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範圍
正模標本是在美國懷俄明州奧爾巴尼縣的莫里遜組中被發現,地質年代屬於侏羅紀晚期(啟莫里階至提通階)。第二早期的甲龍科是澳洲昆士蘭州的敏迷龍,年代為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
分布(found in)→美國懷俄明州
物種學史
模式種是 G. parkpinorum,是由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在1998年命名,當時為 G. parkpini。屬名意思是“滴水嘴獸蜥蜴”。一個怪嘴龍的骨架模型,正在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中。
怪嘴龍的正模標本是於1996年挖掘的,目前在科羅拉多州丹佛的丹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除了正模標本以外,還發現兩個部分骨骼,但尚未研究。這些標本包含了大部份的頭顱骨及部份顱後骨。它原先於1998年被命名為 G. parkpini,但卻後來於2001年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被更名為 G. parkpinorum。
該科種類
中文名稱(chinese)→ 怪嘴龍
其它中文名稱(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name)→ gargoyleosaurus
發音(pronounced)→ ccc-oh-sawr-us
含義(meaning)→ 【建】(哥德式建築上)怪獸狀滴水嘴--怪形生物狀的滴水嘴外形為一種奇形怪狀或有趣的動物的屋頂上的排水嘴,從水槽中升出,裝從牆上流下來的雨水
目(order)→ ornithischia 鳥臀目
亞目(suborder)→ genasauria 頜齒類
thyreophora 覆盾甲龍亞目
類(infraorder)→ thyreophoroidea 覆盾甲龍形類
eurypoda 扁腳類
ankylosauria 甲龍類
超科(super family)→ ankylosauroidea 甲龍超科
科(family)→ ankylosauridae 甲龍科
亞科(subfamily)→ polacanthinae 多刺甲龍亞科
屬(genus)→ gargoyleosaurus 怪嘴龍
模式種(type species)→ g. parkpini
其它種(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misassigned species)→ . ..
時代(period)→ 侏羅紀晚期 kimmeridgian to tithonian
發現地層(stratum)→ ...
食性(diet)→ 植食
典型狀態(length up to)→ ...
推測體重(mass)→ ...
發現者(discoverer)→ carpenter,miles & cloward,1998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
carpenter,miles & cloward,1998
形態特徵
大部份頭顱骨及骨骼已被發現,而怪嘴龍的頭顱骨包括有明顯的三角方顴骨及鱗狀骨。它的特徵包括有狹窄的喙嘴,在每根前上頜骨都有7個圓錐形牙齒、不完整的骨質鼻中隔、直線排列的鼻腔、缺乏次生齶、兩組骨質的頸部甲板及一些長圓刺[2]。
怪嘴龍被分類在甲龍下目中的甲龍科,是其他甲龍科的姐妹分類單元,與大部份種系發生學假說一致。但是這些研究只是針對頭顱骨,而其他有關多刺甲龍亞科的特徵都是在顱後骨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