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烏托邦

在這一歷史長河中,許許多多教育家、思想家懷著自己滿腔的激情,憑著自己矢志的信念,針對社會現實及教育現實中的弊端,不斷建構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的真義。 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對於什麼是良好教育的理想追求,沒有對於受對教育的人是什麼樣的人的理想描繪與期盼,既談不上教育,也無法從事教育,也正是有了對教育理想的追求,教育才得以與人的發展和完善、與社會的變革和進步攜手共進,相輔相成。 作者以為,這種建構,應立足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以“實踐”為教育培養人的本體論哲學基礎,以人性的完整性為依據,以體現人性完整性的多元開放的、豐富流動的生活世界為根基,將教育地社會及個體的適應與超越統一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並指向教育的超越。

內容介紹

綜觀古今中外,千百年來,一部教育發展史可以說是教育理想建構與實現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長河中,許許多多教育家、思想家懷著自己滿腔的激情,憑著自己矢志的信念,針對社會現實及教育現實中的弊端,不斷建構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的真義。從“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行至”的孔子,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從培養“哲學王”的柏拉圖,到追求人的自由發展的盧梭、夸美紐斯;從杜威、懷特海,到雅斯貝爾斯……正是由於對教育理想的不斷建構與追求,人類教育思想的寶庫才得以充滿瑰麗的色彩與閃亮的睿智,現實教育活動才得以不斷朝向新的目標與高度,人類社會也不斷得以完善與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對於什麼是良好教育的理想追求,沒有對於受對教育的人是什麼樣的人的理想描繪與期盼,既談不上教育,也無法從事教育,也正是有了對教育理想的追求,教育才得以與人的發展和完善、與社會的變革和進步攜手共進,相輔相成。因此,在人類邁向21世紀的今天,同樣需要我們建構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機關報的教育理想。作者以為,這種建構,應立足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以“實踐”為教育培養人的本體論哲學基礎,以人性的完整性為依據,以體現人性完整性的多元開放的、豐富流動的生活世界為根基,將教育地社會及個體的適應與超越統一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並指向教育的超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