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論

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論

《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論》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世寶。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論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論
書 名: 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

作 者:譚世寶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9年09月

ISBN: 9787101068719

開本: 16開

定價: 46.00 元

內容簡介

《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論》內容簡介:本題目是既古老而又新穎,既很有意義而又十分複雜的課題。通過對有關研究史及原始資料作了較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本文得到了如下主要的新認識和結論:1.證明“切”、“反”本來是指兩種相反的方法:“切”就是切開,“反”就是反合。“切音”和“切韻”本來都是指對音節進行分切,後引申為對音節的分析研究。而“反音”、“反語”則本指把兩個字的音拼合成第三個字之音。

2.證明沈括、鄭樵等人所主張“切韻之學,本出於西域”之說,是有充分歷史根據的公論。自明末以來纔形成的對之質疑、反對,與支持、肯定以及折衷的各派意見爭論不決之局面,主因是由於論者缺乏對悉曇字音學的研究。進而修正了不少論著都以為梵文是音素字母文字之說,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誤說。

作者簡介

譚世寶,1950年生於香港。歷史學學士(中山大學,1982年)、歷史學博士(山東大學,1987年)、哲學博士(語言學專業,香港理王大學,2000年)。曾任澳門大學中文學院助理教授、碩士課程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席以及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研究員。現任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兼任山東大學宗教、科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教授。己出版專著有《漢唐佛史探真》(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澳門歷史文化探真》(中華書局,2004年)、《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另在中國內地與港澳台地區的學術刊物上發表歷史語言研究方面的論文一百餘篇(1979—2008)。

圖書目錄

異軍蒼頭突起

內容提要

一、研究概述

1.研究內容的範圍及方法

2.本論文的主要內容觀點簡介

二、一些常用的基本名詞辨釋

1.音、聲、韻與韻書辨釋

1.1 關於“音”、“聲類”等詞的釋義

1.2 關於“聲”的釋義

1.3 關於“韻”的釋義

1.4 關於“韻書”的釋義

2.關於音、聲、韻“通例”的商榷

3.音、聲、韻的原始資料及基本含義的衍變

3.1 《尚書》及先秦古字中的聲、音等詞的源流變化

3.2 漢至南北朝時期均與韻的源流變化

4.五聲與四聲等詞考辨

4.1 李登“五聲命字”真相略探

4.2 “四聲”之論起源初探

4.3 “五聲”與“四聲”之別

5.音、聲、韻在當今辭書的基本含義及本文用法簡介

6.結語”

三、切、反及相關的切韻、反切等詞考辨

1.宋以來諸家解說之紛紜

2.古籍中的“切”、“反”等詞本義之正解補釋

2.1 《切字要法》的“切”字之法的來源及性質

2.2 《顏氏家訓》有關“切”與“反”之記述考辨

2.3 後人對陸法言《切韻》之“切”與“韻”的誤解

2.4 “切韻”的“韻”字本義探討

2.5 《康熙字典》對“字母切韻”的源流記述

2.6 《大藏字母切韻要法》等的“字母切韻”之學

2.7 《欽定音韻闡微》對“切韻”之學的論述

2.8 《欽定同文韻統》所述“反切字”與“翻切字”的源流

2.9 日本古悉曇學有關“反”、“切”等詞的記述考釋

2.10 趙宦光論“反切”與“翻竊”關係之原意

3.造成誤解的一些對象、年代及因果分析

3.1 對《顏氏家訓》的誤解

3.2 對陸法言《切韻》的誤解

3.3 對唐玄度《九經字樣》的誤解

3.4 對宋代《廣韻》影響的誤解

3.5 清代的誤說源流綜論

4.“反切”一詞出現的年代及其含義的探索

4.1 “二徐”《說文》所用“反切”一詞考辨

4.2 丁度創用“翻切”一詞

4.3 “反切”首先偶見用於沈括

4.4 鄭樵仍不用“反切”一詞

4.5 南宋末至元初“反切”一詞漸盛

4.6 “反切”一詞傳人日本

5.結語

四、悉曇學人華前後華人字音知識的對比

1.悉曇學人華以前華人字音知識長期滯後之因果

1.1 漢語言文字結構功能的特性局限

1.2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特點局限

1.3 漢字自然存在形式的先天局限

1.4 漢字文化圈單獨擴展的局限

2.悉曇學人華傳播對華人字音知識的影響

2.1 印度佛教人華對中國文化傳統局限的突破

2.2 佛教悉曇文字是當時唯一可資華人借鑑的外文

2.3 漢字的切音等方法是受悉曇文字學影響的結果

五、悉曇學人華與漢字字音分析的起源探秘

1.佛教諸經論的悉曇字母之學人華傳播史概述

2.進行梵漢文字比較研究的理論基礎的確立與發展

2.1 般若經論對“四十二字”系統的國際性功能的傳播

2.2 涅盤經論對“五十字”系統及“十四音”的功能介紹

3.漢字字音分析的濫觴一一潛藏於梵漢字對音的起源

3.1 漢字字音分析的起源之迷失

3.2 啟發中國譯經者的悉曇字拼音法

3.3 用漢字對音來譯寫和研究悉曇文字的結果

3.4 略論日本所傳悉曇學資料的研究價值

4.結語

六、梵漢字音比較研究成果之一:切音法與字母

1.被忽略的字音分析的基礎方法一一“切音法”鉤沉

1.1 切音的工具方法隨悉曇學人華傳播的成果

1.2 最流行而又隱蔽的分切字音的基本方法和範例

1.3 切音法的研習成果與發展流傳探索

2.漢字的切字與字母同源出於悉曇字母拼音學之考證

2.1 漢字的切字與字母同源而共流或異流之關係分析

2.2 漢字的字母切韻之學的起始年代及來源的異說考辨

七、梵漢字音比較研究成果之二:反音法

1.“反音”的本義及其來源各說評議

1.1 包含反切法的切韻之學源出於西域之說

1.2 漢字的反切及字母等韻之學皆中國土產之說

1.3 對前兩說折中之第三說+

1.4 對第三說略加修改發展之說

1.5 結論

2.悉曇學所傳的梵漢對音的反音法及其模式

2.1 現代學者對天城體梵文拼音模式的誤解辨正

2.2 悉曇字與漢字對音的反語模式探真

3.梵漢對音字的反語模式對純漢字的反語的影響

3.1 悉曇家所作的梵漢對音的漢字反語的性質和作用

3.2 唐以前悉曇字的對音反語繁多之因果分析

4.悉曇家及儒家所失傳的古來反音法探秘

4.1 紐字本義及其在悉曇字音學及漢字字音分析中的套用

4.2 四聲字典紐聲反、正紐、雙聲反、傍紐、雙聲字考辨

4.3 漢字反語注音中的紐聲反的原始遺蹟實證

4.4 原始的漢字反音多用紐聲反的原因

5.孫炎的反語注音法的來源及其歷史意義

5.1 漢字反語注音法的創用者及其年代的異說考辨

5.2 悉曇學人華以前漢人不可能用反語注音的原因分析

5.3 孫炎率先在儒經音注中引用反語注音的歷史意義

5.4 結論

八、梵漢字音比較研究成果之三:調四聲法

1.漢語字調四聲分析法產生和確立的因果過程

1.1 對有關漢語字調四聲問題研究的新看法概說

1.2 對目前兩大派學說的論衡

2.沈約《四聲譜》之秘傳與存佚及其內容探秘

2.1 沈約《四聲譜》的秘傳及存佚概況

2.2 南北朝時人對《四聲譜》及其“四聲”說的誤解述評

2.3 清代以來對《四聲譜》的誤解剖析

2.4 “四聲”學說之首創者考辨

2.5 沈約《四聲譜》的內容之真相及其直接的目的作用

3.《四聲譜》的成果在字音分析中的套用與發展概論

3.1 “四聲”的套用與漢字注音方法效果的改進

3.2 “四聲”知識普及與《切韻》系韻書產生和發展的關係

3.3 《四聲譜》對漢字字音分析的發展之直系影響

4.結語

補論一:《(經典釋文)成書年代新考》商榷

補論二:《反切起源考》商榷

附錄一:參考文獻目錄

附錄二:參考文獻影印件

鳴謝

補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