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如果病人心電圖出現ST段或者T波的變化,應該特別留意是持續性變化還是動態(一過性)變化,如果持續存在多數不是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所致;如果ST段(T波)變化與胸痛相關,那么極有可能是不穩定性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
t波低平
1. 所謂T波低平就是直立T波低於0.2 mV,或低於同導聯R波之 1/10。T波低平代表心室激動過程的程式顯著異常,或是心肌功能的改變。T波低平還可能是由於肥厚的左心室心肌發生相對缺血所致。當然T波的振幅與方向除了在心臟病時常有改變外,也常常受內分泌、代謝以及植物神經系統活動的影響。例如在精神受到刺激後,T波可以暫時由直立變為平坦,甚至倒置。T波低平不排除心臟有病理徵象,但T波低平也受內分泌、代謝、植物神經活動和精神刺激的影響。如有條件,可以進一步確定。
2. 大致正常心電圖是指有部分測量值不在標準限值內,但¡相差甚微。即某些測量值左右臨界,但仍可視為正常;如果下次檢查心電圖時,本次的結果有對照意義。
3. 大致正常心電圖通過英文提示為:
① T波非特異性變異(Nonspecific T wave abnormality)
② 出現左心室肥大的最小電壓值(Minimal voltage criteria for LVH(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可能是正常範圍的變異(may normal variant);大致正常心電圖通過英文提示為:左心室略有肥大合併異常復極(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ith repolarization abnormality)。
4. 陳舊性下壁及後壁心肌梗塞後的生活原則是避免從事重體力活動,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生活過於不規律,並避免長時間連續工作。在整個恢復期都需要經常接受醫師的督促與指導;T波的振幅與方向除了在心臟病時常有改變外,也常常受內分泌、代謝以及植物神經系統活動的影響。如在精神受刺激時,T波可以暫時由直立變得平坦,甚至倒置。在一般情況下,T波在R波較高的導聯中不應低於該導聯R波的 1/10;正常的T波形態多為鈍圓,前枝長,後枝短;T aVR 倒置;TⅠ、Ⅲ 、V 4~6 直立;直立的T波應大於同導聯R波的1/10,但T V1 ≤ 0.4 mV,T V2~4 ≤ 1.5 mV。凡與此有異者為T波改變;
5. 低電壓就是6個肢體導聯中,每個導聯的Q、R、S波其絕對值均低於0.5 mV 。如果其中5個導聯電壓絕對值均低於0.5 mV,而另外一個導聯為0.5 mV – 0.9 mV,則稱為低電壓傾向。低電壓的出現提示有心肌病症或全身肥胖等症.。
常見的異常心電圖診斷
心房肥大:分為左、右心房肥大或雙心房肥大,心電圖特點為P波異常,多見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或各種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擴大。
心室肥大:分為左、右心室肥大或雙心室肥大,心電圖特點為QRS波異常,多見於風濕性心臟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病或各種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擴大。
心肌缺血:心電圖特點為ST段和T波異常,簡稱ST—T改變,見於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絞痛發作等。
心肌梗死:分為急性期和陳舊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特點為QRS波、ST—T顯著改變,陳舊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復正常,僅遺留壞死性Q波。
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為竇性心律,節律均衡,頻率為每分鐘60~100次。如果心臟激動的起源竇房結或傳導系統出現異常,就發生了心律失常。
竇性心律失常:竇性心率每分鐘超過100次為竇性心動過速,常見於運動或精神緊張、發熱、甲亢、貧血和心肌炎等。竇性心率每分鐘低於60次為竇性心動過緩,常見於甲低、顱內高壓、老年人和部分藥物反應。竇性心律不齊的心電圖特點為P-R間期異常,臨床意義不大。
期前收縮:簡稱早搏,是指先於正常心動周期出現的心臟搏動,之後常出現長間歇稱為代償間歇,分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種。心電圖表現為P波、QRS波和ST—T改變,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代償間歇。偶發的期前收縮可見於正常人,但頻發的室性早搏或形成二聯律、三聯律多見於多種心臟疾病。
異位心動過速:分為陣發性和非陣發性兩類,又分為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除頻率快、節律不齊外,前者心電圖形態多正常,後者QRS波寬大畸形,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非器質性心臟病也可出現。
撲動與顫動:分為心房和心室兩大類。心房撲動與顫動為頻率在每分鐘250~600次的異位節律,P波消失,代之以異常的“F”波,多見於老年心臟退行性改變、高血壓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等。心室撲動與顫動屬惡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生命危險,必須爭分奪秒地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