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利夫人

惠利夫人

惠利夫人是五代十國的南唐人,隨夫出征閩國,其夫在明溪染疫身亡,於是她留下來護墓。她對村民樂善好施,以其掌握的醫術和所知的草藥為人驅痛治病,深得當地人民民眾的歡迎和尊重。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朝廷敕封為“惠利夫人”。

人物簡介

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五代時人,落籍明溪,生卒年不詳。莘七娘少時知文達理,且通醫術,後隨丈夫征戰,轉戰至明溪雪峰鎮(今城關鎮)時,丈夫不幸病亡,她寄居該地,陪伴丈夫亡靈。當時,明溪貧困落後,她為民眾治病,死後亦葬在明溪。

惠利婦人生前故居惠利婦人生前故居

死後事記

南宋時,有一位過客在明溪巡檢司驛館借宿,館邊正是七娘葬處,他有感於莘七娘的身世,在牆壁上題詩道:
妾身本是良家女,幼習女工及書史;
笄年父母常愛憐,遂使良人作鴛侶。
五季亂離多寇盜,良人被命事征討;
因隨奔逐道途間,忽染山氣命喪夭。
軍令嚴肅行緊急,良人命沒難收拾;
獨將骸骨葬明溪,數尺孤墳空寂寂。
屈指經今二百年,四時絕祀長蕭然;
未能超脫紅塵路,妾心積恨生雲煙。
當地百姓中本已流傳莘七娘為民治病的傳說,又見這首詩,於是集資動工為莘七娘建造一座祠廟。廟宇落成後,明溪人凡遇天災人禍,特別是生病患疾,都到廟中求拜,朝廷賜“顯應”廟號。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朝廷敕封為“惠利夫人”,後來民間對惠利夫人的崇拜逐漸擴展,北向寧化、清流、建寧發展,西南向長汀、連城傳播,還流傳到江西贛州。
傳說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路過明溪時曾慕名朝拜惠利夫人廟,並題詩曰:“百萬貔豸休掃犬羊,家山萬里受封疆;男兒若不平妖虜,死愧明溪莘七娘。”表達了作者對莘七娘的崇敬心情以及愛國抗敵的滿腔激情。

聊齋版本

在明溪縣的城關有座顯應廟,廟裡供奉的主神就是莘七娘,人們尊稱為惠利夫人。
莘七娘是五代時江西人,隨丈夫出征來到了明溪,丈夫不幸身亡後,她就留了下來陪伴丈夫亡靈。莘七娘年輕時讀過些書而且懂醫術,留到明溪後一直為老百姓看病抓藥,死後也葬在了明溪,她的墓就在顯應廟前。
莘七娘由人成神的過程有個聊齋版的傳說,相傳南宋時有位過客在明溪的驛館借宿,驛館就在莘七娘的墓邊,半夜因為天熱睡不著就到處轉悠,忽然聽到有一位女子在反覆吟詩:“妾身本是良家女,幼習女工及書史。笄年父母常愛憐,遂選良人作鴛侶,五季亂兮多寇盜,良人被命事征討。因隨奔逐道途間,忽染山嵐命喪夭。軍令嚴兮行緊急,良人命歿難收拾,獨將骸骨葬明溪,數尺孤墳空寂寂。屈指至今二百年,四時絕祀長蕭然。未能超脫紅塵路,妾心積恨生雲煙。”客人只聞其聲,卻遍尋不到人。第二天客人把詩刻寫在驛館的牆壁上。當地人早就知道莘七娘的故事,看到這首詩後,就集資建了座廟宇。廟宇落成後,明溪人凡遇天災人禍、生病患疾,都到廟中求拜,很是靈驗,南宋朝廷知道這件事後,為廟宇賜名“顯應廟”,而且還敕封莘七娘為“惠利夫人”。從此顯應廟香火不斷,許多香客也是慕名而來,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在詩中這樣讚頌莘七娘:“百萬貔貅掃犬羊,家山萬里受封疆。男兒若不平妖虜,慚愧明溪莘七娘”。看來莘七娘的故事進一步激發了文天祥的愛國豪情。民間為了紀念莘七娘也會舉辦隆重的活動,人們每年六月十一她的誕辰就會敲鑼打鼓迎接夫人神像巡遊。老百姓到顯應廟祀拜並勺沐浴過的香湯回家喝飲,以求平安。在神像巡遊回廟後則會有些戲曲表演。當地人稱此為“六月會”。
由莘七娘的事可以看出,中國的老百姓是多么的善良和樸實,只要對他們做出一點付出,他們便會幾十倍、幾百倍的回報,百世、千世感恩、銘記。

人物趣事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 還有一種燈叫走馬燈,在其下部放置點燃的蠟燭,產生熱氣流驅動紙型葉輪和立軸,立軸上輻射伸出的鐵絲帶動紙人和紙馬轉動。走馬燈和花燈一類器具,從五代唐宋一直流傳下來,其基本原理與熱氣球,甚至與現代燃氣輪機的原理比較接近。

惠利夫人廟簡介

據了解,惠利夫人廟祭奠的是在明溪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隋唐五代的女子英雄莘七娘。莘七娘當地稱為惠利夫人,據傳,惠利夫人是五代十國的南唐人,隨夫出征閩國,其夫在明溪染疫身亡,於是她留下來護墓。她對周圍村民樂善好施,並以其掌握的醫術和所知的草藥為人驅痛治病,深得當地人民民眾的歡迎和尊重。莘七娘在閩西諸縣和江西贛州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明溪人為敬重和紀念這位為國為民的先賢,把城區最中心的橋稱作惠利橋。從宋代開始,每年正月期間明溪縣城關鄉成群結隊的民眾自發地組織到這裡,舉行隆重的儀式祭祀。
廟會是客家民間信仰表現形式之一。通常是有廟就有廟會,迎神、抬菩薩出巡、游村。菩薩生日定為廟會會期,村村皆有相互錯開。會期參與者主要是香客,也有兼探親、訪友者、做買賣的小商販。
明溪城關最隆重、熱鬧、壯觀的廟會是“六月會”,即惠利夫人廟會。惠利夫人為百姓消災解難,造福一方。她樂善好施,看到當地貧困、缺醫少藥,就主動以自己精湛醫術為百姓善藥巧醫。當地百姓感激她,祀奉她。
廟會從六月初一開始每天晚上沿大街小巷敲銅鑼,以示祭典惠利夫人來臨,二則鎮邪保平安。六月初五迎朝廷御賜給惠利夫人的袍服,六月九日、十日為惠利夫人出巡的日子,最為隆重,熱鬧非凡。巡遊前人們就做好各種籌備工作,當天要舉行盛大壯觀的敬迎惠利夫人的出遊儀式,由執事者先焚香禱告惠利夫人,禱告後才抬神像沐以香湯(季榮),換上朝廷御賜袍服,使神像更加光彩照人。當地百姓家家戶戶到廟裡禮拜惠利夫人,並舀香茶提回家,給全家老少喝,可以治病消疾保平安。廟裡專備宮轎一乘,巡遊時惠利夫人端坐在宮橋內,轎夫由德高望重者擔任。巡遊隊伍有穿紫、綠兩色扮成小鬼模樣的小孩在前面開道,接著是惠利夫人的神像,還有陪游的財神,彌勒佛神像。緊跟的是樂器隊,踩高蹺、舞獅、搖旱船等,一路載歌載舞,最後是排得長長的信眾隊伍,舉著各種旗幟,一路燃放鞭炮。巡遊隊伍浩浩蕩蕩,鼓樂鞭炮震耳欲聾,男女老少擠滿大街兩旁,場面壯觀,萬人無空巷。當地百姓將祭典惠利夫人活動稱“六月會”,也是城區和周邊地區進行商貿活動的盛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