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怎丟村位於忠誠鎮的西北面,距縣城27公里,距鎮政府18公里,是個邊遠山村,全村由怎丟、觀音山、高牙、教子堡、俾奶5個自然寨10個村民小組組成。2010年全村有319戶,1370人。是一個侗族、漢族、苗族等其他民族雜居的村寨(其中侗族人口較多,為691人)。土地總面積9.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有910畝(其中:農田748畝)。怎丟村由於特殊的土地結構,種植業以水稻和種植西瓜、玉米、油菜、蔬菜等經濟作物為主,養殖業以肉牛、小土雞為主。其中小土雞是本村農產品特色產業。怎丟村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旅遊景點,有俾奶苗寨的苗族蘆笙舞,攔路歌。觀音山侗寨的侗族“六月六”、“八月八”、吃新節。名聞遐邇的觀音山就屹立在觀音山屋背,每年廟會期間,遊人如織,實是一大景觀。
--人口總數:1370人農業人口:1366人 非農業人口:4人
--行政區面積:9.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1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侗族,苗族等 發展口號:村有主導產業 戶有致富門路
--所轄村:10個村民小組 生產總值:32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種植業,養殖業 名特產品:小土雞,肉牛 辦公所在地:怎丟村委會
--自然條件:資源:森林資源豐富
鄉土人才
時下,我國農村湧現出從事農業科研的土專家、土秀才、土能人,在一處一地都能給農民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被廣大幹部民眾稱為鄉土人才。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農業科技轉化率遠不如已開發國家。在專業人才相對缺乏的情況下,重視鄉土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無疑會為農村繁榮帶來廣闊的前景。
然而,有不少地方土生土長的人才不吃香。於是,便出現以下情況:一是不重視鄉土人才。認為土生土長的鄉土人才理論水平低,經驗少,搞不出多大名堂來;再一種是不使用鄉土人才。對鄉土人才試驗示範不放手,推廣科研成果不放心,使鄉土人才“香”不起來。有些地方還放冷風、吹冷氣、唱低調,使鄉土人才望“土”興嘆。正是如此,一大批鄉土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和利用,給農村經濟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農村鄉土人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科技致富的“領頭雁”,能量很大,要使鄉土人才“香”起來,筆者認為,一要在政治上高看一眼,營造有利於鄉土人才創造潛力發揮的社會環境,積極鼓勵他們求實創新;二要在服務上多給一塊,包括鄉土人才從事科研、推廣必備的生產資料,如實驗基地、科研經費;三要在機制上最佳化一點。各級科研院所,尤其是縣、鄉的農業、水利、科技部門在鄉土人才資源的開發中,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建立與鄉土人才價值評估體系相配套的社會保障體系。誠如此,鄉土人才才能各領風騷,科技富民才會達到“萬紫千紅處處春”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