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在焉[成語]

心不在焉[成語]

心不在焉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xīn bù zài yān,意思是心思不在這裡,指思想不集中。 焉:代詞,相當於“這裡”。

基本信息

成語簡介

注釋

意思是心思不在這裡,指思想不集中。

拼音

xīn bù zài yān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詞語辨析

【近義詞】漫不經心、無所用心、心猿意馬、三心二意、心神不屬

【反義詞】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潛心貫注、一心一意、心無旁騖

【燈謎】 怯;愣;願

【英文解釋】

1、absent-minded; inattentive; preoccupied (with something else)

2、vacancy; absence of mind; preoccupation

3、vaguely

成語出處

出處一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西漢·戴聖《禮記·大學》

出處二

衛靈公向孔子請教軍事問題。談話間,衛靈公聽見雁叫就仰視天空,心不在焉。孔子很失望,決定離去。

出處三

客有見淳于髡於梁惠王者,再見之,終無言也,惠王怪之,以讓客曰:“子之稱淳于生,言管,晏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寡人未足為言邪?”客謂髡,髡曰:“固然也!吾前見王,志在馬:後見王,志在音,吾是以默然。”客具報王,王大駭,曰:“淳于生誠聖人也!前淳于生之來,人有獻龍馬者,寡人未及視,會生至。後來,人有獻謳者,寡人未及試,亦會生至,寡人雖屏左右,私心在彼。”

——選自《論衡》

出處三注釋

有個賓客向梁惠王推薦淳于髡,惠王喝退身邊的侍從,單獨坐著兩次接見他,可是他始終一言不發。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責備那個賓客說:“你稱讚淳于先生,說連管仲、晏嬰都趕不上他,等到他見了我,我是一點收穫也沒得到啊。難道是我不配跟他談話嗎”?到底是什麼緣故呢?”那個賓客把惠王的話告訴了淳于髡。淳于髡說:“本來么。我前一次見大王時,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馬上;後一次再見大王,大王的心思卻用在了聲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語。”那個賓客把淳于髡的話全部報告了惠王,惠王大為驚訝,說:“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個聖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來的時候,有個人獻上一匹好馬,我還沒來得及相一相,恰巧淳于先生來了。後一次來的時候,又有個人獻來歌伎,我還沒來得及試一試,也遇到淳于先生來了。我接見淳于先生時雖然喝退了身邊侍從,可是心裡卻想著馬和歌曲,是有這么回事。

見:引見

讓:責備

管,晏:管仲和晏嬰。管仲春秋時期齊國的大臣,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晏嬰是春秋時齊國的政治家,外交家。

具:副詞,完備,詳盡。

龍馬:駿馬

後來:後一次來

謳:歌曲

屏:屏退,使離開

成語示例

講話時裝腔做勢,而又帶著 心不在焉的樣子,這似乎都是紈絝子弟的特徵,普遍而一律的。

------柔石《二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