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統治英國的日耳曼血統王朝。1638年,不倫瑞克-卡倫堡-哥廷根公國在德意志成立,首府為漢諾瓦。後改名為漢諾瓦公國。1692年,被定為選帝侯國,其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1629~1698)娶巴拉丁選帝侯腓特烈之女、英王詹姆斯一世外孫女索菲婭為妻。他們的兒子喬治·路易與呂訥堡公爵的獨生女結婚。1705年兩公國合併稱不倫瑞克-呂訥堡公國,漢諾瓦王朝的正式名稱應為不倫瑞克-呂訥堡王朝。
1714年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女王安妮去世,依1701年的嗣位法,喬治·路易到英國即位稱喬治一世,從而開始英國的漢諾瓦王朝。
這個王朝的前5個國王喬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和威廉四世都兼領德意志的漢諾瓦公國。1837年威廉四世死後無子,而按漢諾瓦的繼承法女子無權繼承王位(1815年維也納會議承認漢諾瓦為王國),因此,由其弟恩斯特·奧古斯特(1771~1851)繼承漢諾瓦王國王位,而英王位則由其侄女維多利亞繼承。
維多利亞與來自德國薩克塞-科堡及哥達諸侯國的艾伯特結婚,因此當他們的兒子艾伯特·愛德華在1901年繼位(稱愛德華七世)時,有人稱漢諾瓦王朝為薩克塞-科堡及哥達王朝。
1910年喬治五世即位。1917年6月,他為了表示與臣民共同反對德國的決心,宣布凡有英國國籍而帶德國貴族封號者一律改封為英國貴族;7月進而宣布放棄自己及家族的一切德國尊號,明文規定王室改姓溫莎,故此後改稱為溫莎王朝。
漢諾瓦王朝是德國布倫瑞克王朝的分支之一,因此又稱為不倫瑞克王朝漢諾瓦分支。漢諾瓦王朝和布倫瑞克王朝的前身,都是威爾芬王朝,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薩克森及巴伐利亞公爵獅子公爵亨利。而亨利的幼子威廉成為布倫瑞克-呂尼堡公爵(Duke of Brunswick-Lüneburg)。
不倫瑞克王朝呂尼堡分支,經過多年發展後,在1692年成為漢諾瓦選帝侯國。自此以後,王室人員以國為姓氏,改稱為漢諾瓦分支,亦即是漢諾瓦王朝。
漢諾瓦
漢諾瓦選帝侯1692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委任布倫瑞克-呂尼堡公爵為第9位世襲選帝侯,是為漢諾瓦選
德國布倫瑞克帝侯,以增加哈布斯堡王室成員當選皇帝的勝算機會。自此以後,布倫瑞克-呂尼堡公爵及其後代便以封國為姓,改姓漢諾瓦。
恩斯特·奧古斯特 (Ernst Augustu 1692年-1698年)
喬治一世·路易(Georg I Louis, 1698年-1727年)
喬治二世·奧古斯特(Georg II August, 1727年-1760年)
喬治三世(Georg III, 1760年-1803年)
選帝侯稱號保留至1814年
自1714年起,漢諾瓦選帝侯開始兼任英王(詳見下文),漢諾瓦和大不列顛王國以及愛爾蘭結成共主邦聯。
而漢諾瓦選帝侯國,在1803年被法軍占領,直至1814年拿破崙倒台後,漢諾瓦在列強同意下,被升級為王國。
漢諾瓦國王
德國布倫瑞克王朝
1814年10月,維也納會議上決定,為了給予英王在德國事務上的發言權,決定將漢諾瓦選帝侯國提升為漢諾瓦王國,並與英國組成共主邦聯。
但這個共主邦聯很快瓦解,當1837年英王威廉四世駕崩後,英國王位傳給了血緣關係較近的肯特郡主維多利亞。但因德意志地區施行撒利法,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維多利亞三伯父的漢諾瓦王位傳給了他的五叔坎伯蘭公爵。但此時,普魯士已經開始密謀統一德國的大業。1866年,普奧戰爭期間,普魯士突然派兵占領漢諾瓦王國,並改編為普魯士的一個省。漢諾瓦王國滅亡。
喬治三世 (1814年-1820年)
喬治四世(Georg IV, 1820年-1830年)
威廉(Wilhelm, 1830年-1837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Ernst August, 1837年-1851年)
英國國王
1866年後,漢諾瓦王室的首領都冠以漢諾瓦親王的稱號,而在1919年前,漢諾瓦家族依然持有英國坎伯蘭公爵的爵位。但在1919年3月28日,英王喬治五世因漢諾瓦王室的親戚,不願放棄德國國籍,並涉嫌幫助德皇,對付英國,而動用1917削除爵位法,廢除坎伯蘭公爵的稱號。
喬治五世 (1866年-1878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Prince Ernst August II, 3rd Duke of Cumberland, 1878年-1923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三世(Prince Ernst August III, 1923年-1953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四世(Prince Ernest August IV of Hanover, 1953年-1987年)
恩斯特·奧古斯特五世Prince Ernst August V of Hanover, 1987年至今)
他是摩納哥長公主卡洛琳(Princess Caroline of Monaco & Hanover)的現任夫君
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其信奉天主教的後裔被逐離英國。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和安妮陸續繼位,但不幸地二人駕崩後都無存活子嗣可繼承王位。
在安妮女王長子夭折後,英國國會為避免英國王位再次落入天主教徒手上,通過1701王位繼承法/1701嗣位法,規定:
若1689權利法案中所規定的繼承人全部無子而亡後,王位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漢諾瓦選帝侯夫人蘇菲亞和她的新教後代繼承。
這部法律,令當時在英國王位繼承序列頭50名的王室成員都失去王位繼承權。雖然,法案導致數次因王位爭端而起的衝突,但位於王位繼承序列第52名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一世(George I),最終於1714年繼位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直至1727年駕崩。而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王國於1801年合併,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
喬治一世(George I, 1714年-1727年)
喬治二世(George II, 1727年-1760年)
喬治三世(George III, 1760年-1801年)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君主
喬治三世 (1801年-1820年)
喬治四世(George IV, 1820年-1830年)
威廉四世(William IV, 1830年-1837年)
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 1837年-1901年)
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其長子愛德華繼位,由於愛德華冠父姓,漢諾瓦王朝的統治正式結束。
大英帝國和印度女皇
參見: 大英帝國
遠在英王亨利八世在位時期,英國就開始實施對外擴張政策。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殖民疆域達致最廣,也曾一度是全球唯一的工業化強權。但英國在法律上一直不是“帝國”,因為英國君主一直僅稱國王/女王,而非皇帝。因此大英帝國一直是一個“非正式帝國”。
據說,維多利亞女王因為她在俄國和德國的親戚,都可以稱為皇帝,而自己的國家比他們的強大多了,也只可稱為女王。女王的其中一位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有見及此,便借英國剛滅印度莫臥爾帝國,於1877年1月1日,上印度女皇之尊號與維多利亞女王。自此,英國君主有了帝號,大英帝國借印度成了真正的帝國。
然而,維多利亞是漢諾瓦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因此漢諾瓦王室僅有維多利亞一人擔任過印度女皇(1877年-1901年)。此後,帝位隨英國王位傳予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前朝:斯圖亞特王朝
英國朝代
1901-1917
後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