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述
惠農中學位於石嘴山市惠農區紅果子鎮, 學校前身是下營子農村中學,始建於1964年,至今已有42年的建校歷史。初期是一個“半耕半讀”性質的農村初級中學,學生40多個,教師3名,校舍7間,只有一些簡易的文娛、體育設備,辦學條件十分簡陋。
發展歷史
1970年,學校更名為下營子中學,1972年增設高中,發展到15個 教學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1977年,石嘴山市郊區成立,在郊區人民政府的關懷下,校址搬遷至現在位置,辦學條件明顯提高,占地面積2.87萬平方米,有國中班11個,高中班6個,在校生500多人,教職工32名,同年被石嘴山市郊區人民政府列為郊區重點中學。
1987年,石嘴山市郊區撤銷,成立惠農縣,我校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師資數量和水平得到進一步補充和提高。全校教職工總數達到62人,其中專職教師57人,專職教師合格率達到88%以上。學校內部設施進一步改善,建成正規的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閱覽室,配置相應的硬體設備。
1993年,原惠農中學(現市13中學)成立,按照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將高中相對集中、初高中分離辦學的指示精神,學校高中部合併歸惠農中學,自此,學校又恢復成為原來的初級中學建制,共有教學班22個,教職工90人,在校生1000多人,教學秩序井然,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1995年7月,經惠農縣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惠農縣第二中學,由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80多萬元港幣,政府配套總計300多元人民幣興建“逸夫教學樓”,97年8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學校從此進入標準化建設與發展階段。學校占地面積3.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9200平方米。學校現有教職工125人,專任教師103人,大專學歷31人,本科學歷72人,學歷達標率100%。中教高級教師22人,中教一級教師53人,中教一級以下教師28人。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1182名學生。
辦學條件
惠農區劃調整後,區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堅持優先發展、重點建設的 方針,將惠農中學確定為全區重點發展學校,對惠農中學今後的建設和發展進行全面規劃、整體調整和統籌安排,區人民政府在學校經費的投入上給予極大的支持和傾斜,進行重點投入和建設。2004--2006年期間投前後共投入建設資金476萬元,建設400米標準運動場、學生住宿公寓樓及學校信息化建設。2003-2004年隨著二輪教育布局結構調整,西永固中學、紅果子、廟台國中部撤消,併入惠農中學,各項優勢凸現,教育教學資源整合擴大,設備充實加強,擁有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及圖書室、閱覽室、教師學生計算機教室、2個標準語音教室、2個多媒體電化教室。三校合併後,通過公開競聘等多種形式,師資隊伍全面最佳化,結構進一步完善,平均年齡32歲,實現了結構年輕化,學歷高層次化。2005年九月學校更名為惠農中學,占地面積3.92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為11000平方米。綠化面積6003平方米,,有24個教學班,1167名學生。教職工116人,專任教師97人,其中專科學歷14人,本科學歷8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5.6%,學歷達標率100%,中教高級教師26人,中教一級教師48人。
校園文化
2005年至2006年兩年間,學校各項發展駛入快車道:一是學校被石 嘴山市人民政府、惠農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確定為2006年惠農區重點建設和改造的四所中國小之一,屆時,惠農中學將發展成為具有1500人以上規模、惠農區南片有影響力和帶動輻射作用的中心學校,也是石嘴山市最大的一所寄宿制國中。2006年6月投資350萬元的信息藝術大樓、多功能大廳和1100平方米餐廳、禮堂改造工程已開工建設,9月底將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二是通過努力,學校成為2006年石嘴山市唯一一所被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的“《寧夏百所回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項目學校”,自治區政府將投入一百萬元的資金,重點建設學校的內部配套設施,逐步實現教育觀念現代化,學校管理規範化,辦學條件標準化,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的“三化一高”目標,屆時,學校的辦學條件將達到自治區一流水平。
辦學成果
幾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實行辦法》先進 集體、自治區級文明單位、自治區冬季體育鍛鍊先進學校、自治區學校藝術工作優秀學校、自治區2004年學校體育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治理亂收費”先進集體、自治區“師德建設年先進集體”、石嘴山市花園式學校、石嘴山市綠色學校、石嘴山市“五四紅旗團委”、石嘴山市傳統體育學校、石嘴山市示範家長學校、石嘴山市首屆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石嘴山市第三十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乙組團體總分第五名、石嘴山市標準化學校、石嘴山市教育系統民主管理示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