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另類選擇黨

德國另類選擇黨

德國的選擇(AfD)是德國新成立的新政治運動團體。它以拋棄歐元為核心目標。該黨要求德國退出歐元區,並重啟德國馬克。德國民意調查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調查德國人支持這一政黨及其主張。2012年以來,歐洲經濟危機日益嚴重,作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關於德國是否退出歐元區的爭論逐漸升溫。2013年4月14日,“德國的選擇”在德國柏林舉行成立大會,約1500人與會。這個反對歐元的政黨剛露面就引起德國各大政黨的關注。隨後,該黨成員迅速增加至7000多人。2017年得票率為12.6%,成為德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首個進入議會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

簡介

德國選擇黨的前身是一群經濟學家在2013年2月6日成立的“反歐元團體”。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選擇黨迅速崛起,得到部分精英和民眾的認同與支持。隨著2014年、2015年難民危機愈演愈烈,選擇黨抓住難民問題大做文章,抨擊默克爾政府的難民政策,拋出了反難民、重設邊境管控等政治訴求,民眾支持率不斷攀升。截至2017年5月17日,德國選擇黨黨員人數已達到2.6萬名,黨外友人32.2萬名。

多重面孔讓人難以清晰定位

2017年舉行的兩場德國地方選舉中,組建四年的新興黨派———德國選擇黨均成功進入州議會。至此,選擇黨已擁有13個聯邦州議會席位,且多數民調顯示,該黨已超越綠黨、左翼黨和自民黨,成為僅次於基督教聯盟黨和社民黨的德國第三大政黨。無庸置疑,選擇黨已擁有一定的民意基礎,在德國政壇成功立足。 選擇黨在科隆黨代會上確立大選路線,即走“政府反對派”路線。據觀察,選擇黨已全面進入競選模式。為迎戰秋季聯邦大選,選擇黨採取以下策略:

首先,聯邦董事會成員輪番發聲,矛頭直指傳統政黨。從選擇黨官網的新聞公告數量來看,以5月為例,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選擇黨利用各類話題展開攻勢,發布55條公告,遠超4月同期,對政府的各項決策提出質疑。董事會成員間有一定的話題分工,例如佩特里專注於歐盟、安全與難民問題,高蘭特把重點放在國防、教育領域,魏德爾則關心經濟、金融和稅收問題。除執政黨之外,左翼、自民黨也是選擇黨攻擊的對象。莫伊滕譴責政府縱容左翼極端分子的暴力行徑,抨擊左翼極端分子是“法西斯”。面對自民黨的回歸,選擇黨處處藉機貶低自民黨,把自民黨比作是默克爾的“小跟班”。

第二,與傳統媒體相比,選擇黨偏好社交媒體。選擇黨聯邦總理候選人高蘭特本就是資深傳媒人,熟諳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的不同。2016年11月,巴符州選擇黨黨代會禁止媒體進入會場。傳統媒體只報導負面訊息,很少報正面訊息,選擇黨直接將傳統媒體拒之門外,然後選擇通過臉書賬號對黨代會進行報導。

據《明鏡》一位長期跟蹤選擇黨的記者分析,“選擇黨擅長獨自開闢傳播渠道,一開始迫不得已,傳統媒體不給選擇黨機會,只能通過社交媒體吸引民眾、提升人氣。如今,選擇黨反過來利用社交媒體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傳播,且在全國範圍形成相當成熟的傳播策略。”目前,選擇黨在社交媒體上已獲巨大成功,截至2016年11月,選擇黨的臉書賬號擁有30餘萬冬粉,冬粉點讚數量比基民盟和社民黨兩個主流大黨相加的總和還多。

第三,靈活應變,針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的選戰策略。拿“難民危機”為例,選擇黨在東部的薩安州議會選舉時,持公開排斥和拒絕態度,而在西南部的巴符州及萊法州則對外來移民和難民持批判態度,與聯盟黨的定位較為接近。而且在這兩個州,選擇黨選戰演說詞均避開極端言論,表述克制,但在薩安州,選擇黨的言論極具煽動性,帶有極端色彩。

可見,選擇黨兼具民族保守、右翼民粹、右翼極端的多重面孔,其間的界限既不明朗也不確定,人們很難將選擇黨簡單定位為極端右翼政黨。反過來講,選擇黨取得的成功也受益於這種不明確的定位,一度使主流政黨束手無策。

內部極右勢力壯大或加速右傾

不過,和其他傳統政黨相比,選擇黨畢竟是新興黨派,在發展過程中既受制於客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存在黨建方面的問題,其內部分化嚴重,不同陣營之間的權力鬥爭激烈。他們在理念上也有一定分歧,且存在右翼極端主義傾向。

首先,在短短四年中,高層領導班子極不穩定,人員關係複雜,權力鬥爭激烈,以盧克為首的經濟自由陣營慘敗於佩特里和高蘭特代表的右翼民粹陣營。2015年4月,曾擔任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的選擇黨原副主席漢斯—奧拉夫·亨克爾退黨。同年7月,原黨魁盧克教授也宣布退黨。而盧克的支持者魏德爾卻被佩特里拉攏進右翼民粹陣營。隨後,右翼民粹陣營成為主導選擇黨的領導力量。

然而,黨代會召開前夕,右翼民粹陣營也出現分歧,佩特里和高蘭特二人在迎戰秋季大選的戰略和定位上意見不合。佩特里野心膨脹,認為選擇黨的目標不僅僅是進入議會,而是希望選擇黨做好作為執政聯盟黨的準備,要求回歸“現實政治”路線。高蘭特持反對意見,堅持走徹底的“政府反對派”路線。

其次,選擇黨內部極端右翼勢力日益壯大,存在急速向右的危險。目前領導班子基本都發表過具有極端色彩的攻擊性言論。選擇黨之前一直拒絕和右翼極端運動組織“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PEGIDA)建立聯繫。然而,如今離大選只剩四個多月,選擇黨為壯大勢力,首次公開表示要與該運動組織並肩作戰。可見,選擇黨有加快向右的可能。

未來,選擇黨內部權力鬥爭還會持續,也存在加速右傾的可能,難以獲得10%以上支持率,但其進入議會幾乎沒有懸念。歸根結底,對近年來歐洲和德國現狀不滿、希望求變的德國選民不在少數,且選擇黨在很多問題上的執政主張並非全無道理,也確實代表德國利益。不過,選擇黨是否一定能超越左翼、自民黨和綠黨,取得排名第三的支持率,還取決於其能否有更多智慧凝聚不同陣營,能否審時度勢及時調整政策,避免走上暴力、極端的危險之路。選擇黨還需要有效防止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否則即使獲得議會席位,最終也無法真正實現他們的政治抱負。

“德國的選擇”領導人、漢堡經濟學家貝恩德·盧克表示,貨幣政策是該黨參加2013年德國大選的競選綱領的重中之重。該政黨主張有序地解散歐元區,“重新引入德國馬克不應該成為禁忌”。

盧克認為,歐元走到了盡頭,因為它威脅到歐洲統一。他指責德國目前主要政黨通過歐元救助政策,明顯損害了民主、法治國家和經濟的原則。

這個反對歐元的政黨近期剛露面就引起德國各大政黨的關注。在剛成立的幾周里,該黨成員迅速增加至7000多人。德國輿論認為,在德國中產階層,“德國的選擇”提出的反對歐元的口號得到很多人的認同。

產生背景

“德國的選擇”與成立的其他一些政黨不同,它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德國精英界人的支持。其產生的背景是:德國經濟界圍繞如何應對歐債危機的政策問題爆發了激烈的爭論,並形成了立場截然不同的兩派:一方是德國最具實力的大公司和德國工業聯合會,他們認為歐元對德國經濟仍有好處,而另一方多為德國的中小型企業和它們的聯合會,它們反對德國政府的“歐元政策”。於是,代表著後者立場的一批經濟學家便開始籌劃建立一個新黨,以表達政治主張。 為防止歐元區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歐盟先後出台一系列穩定歐元措施,包括拿出巨資救助瀕臨政府破產的多個南歐國家。而作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出資最多,但救助效果並不明顯,德國民眾普遍擔憂希臘等國成為“無底洞”。選擇黨此時應運而生,為許多德國選民提供了一個發聲平台。選擇黨的競選綱領第一條便是:“我們要求有序地解散歐元區,德國不需要歐元,其他國家損害了歐元”;第二條,“要求重新引入本國貨幣或者創建小而穩定的貨幣聯盟”;第三條,“要求修改歐盟條約,讓每一個成員國都具有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選擇黨的這些主張從此次大選結果來看無疑得到了部分選民的認同和支持。

建黨日

到了2月,這個取名為“德國的選擇”的組織制定了建黨計畫,並把2013年2月6日定為“建黨日”。德國經濟學家施塔爾馬蒂、克魯澤、魯肯巴赫以及漢堡的經濟學教授盧克加入。幾周來,“德國的選擇”發展很快,擁有7500名成員。

成員情況

該黨發言人(領導人)為尤爾根·莫伊藤和亞歷山大·高蘭德。

該黨成員的構成頗為複雜,其中有不少人來自執政的基民盟和自民黨,如大會選舉的該黨發言人(即領導人)貝恩德·盧克曾是具有33年黨齡的基民盟成員。該黨人士稱,“德國的選擇”在政治上既不左也不右,它只是一個公民的政黨。它的出現不是為了挑起爭論,也不會只提清談的口號,而是要“代表無數公民的感受和擔憂。”“德國的選擇”認為,歐元威脅到歐洲統一進程,德國政府的歐元救助政策明顯損害了民主、法治國家和經濟的原則,也因此讓國民失去了對政府的信任。

黨派主張

該黨主張,德國應當回到馬克時代。時事觀察家將德國選擇黨定義為,保守主義,經濟自由主義的右翼政黨。

最新進展

“德國的選擇”已表明要參加聯邦議會大選。按照選舉的要求,該黨正在積極運作,準備於4月底以前在全德16個州建成自己的州級組織。貝恩德·盧克表示,“德國的選擇”希望爭取更多反歐元選民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進入聯邦議會。

德國一家媒體說,“德國的選擇”在反對歐元的人群中煽起了情緒,同時也引起德國各主要政黨的警覺和不滿。一些政治家批評該黨的政治主張是搞“民粹主義”。

德國自民黨政治家、前外長根舍日前在《焦點》雜誌上發表文章,呼籲人們要維護歐元,認為要求廢除歐元的人“是拿歐洲統一的偉業冒險”。他批評“德國的選擇”搞的不是一個“負責任的選擇”。此外,德國朝野主要政黨的政治家也紛紛發表講話,對“德國的選擇”進行抨擊,將其政策主張稱之為“倒退”和“危險的懷舊”,將該黨鼓吹回歸馬克的人視作“昨日的人物”。

至於“德國的選擇”能否在大選中邁過5%得票率的門檻,德國不少專家認為可能性不大。民調結果顯示,有70%的德國人贊成使用歐元。2017年9月25日,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收穫了13.1%的選票,得票率一躍成為第三名。選擇黨得票率超過了進入聯邦議會所需的5%門檻,將成為二戰後首個進入德國聯邦議會的極右翼政黨。2017年9月24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前東德的六個聯邦州成績斐然,獲得了21.5%的支持率,僅次於基民盟,成為前東德地區的第二大政治勢力。另類選擇黨(AfD)更是在薩克森州取得了27%的選民支持,成為該州第一大黨。另類選擇黨(AfD)的支持率高低的劃分,和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的國界線不謀而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