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1年2月--1953年9月在朝鮮平安北道碧潼郡設立。亦稱中國人民志願軍俘虜管理處。共收容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戰俘3900人,編有5個戰俘營和1個戰俘軍官大隊。
戰俘營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寬待俘虜的政策和人道主義精神,依照《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對戰俘實行軍事管理。戰俘按國籍和官、兵分別編隊,按照相當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供給標準,發給生活用品和主副食品,並儘可能照顧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改善其物質生活;設定醫療機構,醫治傷病;尊重個人信仰,允許進行宗教活動;設有圖書館,購置外文書籍供戰犯閱讀。通過組織閱讀書報,收聽廣播,放映電影,舉辦讀書會、座談會,邀請著名人士和外國記者講演等活動,幫助戰俘認識韓戰的性質,喚起良知,反省侵略罪行。在戰俘中隊(每隊200餘人)建立俱樂部,由戰俘選舉俱樂部委員,管理本隊一伙食,開展文娛體育活動。戰俘有通信自由。有些戰俘在給家屬親友的書信中,稱讚中國人民志願軍寬待俘虜的政策;有的向世界各地的和平反戰組織發出呼籲書,要求美國停止侵略朝鮮的戰爭;有的給新聞機構和報刊撰文,寄發照片、廣播錄音,揭露美軍在韓戰中的罪行,表示擁護中朝兩國政府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主張。 停戰後,有21名美軍戰俘和1名英軍戰俘受志願軍寬待俘虜政策的感召,拒絕遣返,要求到中國定居。1953年9月,戰俘遣返後,俘虜管理處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