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佛經故事
“長慮諦思惟 不當卒行怒”意識是說:遇事細考慮,不輕易發怒
諦:細察;詳審
惟:思考;思念
買智慧
昔有國豐盛安樂,無所渴乏。便語大臣:“遣一可使之臣,至於他國。市吾所無者市來。”即遣一人。往至他國。益將珍寶,遍市肆觀看,無有餘物,儘是我國中所有耳。最後見一賢者,空坐肆上,便問之言:“不見君有所賣,何以空坐?”答言:“在此賣智慧耳。”
問言:“君智慧何像?賣索幾許?”答言:“吾智慧值五百兩金,前稱爾金,吾當與汝之耳。”
遠人便自念:“我國中無賣智慧與人。”便秤五百兩金與其人,即與說智慧之言,二十字言:“長慮諦思惟,不當卒行怒。今日雖不用,會當有用時!”
於是受誦令利,各自還家。臣買得智慧之言,即便還國。道徑其家。夜入,月明。見婦床前有兩履,疑有異人,便生惡念。其婦卒得疾病,母往宿。視長者故說智慧之言未休。其母驚覺:“兒來歸耶!”
兒便走出戶,呼:“賤!賤!”母間其言:“云何汝行?為得何物?何以呼‘賤’?”
兒言:“我母以婦,萬兩金猶不與人。思此五百兩金,豈非賤耶!”
“天尊經”藉以為喻,諺語一言之助,勝千金之益。
翻譯:
從前有一個國家,物產豐盛,人民安樂,什麼東西都不缺,國王便對大臣說:“你派遣一個能幹的人,到別的國家去,把我們國家裡沒有的東西買一些回來。”於是大臣派遣了一位使者,到別的國家去。這位使者帶著珍寶,在國外的市場上到處觀看,全是自己國家裡有的東西,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他最後看見一位賢者,空手坐在市場上,便上前問道:“沒看見您賣什麼東西,您為什麼空手坐著呢?”賢者回答道:“我在這裡賣智慧。”
使者又問:“您賣的智慧像什麼模樣?要賣多少錢呢?”賢者回答道:“我的智慧價值五百兩金子,你稱出你的金子,我就 跟你說。”
使者心裡想:“我們國家裡還沒有賣智慧給人的。”便稱了五百兩金子給這人,這人便給他說了智慧之言,共有二十個字:“遇事細考慮,不輕易發怒,今日雖不用,終當有用時!”
於是使者背熟這四句話,兩人便各自回家。使者買得了這四句智慧之言,也就回國了。路上經過他的家。夜裡,他走進屋子,月光明亮,照進屋裡,他看見妻子的床前有兩雙鞋,懷疑屋裡有外人,心裡頓時生起一陣惡念。其實那時他妻子突然生了病,他母親前去照料。因為見過長者,所以口裡不住地念誦長者說的智慧之言。母親驚醒過來,叫他:“兒子啊!您回來了啊!”
兒子走出門,口中連連呼道:“賤呀!賤呀!”母親問他:“兒呀!你為什麼出遠門了?得到了什麼東西?為什麼口呼: ‘賤呀,賤呀’的?”
兒子回答說:“我的母親,再加上妻子,一萬兩金子也不能給人。想想五百兩金子。豈不是很賤嗎?”
“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藉此作比喻:-句諺語給的幫助,比一千兩金子還強。
偈曰: 佛說一句偈,千金不能比。
佛法難遭遇,見聞當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