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連鎖魚鱗病(X-Linked ichthyosis)又稱黑魚鱗病,X連鎖隱性遺傳魚鱗病。
病因與發病機制
本病與類固醇硫酸酯酶異常有關,類固醇硫酸酯酶水解硫酸酯,包括硫酸膽固醇和硫酸類固醇。男性性連尋常性魚鱗病患者,許多組織中的類固醇硫酸酯酶活性降低或缺乏,包括表皮、角質層、白細胞及培養的纖維細胞。此外,酶物----硫酸膽固醇可在鱗屑中積聚。女性攜帶者白細胞類固醇硫酸酯酶水平介於正常個體及男性患者之間。在男性,性連尋常性魚鱗病的發病率約為1:2000~6000,約半數成年男性患者可有逗點狀角膜混濁,但不影響視力。也可出現在女性攜帶者,血清、表皮、鱗屑的硫酸膽固醇水平升高,凝膠電泳顯示β一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此可作為診斷的特徵之一。血清硫酸膽固醇水平由正常的80~200mg/dl增高至200~9000mg/dl時,常可確定診斷。
類固醇硫酸酯酶基因位於X染色體短臂二區二帶三亞帶上(XP22.3,約80%患者此酶基因缺乏。如鄰近硫酸酯酶缺失可發生點狀軟骨發育不良和X連鎖魚鱗病重疊綜合徵。表皮中,類固醇硫酸酯酶催化水解硫酸膽固醇。X-連鎖魚鱗病患者類固醇硫酸酯酶缺乏,說明硫酸膽固醇的水解對正常脫屑是非常重要的。同時研究表明,有些患者類固醇硫酸酯酶活性正常,且不伴角膜混濁,這顯示了X-連鎖魚鱗病的遺傳異質性。故類固醇硫酸酯酶水平正常的男性魚鱗病患者不能除外X-連鎖隱性遺傳魚鱗病。
臨床表現
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病,除手掌和足底外,全身皮膚都被累及。腋、肘窩、膕窩、腹股溝、肛圍及外生殖器周圍等褶皺外,因相對較潮濕,損害稍輕。皮膚損害雖然與尋常性魚鱗病相似,但遠較後者更嚴重。在寒冷乾燥季節,堆積極厚的污褐色角質鱗屑塊,猶如全身披掛一副黑色的鎧甲。隨年齡增長,頸、面、頭皮等外損害可能減輕,但腹及下肢變得更加嚴重。炎熱潮濕季節雖可緩解,但僅是堆積的鱗屑稍少一些而已。疾病伴隨終生。上臂、大腿外不出現毛囊性角質化丘疹。掌跖紋與常人無異,也不發生掌跖角化過度。近半數的患者,經裂隙燈檢查,可發現角膜深部,即角膜後壁及後彈力層上有散在渾濁點。不少患者伴有性器官發育異常。患者體格發育較差,身體常較同齡人瘦小。很多患者的母親(即攜帶者)在脛前有輕度的病變。
組織病理
角化過度,顆粒層正常或稍增厚,汗腺減少。真皮內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圍管性炎性細胞浸潤。[診斷標準
系譜分析:
家系中只有男性患病。患者集中在與母親有血緣關係的一方,如表兄弟、舅、外祖父(外祖父患病時,舅不患病)等。發病年齡:
發病早。多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病。臨床症狀:
損害波及全身,褐黑色的鱗屑堆積很厚。掌跖部位正常。肢體伸側外無毛周角化性丘疹。診斷疑點
性連鎖魚鱗病是一個高度外顯的遺傳性疾病。但由於X-連鎖隱性遺傳的特點,行證者可能是家系中唯一患者,以前若干代無同病患者,從而可能誤認為非遺傳所致。性連鎖魚鱗病的遺傳規律
此病為性連鎖隱性遺傳1. 遺傳特點:
1) 該病一般只限男性,女性患者又有純合體表現的性狀罕見;2) 男性患者會把突變基因傳給他的所有女兒,因此這些女兒100%都是基因攜帶者;
3) 女性攜帶者所生的兒子,有50%接受該基因出現症狀;
4) 女性攜帶者所生的女兒,有50%為該基因攜帶者;
5) 突變基因決不會從父親直接傳遞給兒子,此性狀決不會傳給兒子;
6) 攜帶者女性一般不患病,但某些可能有輕度表現。
2. 婚配及子女表現頻率表:
父母婚配型 子女基因型及其 子女表現型及其頻率(%) 頻率(%)
基因型 表現型
XAXAÍXAY 非患者Í非患者 女100 XAXA 女100 非患者
男XAY 男100 非患者
XAXaÍXAY 攜帶者Í非患者 女 50 XA XA 女 50 非患者
50 XA Xa 50 攜帶者
男 50 XA Y 男 50 非患者
50 Xa Y 50 患 者
XAXaÍXAY 患者Í非患者 女100 XAXa 女100 攜帶者
男100 XaY 男100 患 者
XAXAÍXaY 非患者Í患者 女100 XAXa 女100 攜帶者
男100 XAY 男100 非患者
女 50 XA Xa 女 50 攜帶者
50 Xa Xa 50 患 者
男 50 XA Y 男 50 非患者
50 Xa Y 50 患 者
XaXaÍXaY 患者Í患者 男100 XaXa 女100 患 者
女100 Xa Y 男100 患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