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簡介
國共合作的大革命中後期,中東廣東區黨委農民運動委員會通過省港大罷工委員會和省農民協會派遣香港海員工人梁廉、梁振三、禤榮(即禤全光)等人在恩平縣70多個村成立了農民協會,有會員1萬多人。1927年4月,廣東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後,駐江門鎮的國民黨第13師師長徐景唐四出搜捕共產黨人,查封了新會縣總工會,江門黨組織被迫轉移到江門近郊。6月,中共五邑地委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通知各地黨組織轉移到澳門。7月,禤榮在澳門向中共廣東區黨委農民運動委員會負責人阮嘯仙匯報恩平農民運動情況。阮嘯仙指示禤榮返回恩平,組織恩平農民開展武裝鬥爭。
8月中旬,中共廣東省委在澳門召開有江門、海豐、陸豐和中山等地黨的負責人參加的會議,傳達中共八七會議精神,決定與全國各地秋收起義和南昌起義相呼應,加緊組織各地武裝起義。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五邑地方委員會”(簡稱五邑地委),領導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5個縣的工作。五邑地委由葉毓年任書記,王堅淮任宣傳部長,李安、李冠南、李本華為委員。五邑地委在江門鎮成立新會工農革命軍指揮部,派王士傑、王堅淮到恩平協助禤榮組織恩平農民起義。
起義事件
禤榮、王堅淮、王士烈從澳門回到恩平的塘皋後,在全縣組織了1000多人的農軍,並確定起義,攻打恩城,計畫兵分3路。第一路為主力,由禤榮和王士烈兼任指揮。14日,各路農軍按計畫分頭集合。東北路軍早作準備,由長灣村農軍用禾草掩蓋著槍枝彈藥挑到長安村。是日黃昏,東北路農軍300餘人在塘皋村前集中,由禤榮作戰鬥動員。接著,農軍一舉包圍了聖堂圩。尖兵排13人在梁茂洪、梁齊樂的帶領下,衝到警察所門口,只花了十多分鐘,就俘虜敵哨兵、聖堂區長何禮逢及職員3人,繳獲步槍15支及彈藥一批。
接著,農軍向恩城進發。當時駐守城內的是被國民黨收編的反動武裝胡榮梓、吳漢榮兩個中隊,共100多人。第一路農軍於黎明前抵恩平城附近的獅子石。清晨5時許,海員工人梁棟榮率領農軍衝鋒隊直奔東門。城牆有3丈高,農軍無攻城準備,又沒有重武器,戰鬥多時,無法攻破城門。這時第二路軍尚在離恩城4公里的公堂,而第三路軍人數較多,也未及時趕到。由於無法聯絡,梁茂洪帶領的突擊班衝到警察局時,警察局空無一人。農軍攻城與敵相持1個多小時,天已大亮,已有8位農軍戰士相繼犧牲。為避免更大損失,農軍主動撤出戰鬥。早已有計畫做配合行動的開平縣赤坎工農自衛軍,也取消了配合行動的計畫。
起義失敗後,禤榮、王堅淮、王士烈往澳門,向五邑地委書記葉毓年匯報了起義經過。參加起義的農軍分散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