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匠鐵畫

徽匠鐵畫

徽匠鐵畫,系明末清初徽匠湯天池所創,以低炭鋼為原料,藝人們以錘代筆。

徽匠鐵畫基本概述

徽匠鐵畫系明末清初徽匠湯天池所創,以低炭鋼為原料,藝人們以錘代筆,以爐為硯,以鐵當墨,

人民大會堂《迎客松》人民大會堂《迎客松》
以鑽為案,依據畫稿取料入爐,經過鍛打、焊接、鑽挫、整形、防鏽烘漆等新技術、新工藝,然後襯底,裝框成畫。畫面具黑白分明、虛實相生、層次跌宕、蒼勁瀟灑而又古樸典雅的獨特藝術風格和濃郁的民族特色而蜚聲海內外。曾參加巴黎世博會、布達佩斯造型藝術展,並赴日本、科威特、義大利、奈及利亞、沙特、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鎔基等不斷給鐵畫以支持關心和高度讚揚,一代藝術大師劉海粟、范曾、東山魁夷等名家也不斷給予鐵畫以新鮮的血液,郭沫若為此題詞:“以鐵的資料創造優美的圖畫,以鐵的意志創造偉大的中華”。
徽匠鐵畫:中國工藝美術品的奪目奇葩
現代裝飾講究的是品位和獨一無二的感覺,而徽匠鐵畫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它,吸取了我國傳統國畫的構圖法及金銀首飾、剪紙雕塑等工藝技法,以低碳鋼作原料,“以鐵代墨,以錘代筆”,千錘百鍊,鍛制而成,其風格剛勁挺秀、樸實雅健、黑白相間、虛實相生、神似國畫。有山水、人物、花卉、蟲魚、飛禽、走獸等各種藝術品類型,能夠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鐵畫始創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徽州人湯鵬,他“少為鐵工,與畫室為鄰,日窺其潑黑勢”,從中受到啟迪而創出鐵畫。鐵畫一經問世,不僅“遠客多購之”,而且“名噪公卿間”,士大夫階層人士把它作為“齋壁雅玩”之物欣賞,文人墨客更是推崇備至,賦詩著文加以讚揚。清代金石家朱文藻在《題鐵畫》一詩中作了生動的描述:“乍看似墨潑素絹,山水人物皆空嵌。風飄秀色動蘭竹,雪催老桿撐松杉。華軒逼人有寒氣,盛暑亦欲添衣裳。最宜樺燭曉風夜,千枝萬蕊發翠岩。元明舊跡共諦視,轉覺暗淡精神減。”他認為元明時代丹青高手之畫與鐵畫相比也黯然失色。
今日鐵畫以低炭鋼為原料,藝人們以錘代筆,以爐為硯,以鐵當墨,以鑽為案,依據畫稿取料入爐,經過鍛打、焊接、鑽挫、整形、防鏽烘漆等新技術、新工藝,然後襯以白底,裝框成畫。畫面保持鐵的本色,不塗彩。構圖採用中國畫的章法布局和筆意,遠景賦以疏細線條,近物則以粗獷布勢,使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能得透視之感,人物能具傳神之態,花鳥能顯栩栩之姿,錘鍛之巧與畫理相通,繪畫與工藝品結合。
1959年,大幅鐵畫“牛郎織女”參加了莫斯科舉辦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和巴黎博覽會。“牛郎織女”是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織女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孫女,牛郎則是人間一個貧苦的孤兒,常受到兄嫂的虐待而過早地自立門戶,因受之於天意與織女相愛,並生兒育女,男耕女織,幸福地生活著。不料這件事讓玉皇大帝知道了,他非常生氣,立即派天神逮回織女,織女被捕上了天,而牛郎卻不能上天,只能抱著兒女仰天哭號。後來他的老牛在臨死前囑咐牛郎在它死後,剖皮製衣,即可登天。果然牛郎偕兒女一起上天尋找織女而來。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憑空而劃,頓時出現了波濤滾滾的天河,牛郎與織女隔河相望而不能相聚,萬分悲痛。後來終於感動了玉皇大帝,允許他們一年一度於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這幅鐵畫很好地表現了這一中國歷史上動人的神話故事。1960年他們又為人民大會堂安徽廳製作了長4.5米、寬2.5米的大幅鐵畫圍屏“迎客松”,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讚揚。在這一圍屏前,總理曾多次會見各國友人,並攝影留念。1977年毛主席紀念館製作的毛主席詩詞“紅軍不怕遠征難”詩詞的書法手跡鐵畫掛屏長8米、高2.3米,其中最大的字高達1.5米、重10公斤。藝人們以高超的技藝,使這些鐵畫如同揮毫筆書一樣酣暢流利。近年來,藝人們不斷創新,又開創了立體鐵畫、瓷版鐵畫、純金和鍍金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