修道院
13世紀
義大利
托斯卡納
名旅館好客房的條件
表屋旅館
京都府京都市
蒐集者的建築物
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
設計
約翰·索恩爵士
1824年
英國
倫敦
好建築福蔭後人50年
“個案研究住宅”一號
設計
朱利葉斯·拉爾夫·戴維森
1948年
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洛杉磯
住宅的變奏曲
海景住宅
設計
格雷戈里·艾恩
1948年
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洛杉磯
馬蒂斯遺留的光之寶石箱
羅塞爾教堂
設計
亨利·馬蒂斯
1931年
法國
旺斯
讀者參觀導引
序言
總是有人說我眼光敏銳。無論是對人或是物,我總是比他人早意識到或者早看到。每當外出或旅行時,突然就遇到了那些幾乎要忘掉的朋友,這種事情發生的幾率非常大。我想,這興許是我總在不知不覺中,睜著大眼睛骨碌骨碌地看著周遭環境的結果。
或者,也可以說是“觀察癖”吧?從小,我就有對人或物盯著看的癖好。不用說來訪的客人了,即使是陌生人的瞼和他做事的模樣,也常讓我看到忘我的境界,母親經常責備說:“喂,喂!那樣盯著人看,禮貌嗎?還不改掉這個壞習慣!”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種習慣並非那么容易就能改掉的。剛人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去新宿看電影,經過地下通道時,有一群不良少年正聚集在那裡吸食強力膠,我被他們的模樣所吸引,於是就一直盯著看。“小子,看什麼看?”接著,我就被纏上了,連同行的朋友也挨了揍。事後,朋友嚴厲地斥責我說:“你一直看著那伙人,當然會被纏上啊!和你上街,卻被莫名其妙地捲入糾紛中,抱歉!沒有下一次了!”
這種“眼光敏銳”和“觀察癖”,在觀察人方面,雖然會引起種種麻煩,但若是人以外的東西,就不會產生類似的問題了。附帶一提,在此所說的“人以外的東西”,主要是指建築物。基於建築師的職業興趣,我注意這些東西是很自然的。當我觀察人物的時候,不問地點、男女老幼、國籍、職業;觀察建築物也一樣,不問古今東西、大小、貴賤。不管是知名的歷史建築物、路旁的粗糙小屋、電影和繪畫中的建築物等等,凡是能抓住我的眼睛,激起我興趣的,都被一視同仁地送上好奇且專注的目光。
因此,打從某個時期以來,那種令人心動、令人神往、令人難忘的建築物,就已然牢牢地進駐我心中。走筆至此,你應該能體會我所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