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水牛”裝甲搶救車

德國“水牛”裝甲搶救車

德國“水牛”裝甲搶救車,德國“水牛”裝甲搶救車在現代地面戰場上,坦克和其他支援裝甲車輛途中淤陷、中彈毀傷是難免的事,於是裝甲搶救車應運而生。伴隨著主戰坦克技術的發展,裝甲搶救車也發展了。在現今裝甲搶救車中,“水牛”可說是佼佼者。“水牛”裝甲搶救車於1989 年面世。它用“豹”2主戰坦克底盤作基礎,由德國萊因金屬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原MAK公司)和克勞斯·瑪非·韋格曼公司合作研製成功,首批共生產了100輛,其中75輛服役於德國陸軍,25輛裝備荷蘭陸軍。隨著“豹”2坦克用戶增加,2 002年開始生產第二批“水牛”,銷往瑞典、西班牙、瑞士、挪威和奧地利等國。

概述

名稱:“水牛”裝甲搶救車

研製單位: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原MAK公司)和克勞斯•瑪非•韋格曼公司

德國“水牛”裝甲搶救車德國“水牛”裝甲搶救車

現狀:按需要生產

裝備情況:裝備德國陸軍部隊以及荷蘭皇家陸軍

“水牛”裝甲搶救車融合了現代搶救技術。它是後勤保障車輛中第一種裝備有綜合測試系統的裝甲搶救車。該車上的許多零部件可與“豹”2坦克的零部件通用。它戰鬥全重54.3噸,乘員有車長、駕駛員和操作手3人。它採用MTU公司的MB 873Ka-501型發動機,輸出功率為1.1兆瓦,使車輛具有非常高的牽引力和很高的行駛速度,最大公路速度為68公里/小時,最大行程650公里。車上配裝了由車內進行射擊的MG3型7.62毫米機槍,車體前部左右兩側各裝有4具、車尾部裝有8具煙幕彈發射器。該車具有一定的防護性能,其車體裝甲可以抵禦20毫米炮彈的攻擊。
“水牛”結構堅固。它配備有起吊重量大且便於靈活操作的吊臂裝置,其最大起吊重量為30噸,最大起吊高度7.9米,車前最大吊伸距離為4.7米,車右側最大吊伸距離為5.9米,吊臂裝置的最大旋轉角度為270度。它配裝了載荷電子調控裝置,防止吊臂過載。主絞盤為雙滾筒式,其有效鋼絲繩的長度為180米,直徑3 3毫米,最大牽引力達350千牛,鋼絲繩的最大纏繞速度為6米/分。當鋼絲繩在滾筒槽內纏繞時,鋼絲繩之間互不產生摩擦,減少了鋼絲繩的磨損,延長了鋼絲繩的使用壽命。車體前部裝有一個大型推土鏟,它既可以用於清除路障和推土作業,還可在搶救作業中起支撐作用。
它具有很強的牽引能力,可搶救拋錨的車輛;在公路上、起伏地上可搶救60 噸級以下的履帶式車輛,如遇戰鬥車輛出現淤陷,可用主絞盤把低於60噸級的履帶式車輛從壕溝、河流中搶救出來;還可從事多種搶修作業,如拆裝炮塔、搶修履帶等;在有裝甲防護的條件下,可用快速搶救系統搶救坦克,能快速吊運動力裝置,可完成排除路障和推土作業。它能在22度坡度的情況下拖救“豹”2主戰坦克。它能爬上31度的縱向坡道,能在17度的斜坡上行駛,可跨越920毫米高的垂直牆和3米寬的壕溝。“水牛”裝甲搶救車還能在沾染區用獨有的搶救系統工作,搶救人員不必下車。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