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於所對之境記憶不忘也。唯識論三曰:‘云何為念?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法界次第曰:‘念者,內心存意之異名也。’大乘義章十二曰:‘守境為念。’又深思其事也。法華經信解品曰:‘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又心之發動,遷流於三世,謂之念。如前念,後念,念念等是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念,佛教術語。一是指心中泛起的念頭、主意。如:雜~,心之所~,意~。二指對於所對之境,記憶不忘也。
(術語)於所對之境記憶不忘也。唯識論三曰:‘云何為念?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法界次第曰:‘念者,內心存意之異名也。’大乘義章十二曰:‘守境為念。’又深思其事也。法華經信解品曰:‘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又心之發動,遷流於三世,謂之念。如前念,後念,念念等是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三界(梵語:trayo dhātava,巴利語:tisso dhātuyo)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
傳說 十一解 無色界 色界 欲界無我,原是佛教教義,也稱非我、非身。佛教根據緣起理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此即人無我...
簡介 無我首現 無我現象 三重境界 配圖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壹、玄義分“六字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觀無量壽經》...
解釋 原文 術語介紹 導歸淨土 術語讀音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
名詞概念 皈依方法 性質 皈依問題大行,佛教術語。行業廣大之意,指菩薩之修行。菩薩為求佛果菩提,乃發大誓願,歷經三祇百劫,修波羅蜜等諸善萬行,積大功德,故稱大行。另有唐代僧人大行,齊州(...
名稱 相關解說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
名號 相關經典 造像設定 本緣背景 功德成就在佛教中,稱“佛、法、僧”為三寶,佛寶指圓成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僧寶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
三寶的含義 通常概念 其它說法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
釋義 辯證思維 佛教觀點 佛非眾生 依了義經淨土(梵文: Kṣetra),譯為剎、剎土,即地方或世界;是一個佛教術語。淨土即是清淨的地方,沒有染污的莊嚴世界。在大乘佛教里指的是任何一個佛菩薩為渡化...
淨土概念 經典依據 淨土概說 東方三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