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據英語新造字和句子的網上字典Word Spy,“快閃黨”(flash mob)是一群人在預先約定的地點集合,進行簡短活動後迅速解散[1],flash mob來自兩個相關用語。一個是flash crowd,意指一班人突然同時進入一個網站,通常是回響一些活動或宣布;另一個是smart mob,意指一班意見相同的人在無領袖下利用先進科技,例如手機、email和網站組織發起集會。
中文名稱譯為“快閃”,源於粵語和閩南語,“閃”在粵語和閩南語中有躲開、讓開的意思。
起源
快閃黨於2003年最最早起源於2003年5月美國紐約的曼哈頓,後來擴展至歐洲、亞洲等地。開先河的是美國紐約文化工作者比爾。他形容參加者都是“莫名其妙的一夥”。當他召集了500餘人,在紐約時代廣場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條機械恐龍,5分鐘後眾人突然迅速離去,“快閃族”因此而聞名。但他不承認是領袖,也不認為“快閃黨”可席捲全球,因為整個意念由嬉戲開始,有的是純為搞笑,有的被視為社會或政治活動
flash mob一詞最先在cheesebikini網站一篇題為“Flash Mobs Take Manhattan”的文中出現。“快閃黨”活動策劃人大多數匿名,各地不同。
霍華德·萊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堪稱快閃運動的旗手,正是他在理論上前瞻性的推動,使得“快閃暴走族”這一運動成為席捲全球的風潮。
各地快閃活動
香港
2003年8月,有人發起全港首個快閃行動,在指定日期時間到旺角一間電器店問店員有沒有遊戲機售賣(該店不賣遊戲機),然後集體拍手叫好後各自離開。但到了行動當天,玩快閃的人只有發起者,一名十來歲的小孩而已。[1]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麥當勞,集體舉起紙巾並跳芭蕾舞,行動持續了一分鐘,之後四散離開。該行動被稱為全港首個成功的快閃行動。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動有,在尖沙咀鐘樓外喊“我愛香港”、在某超級市場集體拍西瓜等。
組織
香港曾經出現一個名為快閃行動香港分會的組織,於2003年8月8日成立,於同年11月29日結束。該組織曾經發動過7次活動,其中以在尖沙咀鐘樓外喊“我愛香港”的第一個活動計畫最廣為人知,但計畫因過份曝光而被逼取消。其後於8月底至11月底期間先後於香港島、九龍各地舉辦6次活動,其中以9月27日於尖東區舉行的一次最為成功,約有20個參加者到場,而且能夠成功避開記者。惟此後熱衷於此活動的人士越來越少,逼使該會宣告結束。
香港快閃熱潮消失原因
香港的快閃熱潮也快閃消失,因素可歸納如下:
香港人對潮流普遍只有“三分鐘熱度”,對新事物感興趣後,隨後很快會失去興趣。
香港人比較害羞,怕被記者攝下自己參予活動的情況,所以只願意做旁觀者。
宣傳幅度難以取得平衡:宣傳太少會太少人參加、宣傳太多會惹來大批記者。
中國大陸快閃活動
北京大學也出現了快閃族的活動。在三角地,一些人迅速聚集,打開傘,短暫時間後散開。
相關詞條
-
裸照快閃黨
裸照快閃黨:(日本稱“野外露出”)就是指專門在公眾場所裸露身體拍照,追尋刺激的一群人或黨派。最初源自日本一些雜誌徵求戶外裸照,其後卻發展成一種自拍文化,...
簡介 事例 專家看法 -
快閃網
快閃,“快閃行動”的簡稱。“快閃行動”是新近在國際流行開的一種嬉皮行為,可視為一種短暫的行為藝術。簡單地說就是:許多利用網路聯繫的人,通過簡訊或bbs約...
基本介紹 快閃簡介 企業文化 經營理念 戰略定位 -
快閃行動
“快閃行動”,又譯“聰明暴民”、“暴民”、“快閃暴走族”、“快閃族”、“聰明行動幫”等等。是新近在國際流行開的一種嬉皮行為,可視為一種短暫的行為藝術。 ...
名稱由來 產生背景 藝術特點 套用事例 -
定格快閃
定格快閃,是新近在全世界發達和開發中國家流行開的一種嬉皮行為,可視為一種短暫的行為藝術。
-
快閃遊戲
指一群素昧平生的人通過網路、手機簡訊等事先約定活動主題、時間、地點,然後一起做出誇張舉動,這種活動的過程通常短得令旁人來不及反應。快閃族是都市時尚文化中...
-
快閃
快閃,“快閃行動”的簡稱。“快閃行動”是新近在國際流行開的一種嬉皮行為,可視為一種短暫的行為藝術。簡單地說就是:許多利用網路聯繫的人,通過簡訊或bbs約...
-
閃克2
《閃克2》是2010年橫版動作遊戲黑馬《閃克》的續作,基於一代的創作靈感與基礎,二代更進一步的增強了“合作模式”,增加了“合作生存模式”的玩法。在畫面上...
操作說明 遊戲介紹 配置要求 詳細信息 玩家點評 -
愛閃教育學院
愛閃教育學院自建院之初就本著以學員為本,授課為主的理念。一直傳承著責任第一,信譽至上的宗旨!學院歷經了不斷的改制深化,其影響也極具深遠。讓我們廣大學員都...
學院介紹 教學模式 講師團隊 開設科目 網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