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簾村

御簾村

御簾村自然環境優美,建村已有上千年歷史,原名漁林村,1273年北宋理學家張載的第十四世孫南宋進士張日中時任福建興化軍通判,其與長子張幼厚見漁林這地方山川秀麗,溪水潺潺,即得吉兆築居於此,以安其家室。宋端宗賜“漁林”為“御簾”,第二次國內戰爭期間,東方軍司令部設在張氏祖祠內,老一輩革命家彭德懷、楊尚昆等都曾經在御簾村戰鬥、生活過。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古建築 古建築

御簾村是福建省明溪縣夏陽鄉的一個行政村,也是該村僅有的一個自然村。有常住戶190餘戶,全村人均為張姓,是北宋大儒張載的後裔。御簾村名是南宋第八個皇帝宋端宗趙昰所賜,宋代以來,御簾人才輩出,清代乾隆年間,御簾成為當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御簾村歷史上建有12座書院、2個風景區18個風景點。現在,在御簾兩大景點“香泉祠”與“金鳳祠”里,多處亭台樓閣遺址殘跡猶存。一些景點如松屏映翠、凌霄閣、風雲禪寺(宋時為紀念張載而建)等近年重新修建。此外,還存有燈塔、摩崖石刻等文物。難能可貴的是,御簾還是紅色革命時期,彭德懷、楊尚昆等老一輩革命家戰鬥過的地方。御簾大祖祠與雍睦堂曾是東方軍司令部與東方軍醫院所在地,凌霄閣邊上的紅軍戰壕至今依舊清晰可見。

御賜村名

古民居 古民居

1276年7月,經過被捕又脫逃的南宋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歷盡艱險,逃到福州,與益王趙昰會合,擁立8歲的趙昰為端宗皇帝。隨後,文天祥帶端宗趙昰及其母楊淑妃兄妹從南平坐船,行至三明市陳大鎮安居坂河段,但見山高林密,便棄船登岸,一路西行,至明溪夏陽鄉紫雲村,夜宿古剎均峰寺(位於夏陽鄉紫雲村),文天祥留下了“顯蓋紫雲”的題匾。次日,天色陰沉,一行人趕早上路,至御簾村口,但見四周山勢起伏,中間洋面開闊,村莊屋舍井然。文天祥心道:此處山水重疊,必有奇人異士,便下馬緩行。突然,一陣風來,楊淑妃輿轎垂簾被風吹落,轎夫不及拾起,風卷轎簾,又往路邊田間吹去。此時,正在田間勞作的一位村民,在轎簾落水前,伸手拾起交還給族長公,族長公張厚幼原為將樂縣令,見轎簾非尋常之物,趕緊追上隊伍歸還轎簾,並要求隊伍在村中休息。文天祥一行人進入村中,但見村中道路整潔,家家炊煙交織,雞犬相聞。更有一奇特處,戶戶糧倉都建在屋外。因問族長公:“小哥貴姓?此處是什麼村?怎的糧倉都建在屋外?”那農人應道:“小民張幼厚,此處魚林村,村人都姓張,生活無慮,路不拾遺,故糧倉都建在屋外,不懼盜賊。”文天祥回身向端宗趙昰稟告,此時端宗母親聽聞後,見此地民風淳樸,故建議端宗賜名為“御簾”村,帝允。文天祥即興賦詩:“山村何取御簾名,大宋南征重此行,珠箔忽因風捲去,芳名留與世榮恩。” 自此,御簾村沿用端宗欽賜之名。村民拾簾一事也載入《張氏族譜》。

紅色記憶

御簾大祖祠、東方軍司令部 御簾大祖祠、東方軍司令部

老一輩革命家彭德懷、楊尚昆等都曾經在御簾村戰鬥、生活過。第二次國內戰爭期間,1933年7月至1934年1月為應對國民黨第五次“圍剿”,彭德懷、楊尚昆、騰代遠入閩做戰,在御簾村張氏祖祠內設東方軍司令部攻打沙縣盧興邦,在進攻期間御簾村組織200餘人參與傷員、物質的運送工作,東方軍還在御簾村雍睦堂設定戰地醫院,救助傷員。祖祠內保留著彭德懷、楊尚昆故居,設立了展示古今歷史名人風采的展覽廳。

主要景點

(不分先後)

張氏大祖祠(東方軍司令部舊址):位於村中心,是御簾村張氏祖祠,內有彭德懷、楊尚昆舊居。

御簾民俗展廳:位於御簾村村部大禮堂,展示民俗文化、農耕文明、票證記憶三大類展品。

御簾文化展廳:位於御簾村村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分八個展室。

明溪縣廉政教育基地:位於村部右側,在建。

雍睦堂(戰地醫院舊址):位於村內,御簾村張氏分祠堂。

凌霄閣(求子閣、大聖閣):位於入村處山頂,可觀御簾村全景。

南屏書院:御簾村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書院,留存有歷代中局捷報。

風雲禪寺(張載紀念堂):保留完好。

汝淳公祠:御簾村張氏分祠堂,保留完好。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7日,獲評2017中國最美村鎮50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