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術史
催眠術的起源
為了系統了解催眠術,首先要了解一下它的歷史演變過程。催眠術由神學理論發展到科學的心理生理學理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宗教階段、流體學階段、科學階段。
印度婆羅門教中的一派在修行時所進行的“打坐”,即是一種自我催眠的方法。後來這種方法被引入佛教,成為盡人皆知的“坐禪”。在古代歐洲,催眠活動也並不少見。古羅馬的僧侶在每次祭祀活動之前,都要進行自我催眠,呈現出有別於常態的種種表現,然後為教徒們*病消災,正是由於僧侶們的狀態異乎尋常,教徒疑為神靈附體,因此產生極大的暗示力量。有時他們還為虔誠的教徒們實施祈禱性的集體催眠,在寺廟裡讓教徒們凝視自己的肚臍,不久他們就會雙眼閉合呈恍惚狀,從而可以看到“神靈”,還可以聽到神的旨意,以此來解除憂慮和煩惱等。
眠術是一種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技術,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它一直帶有神秘的色彩,當然其也可以“製造記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努力探討催眠術的奧秘, 使其不斷科學化,系統化,因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心理學家發現催眠術是打開人們心扉的鑰匙, 它能給人以智慧和啟迪,而最主要的,它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技術,能使許多疑難怪症康復如初,使焦慮憂鬱的情緒瞬間即逝,從而體驗到人生的溫馨與樂趣。數千年的實踐證明,催眠術在心理治療上具有一定的套用價值。遺憾的是,由於催眠術長期以來為宗教神職人員所掌握,又為一些江湖術士所利用,使它的聲譽受損,遭到非議。特別是在我國,由於政治上的種種原因,催眠術長期得不到應有的承認。隨著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化和提高,催眠術作為心理治療技術,近幾年也引起了我國心理學界和醫學界的重視,同時也受到各界的關注,對它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套用越來越廣泛,催眠術獲得了新生。
要科學地認識催眠術這種古老的技術,有必要了解它的發展史。催眠狀態很早就在人類生活中出現了,長期籠罩著神秘的色彩,也被宗教所利用,雖在民間傳播,但沒有系統的文字記載,僅見於一些神學或原始藝術之中;從點滴的文字記載中考證,催眠術已有- 2000多年的歷史,如我國古代武林中的"定身術",用雙眼凝視對方,口中念念有詞,手指划動可使對方身不由己地呆滯直立一處,這與今天的暗示催眠術所呈現的催眠狀態,有許多相似之處。為了對催眠術有一科學的正確的認識和系統的了解,有必要闡述其歷史演變過程。
催眠術的發展
催眠術由神學理論發展到科學的心理生理學理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宗教時期 15世紀以前漫長的一段時間裡,由於受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都是用"神"或"魔"來解釋。催眠術為神職人員所套用,作為一種"法術"或"法道"來呼神祛魔。如古羅馬僧侶每當祭日之時,在神前進行自我催眠,呈現失神狀態--催眠狀態,為教徒問卜消災。有的寺廟中為虔誠的教徒進行類似集體催眠的祈禱,讓他們凝視,9己的肚臍,不久就會雙眼閉上,呈現催眠狀態,見到神靈,甚至聽到神的旨意,以此來解脫憂慮和煩惱。在2世紀,希臘神廟的僧侶挖一個洞,裡面升騰著硫磺蒸汽,施術的僧侶經過數日禁食,體虛之際緩緩走進洞窟,吸著蒸汽,不久即呈現神志恍惚樣的催眠狀態,為人占卜預言。在有的神廟裡,神職人員用凝視古鏡之法漸入催眠狀態,為教徒問卜。在《新約全書》中也有類似催眠現象的記載:如果丈夫認為妻子有外遇,不貞,就將妻子送到祭司那裡。祭司使那婦女站在耶和華面前,蓬頭散發,祭司拿著詛咒的苦水,說:"如你與他人行淫,願耶和華叫你的大腿消瘦,肚子發脹"。用暗示言語來觀察其生理變化,以鑑別該婦女有無不規行為。如若該婦女感到肢瘦腹脹說明有不規。 "眼目閉住的人能看見全能者的奇象"實際上是催眠暗示後可以出現各種幻覺,甚至有鬼神附體之類的幻覺體驗。如一位佛學院的小和尚,在佛前靜坐念經,久之呈現飄飄欲仙的催眠狀態,看到了神的降臨。眾僧認為這是虔誠者才能體驗到的境界,實質上這種現象是通過自我催眠而呈現的一種催眠狀態,是一種暗示性的視勾覺,而非真有神的降臨。總之,古代對這種催眠現象的描述,都用"神""魔"來解釋。當時催眠術這一專用名詞還未出現,使用不同的方法達到催眠狀態則早已有之。
(2)流體學時期 15世紀後期,對催眠術的理解,逐漸從神力的影響轉為天體星相對人體內體液的影響,從而開始注意到物與物之間的關係,儘管不符合科學的原理,但能從神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這不僅對催眠術的認識是一大進步,同時也開創了新的流體學說理論。占星術就是流體力學說的一個典型代表,是以天星影響人體作為其理論基礎的。有人認為,星與星相互間有啟動它物的能力,對人亦然。而宇宙中酌各種奇異現象、心理上的治療也不例外,都是受了天星影響。因此,催眠之中出現的各種神奇現象是受天星作用的結果。天星如何會影響人體的呢?他們認為,整個宇宙充滿著"磁氣",人體內的磁氣是天星所賦予的,因而,人體與天星相互間能產生影響,也就是說,人之生存、思維、情感等活動不僅要靠攝食,更要依賴磅礴宇宙的磁氣來營養。星與星之間、星與人之間是通過磁氣產生影響,而人與人之間也能通過磁氣相互影響。一個人的意志啟動他人意志,從而征服他人意志則是通過這種磁氣作用,它能浸入到一切物體之中,發揮作用,甚至是相隔的物體也能相互影響,一個人的想像力則具有一種支配遠隔物體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從而解釋了遠距離催眠的原理。人的意志力也能對藥物發生一種特異的效應,實質上這就是現代藥物心理學的研究課題。還有人提到,精神生活能依賴宇宙間的磁氣力而浸入種種事物中,並保持其本身特有的性質,發生活動。這時期催眠術已逐漸被醫生用來診斷疾病, 尤其在治療心理創傷上取得了極好的效果,曾鬨動一時。隨之,催眠術遍及歐美各國,被廣泛地套用於醫療之中。直到18世紀,麥斯麥(F.AMesmerl734-1815),才開始系統地進行催眠術的研究工作,提出動物磁氣流體學說。麥氏曾研究過神學、哲學和法律,以後從事醫學的研究,畢業於維也納大學,當時受到磁石治病的影響,也使用該法治癒了許多病人,影響極廣,由於前來就診的病人急驟增多,個別地使用磁石治病感到費時太多,已不能滿足眾多病人的要求。因此,他創造了使用磁氣桶進行集體治療的方法:囑病人圍磁氣桶坐定,桶內盛滿磁水、鐵屑等物,桶頂放置一根發亮的銅絲,各人接上一根通向磁桶的銅線,提示磁氣可以通過銅線轉到人體內。當一切安排就緒後,麥氏身著黑色催眠服,手持磁棒,低聲念著單詞重複的催眠語,不久受術者就進入集體催眠狀態,再予以各種暗示進行心理治療,治畢就暗示醒來。麥氏認為;磁氣的流動影響了人體內磁氣流通而起治療作用,故又稱為"動物磁氣"學院,後來經測定磁氣桶實無磁氣。麥氏後來又創造手按法,取得了同樣的效果,但他仍堅持認為磁氣通過手心能影響他人體內磁氣韻流動而治病。由於醫學界同行的嫉妒和無情的指責,麥氏不得不棄醫返鄉,抑鬱而死。後人為紀念他,在德國立了紀念碑。這種流體學說的觀點持續了約三個世紀。也可以認為是催眠術的科學萌芽階段。
(3)科學時期(又稱心理生理時期)18世紀後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不斷發展廠心理生理學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時受產業革命思想影響,催眠術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與研究,認為催眠狀態是由於心理的暗示作用,神經系統疲勞等原因所產生的,從而對催眠術有了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有一位英國醫生叫布雷德(C.Braid),1841年11月他去觀看一位瑞土醫師表演催眠術為病人治療。布氏帶著挑剔的眼光想從中找出欺詐的手法,他未發現任何破綻,病人被治癒了,布-氏反被奇異現象所吸引,為之震驚,繼而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經過多次觀察,發現受試者總是閉著雙眼,表現疲勞,布氏認為這是一種人為的睡眠方法。布氏從開始對催眠術的懷疑、蔑視逐漸變得相信並開始套用催眠術。他經過多次試驗,發現令受術者凝視盛滿水的玻璃瓶,也能取得同樣效果,達到催眠狀態,從而布氏認為這是視神經疲勞後引起的睡眠。根據這一觀點,布氏引用希臘語 "hypnus"(睡眠),提出Hypnotism(催眠術)一詞,從此人們將"麥氏麥術"改為催眠術。達一術語一直延用至今。布雷德對催眠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843年發表《神經性睡眠論》,提出催眠狀態的幾個階段和對神經症的治療作用。1850年催眠術已作為麻醉方法套用於外科手術中,稱之為"催眠麻醉術",代替藥物麻醉進行手術,曾風行一時。催眠術雖然獲得了新生,但又帶來了催眠術的濫用現象,甚至把它描寫成治病的萬靈回春術。但隨著化學合成藥物和醫療技術的日益發展,人們逐漸感到催眠術並非"仙術"。而且其治療效果又不穩定,其套用受到許多限制,漸漸地又失去了它應有的信譽。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採用自由聯想法代替了催眠術。總之,催眠術在醫學各領域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在某些方面有它一定的使用價值,至今仍為人們所運用。為了對催眠術進行深入的研究,19世紀後期法國建立了兩個催眠研究中心,並明確提出催眠術是由於暗示的心理過程造成的;其本質是暗示牲增高狀態。有些藥物可以提高人的暗示性,如麥角酸二乙胺(LSD)和南美仙人掌毒鹼等。1974年希爾加德(E.Hilgard)本人通過人為的致痛試驗進行對照,結果證實催眠狀態下能止痛,並認為這是暗示所產生的作用。巴甫洛夫也做了大量研究,他認為催眠是部分的睡眠,催眠性抑制可以時而籠罩著大腦半球這一區,時而那區,時而範圍大,時而範圍小。催眠抑制的深度和廣度也可以不同,由於抑制過程深度和廣度的變化,決定催眠性睡眠有不同程度。現在,對催眠狀態的心理生理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各國相繼成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催眠術也已為許多醫生所掌握,廣泛套用於臨床。
發展歷程
我國催眠術的真正起源和發展,因文字記載有限,只能見於古籍之中。如唐明皇夜遊月宮的故事(見於《唐逸史》《仙傳括遺》中):開元中秋夜,明皇於宮中玩月,羅公遠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否"?乃取杖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上同登,行至大城闕,曰:"此月宮也。"《初刻拍案驚奇》說唐明皇在月宮中看見了一塊"廣寒清虛之府"的金字匾額,又從宮中仙女處學得了《霓裳羽衣曲》這也許是民間的傳說,也許是羅公遠使用了催眠本,在暗示下使唐明皇出現各種神奇的幻覺。另外,還有周穆王看到西極天國神仙下凡,能人烈火,能穿金石等記載,都可能是催眠後幻覺的表現。我國儒家的書籍中也有類似催眠禾的描寫,只是認為催眠術為 "怪力亂神"的巫術。催眠術在民間傳播也較普遍,古籍中也有記載。我們將,在本章第三節中詳細介紹。我國催眠術的套用也同國外一樣,最早見於寺廟中,神職人員常常運用催眠術來傳教、占卜、祛疾。他們不但使用自我催眠,也套用集體催眠的方法。他們經自我催眠術後,看上去好似神靈附體,然後為教徒觀相問吉。有些人還能使用純熟的集體催眠術,使教徒們集體進入催眠狀態,通過暗示還能使眾教徒們聽到神的旨意,見到神的姿容。民間巫婆裝神弄鬼的失神狀態,也具有類似的特點。我國對催眠術進行真正有系統的研究是在20世紀初,1909年由余萍客、劉鈺墀等人首先創建了中國心靈俱樂部(後改為中國心靈研究會),開展丁心理與催眠術的研究工作,出版有關催眠刊物 60餘種,如《催眠術》、《電鏡催眠術》、《催眠療病學隊》、《催眠學問答》等,培訓了大批學員。鼎盛時期研究會會員多達八萬餘人,可說是我國催眠史上輝煌燦爛的時期。但同時,也出現了濫用催眠術的現象,在民眾中造成了不良影響,使其聲譽急驟下降,甚至受到抨擊,從而阻礙了催眠術的進一步發展,不久即陷入了低潮,解放後,僅有少數醫生為了治病的目的小心翼翼地套用催眠術,可不敢傳授,更談不上推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心理科學得到應有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這一學科的研究,催眠術作為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內容也開始復甦,值得慶幸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期全國催眠術講習班終於1986 年10月在山東省泰安市開學了,來自全國的50餘名學員參加了學習。在講習班期間不但進行了理論學習,也進行了示教,運用催眠術治癒了一些"奇病怪症',一位面黃肌瘦、體弱無力的厭食症患者,3個月未進顆粒糧食,只是以水果充飢;在催眠術治療中能遵循醫生的指令,津津有味地飲水進食。催眠後情緒瞬間好轉,愉快地同教師和學員們同桌就餐,見效之速非藥物所及。在結業會上還進行了快速催眠示教。通過學習,學員基本上掌握了催眠術的要領,學員返回各自單位後已能使用催眠術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
民間傳播
催眠術的表現
催眠術所產生的神秘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驚奇,實際上民間催眠術經常以娛樂的方式進行。如四川民間"請扇子神"的遊戲,是在炎熱的夏季,以請扇神消暑取樂,其方法是令受試者凝視舊扇,聆聽施術者的請神"咒語",少時受試者頭昏眼花,睡意綿綿,神情恍惚,頓感清涼。通過施術者的暗示,體驗到身處極樂的仙境,看到仙女的舞姿,並與群仙飲酒同樂。當"請扇神"離去後,受試者隨之清醒,可回憶起仙境遊樂的佳景。 "降青蛙神",也是我國民間的一種集體遊戲。夏秋季節,明月當空的夜晚,群童席地圍坐,選一名10歲左右男童居於其中,靜坐閉目,聆聽群童"念咒",焚香暗示他,不久男童進入迷茫狀態。這時告訴他青蛙神降臨其身,於是該男童會象青蛙樣四肢著地,學著青蛙跳躍,翻滾,當表演完畢再"燒符念咒"請神退去,該童就會清醒,而對這一經過一無所知。 "請竹籃神",這是女孩玩耍的一種遊戲。挑選一名少女,手捧竹籃,頂上縛一根竹筷,坐在群女孩之中,全神貫注地聆聽群女唱歌,注視焚香的縷縷青煙。經過邀請竹籃神降臨的暗示後,該女進入催眠狀態,呆滯不動,讓群女提問,以籃子上的竹筷搖動次數作為回答的信號。當群女再次唱歌,請"神"歸去後則該少女就會醒來,但她不能回憶術中一切表現。一些農民們也有請扁擔神的娛樂方法,以此來消除一天的勞累。儘管方法各異,但都是運用暗示來達到催眠的目的。 "關亡"為大家所熟悉,曾流傳於全國各地農村,至今一些文化落後、交通閉塞、迷信色彩濃厚的地區仍可見到。這些人就是採用催眠術的方法,使受試者呈現催眠狀態,請來死者的亡靈,使受試者成為死者的化身與人對話或叫亡靈陳述不幸和要求。當亡靈退去,受試者清醒後,根據亡靈的要求供酒備菜、燒香膜拜,以示" 還願",也用此法治病。還有所謂巫婆,她們採用自我暗示,使自己達到催眠狀態,請來亡魂,以亡魂的口吻講話,為人卜凶吉,有的以此騙取他人錢財。其實並無真正的亡靈或亡魂,只不過是一種催眠現象,不通過暗示是不可能出現這類現象的。
睡眠
睡眠的生理學研究 為了對催眠術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必要熟悉正 常人的睡眠與覺醒的規律,睡眠與夢的生理特點。睡眠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生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在人們感到十分勞累,睡眠是清除身心疲勞的唯一途徑。經過一夜充足的睡眠後,身心會感到十分輕鬆愉快,精神振奮,體力充足,甚至能在夢境中體驗到月間所未能享受到的樂趣,所以人們總是十分重視和珍惜睡眠。過去認為睡眠是一種被動的保護性抑制狀態。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現已證實並非這樣。捶眠是一個主動過程,在睡眠中腦神經和其他生理心理過程仍然處於不同的工作狀態,在睡眠過程中,覺醒與睡眠一直有規律地交替進行著,以維持機體正常運轉功能。睡眠腦電圖研究已證實,人入睡之後必先經過慢波睡眠,根據睡眠的深淺和波形分為1期、2期、3期和4期睡眠,再轉入快波睡眠,並如此重複。 每夜總共約4-6個周期,每一周期約90分鐘。第1期睡眠為淺睡眠,從剛入睡開始,每次約0.5-7分鐘-,約占一夜總睡眠時間的5%,由淺睡眠進入第2期中度睡眠階段,第二期約占總睡眠時間的50%,第3期深睡眠約占10%,第4期最深睡眠約古10%。快波睡眠共占睡眠總時間的25%。對睡眠時間的要求,個體差異很大。新生兒需要睡眠時間較長,每天約睡16-18小時,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一歲時每天約需睡12小時,隨著神經系統發育的完善,睡眠規律和睡眠時間逐漸穩定,到年老時睡眠需要量有所減少,約6小時左右。睡眠需要量與機體及大腦的活動量呈平行關係。強體力勞動、體育鍛鍊能使睡眠量增多,主要是增加第3- 4期慢波睡眠;緊張的腦力勞動或精神緊張也會增加睡眠量,主要是快波睡眠量增加,這樣夢也會增多。許多實驗研究證明,慢波睡眠增加與軀體疲勞恢復有關,快波睡眠則有利於精神活動,如記憶、思維等恢復和增進。夢境多出現於快波睡眠期,說明夢是伴隨著睡眠而出現,是在睡眠中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反過來說沒有睡眠就不會出現夢境。一般說在快波睡眠期醒來就能較清晰地回憶夢境,而在慢波期醒來一般不能回憶在快波睡眠期的夢境,甚至不感到做夢。實際上任何入睡眠中都會做夢,只是在於覺醒時是處於哪種睡眠期,能否回憶的問題。儘管如此,有關睡眠與夢韻生理學研究仍在不斷地深入。 夢的內容及現實意義 從睡眠周期的轉換可以明確地知道,夢是睡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人都有夢的體驗,而且夢的數量是相當衡定的,對夢境回憶能力各自不同,內容也有區別,這種差別與個體的性格、情緒狀態、社會生活、文化背景有關。一般說,性格內向的人,多將注意力集中於自身內部的感受,睡眠較淺表易驚醒,常能回憶生動的夢境,甚至感到"通宵做夢",性格外向的人,對夢境回憶的程度較差。情緒抑鬱、焦慮的人容易從夢中驚醒,因此自感夢多,而且有清晰的回憶。居住在城市的人,由於受社會文化等影響較大,他們多傾向於外部的競爭活動,對夢就會淡然處之,回憶程度也就差些。在農村,尤其是文化落後的偏僻地區,人們常把夢作為談話的內容,相互議論,釋夢,他們對夢的內容也很重視,所以對夢境回憶程度很高。做夢者對夢境內容的興趣也影響回憶的程度。感興趣的夢、緊張程度高的夢回憶程度就高。所以人們所談的夢,多是夢者感興趣的或引起夢者不安的夢境內容,很少涉及到平淡無味的夢境。對夢境回憶的程度,也可經訓練而提高,如夢者多次努力回憶夢境,一段時間後他對夢境的回憶能力就能提高。如神經官能症病人,因對夢的了解不夠,常常喜歡憶夢,久而久之就會感到夢越來越多,並且非常清晰,造成心理緊張。如果我們正常人也經常喜歡憶夢,則對夢境的回憶能力也會提高。夢境內容有時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有時是非常離寄古怪的,但無論如何,夢境內容取材於客觀,是夢者既往或現實生活中經歷的反映,只是重新進行了各式的排列組合。有人分析認為,不同職業的人,有不同的夢境內容。睡眠時相與夢境內容有密切關係,並有一定的規律。第1,2睡眠周期,夢的內容以重演日間的經歷為主;第3,4睡眠周期中多為往年或幼時情景和體驗;第5周期中夢常具有隱喻和象徵的特點。影響夢境內容的因素很多,如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經歷、情緒等都會影響夢境內容。兒童的夢境內容比較簡單、帶有稚氣,多為形象性內容,以熟悉的人或動物為主要內容,且常與日間活動有聯繫。夢境內容常能反映出兒童的性格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夢境內容趨向複雜化。成人夢境內容多離奇、荒誕、雜亂,具有象徵性的特點,如高飛、潛水、遁土,裸體被追逐或攻擊等。女性的夢境多傾向於室內,而男性多傾向於宜外。夢境內容與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常常相聯繫,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夢亦能提高入的思維和智力活動的能力,並有利於清醒時注意集中的能力,增強記憶和創造性,能夠調節人的情緒活動,消除緊張、抑鬱。也有人特相反觀點,認為夢是睡眠不深的反映,會導致心理緊張、不安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夢
關於夢的研究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發泄與滿足弗路伊德認為,夢使被壓抑的願望得以滿足,這種發泄在夢中可通過直接的、間接的或經化裝後表現出來。人如果飢餓便可做赴宴、品嘗類味佳肴之類的夢。媽媽答應了帶孩子去玩,但因故未去,孩子很失望,當晚就可能夢見到公園玩的情景,這就是願望得以滿足的直接表現。有的則是以間接的方式表現出來。弗洛伊德認為,大量的夢都是經過化裝後表現出來的,特別是原來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性本能欲望,由於平時受到倫理道德觀念的約束和自我嚴酷的監督作用,不能在清醒狀態下任意表現出來。當睡眠時,這種約束與監督作用減弱,本被壓抑的願望就進行巧妙的化裝,用隱喻或象徵方式反映出采,以此求得滿足。弗洛伊德確認,夢對探索疾病的癥結,剖析心理障礙的根本原因,是非常有價值的線索。任何一種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夢的內容也不能沒有意義,它是由於人潛意識中某種東西所引起的。所謂東西,實質上是性本能,夢則帶有象徵性,是性的發泄和滿足,從而消除心理緊張,以避免疾病的發生,是一種心理保護機制。這種觀點是性本能學說,目前受到許多學者的反對和批判。
(2)調節與補償目前許多研究證明,夢境內容與個體的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高度概括了這一觀點。有人用"水剝奪試驗"證明這一觀點。就是被試者經體力勞動後,雖口乾但不給水喝,結果被試者在夢境中出現了淙淙清泉,而木出現體力勞動時的情景。說明夢境內容與覺醒時的心理生理有著密切聯繫,起著調節和補償作用。中外許多關於夢的奇聞軼事,例如科學家能在夢中頓悟日思不得其解的課題,作家亦能在夢中領悟到創作的靈感……。許多實驗證明夢能提高記憶力,推遲遺忘的進程,使遺忘停頓,這種停頓是睡眠中夢的快波在起作用。如果快波被剝奪則記憶明顯受損,有人發現當被試者腦電圖中出現快波(有夢境的睡眠波)時,立即喚醒他,被試者就出現記憶力下降的情況。夢境對心理也同樣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日間心理上的抑鬱、焦慮等情緒變化,亦可從夢中得到調節。如夢中能見到久別的親人,雖然能意識到這是夢境,但夢中相見也使思念親人的抑鬱焦慮心緒得到一些安慰,從而緩解了這一緊張情緒。瘦小體弱的兒童,常常受到別人欺負,他可能夢到自己成為大力士、勇敢的鬥士、受人尊敬的將軍,從而得到啟示,並努力克服自卑心理和懦弱的性格。有人在1969年曾對癱瘓病人的夢進行研究,發現病人總是夢見癱瘓的殘肢是正常的,活動得很好,動作特別多,夢中的行為與覺醒時的行為表現相反,說明夢能對心理進行調節和補償。有人認為這種調節和補償的理論是通過潛意識在起作用,它是一個自我調節系統,任何心理活動過程要是超越了正常範圍,在夢境中即會進行補償和調節,使精神和軀體保持平衡狀態。
(3)啟示與促動阿德勒對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做夢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夢者能從夢境中得到啟示和促動,創造新的成就。夢是未來行為按照自己的生活風格打下的草稿,有助於為未來作準備。也是未來解決問題的試演,試演雖不等於真正的實施,但能起到預示和啟發的促動作用。一位21歲的妙齡女子,由於多次受到男性的追逐和威嚇,被強行撫摸、接吻,導致精神緊張,出現厭惡的嘔吐發作,常常在睡眠中夢見隻身進入深山密林,在摘桃之際被男性追逐,深感不安,突然從夢中驚醒,夢後該女子得到啟示,不再單獨外出,以避免類似事件的重演,症狀也就逐漸緩解。一位體弱的學生,由於鬥毆受傷,又受到雙親懲罰,一夜夢到與手持兇器的魔鬼搏鬥,失敗而騰飛逃離。醒後得到啟示,不再與人鬥毆,並認真參加體育活動,努力鍛練身體。另-位高中二年級學生,只滿足於臨時抱佛腳所取得的較好成績,平時貪玩,很少自覺複習功課。一次在夢中參加出國高考,遲到了半小時,被拒之門外,在萬分焦急中突然醒來。日後總感到惴惴不安,深怕自己高考會落榜,於是開始抓緊學習,每門功課都認真對待,成績顯著上升。一些研究還說明;夢常能早期預報日後逐漸明朗化的精神和軀體疾病。例如有一位婦女,曾幾次夢見參加宴會而無食慾,胃部疼痛,只能喝少量清湯,為此她精神緊張,害怕真的得上什麼胃病。起初,別人都認為她"神經過敏",怎能相信夢呢。不久她突然嘔血,去醫院作胃鏡檢查,證實胃賁門處有個如黃豆大小的病灶,經病理切片檢查證實有癌變的可能性。至於精神病,發病前常會出現各種緊張不安的夢境。一位中學女教師,因夢多、失眠、工作能力下降,經常赴精神病院看"神經衰弱"症,還夢自己"患有很重的精神病"、"流落街頭"、"被學校解職","肢體癱瘓"、"丈夫提出要離婚"等等。三個月後,果然她的精神病症狀愈加明確,後來還數次自殺未遂而被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阿德勒認為:夢從屬於覺醒的自我,夢具有預期的功能。說明夢對個體來說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而這一心理活動一定因某種刺激所引起,有時在某些情況下尚未體會到罷了。
(4)虛無與有害有人認為,夢是毫無意義的-種幻想性表現,反對夢的象徵性解釋,夢總歸是夢而不是現實。而緊張的夢會使人感到不安,會影響大腦的休息,它是有害的,因此凡是"整夜'做夢,總要求助於醫生。持這一觀點的人,這是對夢的生理心理缺乏足夠的認識。夢境的內容總是和個體的客觀社會、文化等因素相聯繫。原始人不會夢見今日的衛星、飛彈和計算機;正象我們現在還不會夢見遙遠的將來一樣。夢多不等於睡眠相對減少,如果認為由於夢而直接造成心理壓力,還不如說是因為對夢不理解而產生的心理緊張。應該說,夢本身對人並無不良的影響,夢是一種自然的心理生理現象。 催眠術的近代理論 為了探討催眠術的奧秘,許多人曾進行專門研究,至今還無確切的科學依據說明人類催眠現象發生的種種規律,在催眠狀態下一些特殊功能是如何產生的?有人認為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有人認為是神經生理的影響,或是生物的返祖現象,目前沒有哪一種說法能完滿地解釋催眠術的內在機制。近幾十年來則傾向於綜合性模式的理論,即心理、神經生理等解釋模式。不過,任何一種單一的理論都難以使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