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位於上海市東安路270號,始建於1931年3月1日,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三級腫瘤醫院。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醫院前身是“中比鐳錠治療院”,於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

1937年10月,聖心醫院和中比鐳錠治療院暫時遷到法租界齊祈路45號(今岳陽路45號)。

1938年9月遷到霞飛路1729號。

1939年6月中比庚款委員會將鐳錠治療院無償轉交給比利時駐華醫學會。

1940年1月,比利時駐華醫學會又將中比鐳錠治療院的管理委託給天主教會,由聖方濟合會安排該會修女掌管治療院,宋梧生僅保留“醫學顧問”的名義。

1945年9月,湯於瀚辭職,國民黨衛生部代表和比利時駐華醫學會代表聯席會議決定聘請放射科醫師徐驚伯為院長。

1946年,比利時駐華醫學會將中比鐳錠治療院交給國民黨政府,並由衛生署派金寶善醫師主持鐳錠治療院管理委員會工作。

1947年,醫院增添了深度X線治療機、菲利浦X線診斷機、菲利浦接觸式X線治療機,同年10月,因徐驚伯院長應邀赴美訪問,由理事會出面聘請吳桓興為醫務院長,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

1950年2月上海市軍管會接管了中比鐳錠治療院。

1951年7月中比鐳錠治療院更名為上海鐳錠治療院。

1954年1月起,上海鐳錠治療院劃歸到上海第一醫學院並定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腫瘤醫院。

1960年醫院遷到東安路270號。

1968年,上海第一醫學院腫瘤醫院又劃歸為上海市衛生局更名為上海市腫瘤醫院。次年上海市腫瘤防治辦公室設於醫院內,開展了防癌宣傳,並於1970年建立啟東肝癌現場防治基地。

1987年上海市抗癌協會成立並掛靠在醫院。

2000年上海醫科大學併入復旦大學成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腫瘤醫院也成為當時復旦大學8所附屬醫院中的一所。

科室設定

醫院設有頭頸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外科、大腸外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肝臟外科、腦脊柱外科、骨軟組織外科、腫瘤婦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中心、中西醫結合科、綜合治療科、麻醉科、放射診斷科、檢驗科、藥劑科、內鏡科、病理科、超聲診斷科、放射診斷科、心肺功能科、核醫學科、營養科26個臨床醫技科室。其中,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腫瘤學、病理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病理科、中西醫結合科、腫瘤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3個(乳腺癌、放射治療、病理學),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B類1個(惡性腫瘤),上海市重中之重醫學重點學科A類1個(臨床病理學)。

醫院環境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醫生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姓名:章真 職務與職稱:執業醫師 、放療科主任。 診治範圍:胃腸道腫瘤、惡性淋巴瘤、乳腺癌、盆腔腫瘤。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姓名:王亞農 職務與職稱:執業醫師 。 診治範圍:胃癌、賁門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姓名:洪小南 職務與職稱:執業醫師 、教授。 診治範圍:惡性淋巴瘤、肺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姓名:嵇慶海 職務與職稱:執業醫師 、頭頸外科副主任、教授。 診治範圍:頭頸部腫瘤、甲狀腺、唾液腺、口腔腫瘤和喉癌、喉咽癌。

醫療設施

醫院設有核定床位800張,實際開放床位1259張。擁有多功能ECT、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Siemens Eclipse® ST小型醫用自禁止回旋加速器、BQSV熱室、全自動分裝儀、各類正電子放射性藥物全自動合成模組、Radio-HPLC、TLC及放射性活度儀、小動物影像設備、羅氏前處理系統、Modular D+P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e 601檢測系統、強生Fusion乾式生化分析儀、IQ-200尿沉渣分析儀、SYSMEX-CA7000全自動凝血儀、海倫娜蛋白電泳儀、黛安娜和強生血型鑑定儀、雅培i2000化學發光儀、西門子化學發光儀、帝肯全自動酶免儀,以及東亞系列血球分析儀、梅里埃細菌鑑定儀、BACTEC 9120血培養分析儀等設備。

醫院地址

上海市東安路270號。

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