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拉姆

惠特拉姆

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Edward Gough Whitlam,1916年7月11日-2014年10月21日),男,生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為第21任澳大利亞總理,於1972年12月2日至1975年11月11日期間任澳大利亞總理。畢業於悉尼大學法律系。他是澳大利亞一等功勳章獲得者。1972年12月21日,在當選總理後的數周內,惠特拉姆先生實施了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重大舉措,由此奠定了今天重要且多方面的澳中關係的基石。

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EdwardGoughWhitlam),男,1916年7月11日生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出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維力瓦選區的工黨(ALP)籍政治家,為第21任澳大利亞總理,於1972年12月2日至1975年11月11日期間任澳大利亞總理。他是澳大利亞一等功勳章獲得者。 惠特拉姆本人根據傳統用法,使用的名字是高夫·惠特拉姆(GoughWhitlam;發音為/ˈɡɒf/音同goff)。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惠特拉姆是皇家澳大利亞空軍的一名領航員。 他1946年畢業於悉尼大學法律系,並於1947年獲得新南威爾斯州律師資格。

他於1945年加入澳大利亞工黨,1952年首次被選為澳大利亞聯邦議會成員。他於1960年2月至1967年2月任工黨副領袖,而後直至1977年12月擔任工黨領袖,由此創立了工黨領袖最長任期記錄。
1972年12月2日,惠特拉姆先生成為自1946年9月以後第一位贏得聯邦大選並組建政府的工黨領袖。在他3年的任期中,惠特拉姆先生對澳大利亞外交政策做了重大的調整,同時也啟動了全面的社會改革。
作為總理,惠特拉姆先生極其關注外交政策。自上任後至1973年11月他還同時兼任外交部長。惠特拉姆先生當選總理後的首批重大舉措之一即為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協商建立外交關係,並於1972年12月21日,在他贏得大選未滿3周之內達成正式建交協定。同樣在他上任的初期,惠特拉姆先生還廢除了強制徵兵制,撤回了澳大利亞在越南的軍隊,而且改變了澳大利亞對南非種族隔離政府的政策。
惠特拉姆先生上任後,立即促成巴布亞紐幾內亞成立自己的政府,並使其予1975年9月獨立。他上任後還促進了南太平洋論壇,簽署了人權和裁減核武器公約,同東德和西德、越南以及韓國建立了外交失系,而且將關稅降低了25%。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在國際法院提起訴訟後,法國停止了在南大平洋進行的大氣層核武器試驗。
惠特拉姆政府掃除了殘留的“白澳”政策痕跡,為澳大利亞實施對其多元文化社會開放和包容的政策奠定了基礎。為少數民族設立了民族電台及語言項目。惠特拉姆政府還啟動了對土著土地權益問題的認真思考,並成立了第一個國家土著顧問委員會。
惠特拉姆政府創立了至今仍為澳大利亞醫療政策基石的通用醫療保健體系Medibank;接管了原由州政府負擔的對高等教育的財政資助責任,並取消了學費;建立了向單親家庭和無家可歸人群發放社會福利制度;廢除了死刑制;選舉年齡降至18歲;為在聯邦政府中就職的婦女提供了平等的機會;女被任命擔任司法、管理及顧問等職位。
1975年工黨政府競選失利。惠特拉姆先生於1978年7月辭去議會職務,從事學術職業。他成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第一位國家級研究員。他曾於1979年和1983年分別在哈佛大學和阿德雷德大學任客座教授。悉尼大學、臥龍崗(Wollongong)大學,拉籌伯(LaTrobe)大學、悉尼理工大學和西悉尼大學分別於1981年、1989年、1992年、1995和2002年授予他榮譽文學博士稱號。
1983年,澳大利亞政府任命他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巴黎大使,他在此駐任至1986年底,在此期間,他曾是國際人權問題獨立委員會的一位積極的成員。1983年至1989年他在世界遺產委員會任職。1985年至1989年在聯合圍教科文組織執行委員會任職。1986至1991年他被任命擔任澳中理事會主席。1987至1990年被任命擔任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理事會主席。
惠特拉姆於2014年10月21日凌晨去世,享年98歲。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下令所有公共場合降半旗誌哀。惠特拉姆曾領導澳大利亞於1972年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曾11次訪華,被澳大利亞各界尊為“澳中建交之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