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獲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山大學政務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管理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牛導師,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主任,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曾任第15屆世界社會學大會“國際旅遊”(RC50)研究分會第一副會長(2003-2006年);任學術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國際編委;著有Tourism and Modernity: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xford:Pergamon,2000)、《消費社會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消費的欲望》(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等著作。研究領域集中於消費社會學、旅遊社會學、制度社會學、定性研究方法論。
編輯推薦
《從苦行者社會到消費者社會》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中山大學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內地最早復辦社會學專業的學校之一,具有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中山大學社會學的學術淵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國立中山大學和私立嶺南大學,現形成了注重學科規範和專業素質、強調社會調查和田野經驗以及嚴謹務實的學術傳統。中山大學在經濟社會學、消費社會學、人口與社會發展、社區研究等領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發展方向,是中國南方社會學的教學研究重鎮。
目錄
序
第一章 理論視角、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苦行者社會的制度安排
第一節 抑制消費的制度安排及邏輯
第二節 勞動激勵的制度安排
第三節 衍生制度:思想革命化的制度安排
第三章 苦行者社會中的主體結構
第一節 國家目標與主體的塑造
第二節 神聖的信仰
第三節 節儉觀念
第四節 奉獻精神
第五節 精神危機
第四章 邁向消費者社會的制度轉型
第一節 改革開放以後的消費制度安排
第二節 勞動激勵制度的轉型:從神聖化激勵到世俗化激勵
第五章 主體結構轉型與消費者文化的興起
第一節 主體塑造方式的轉型
第二節 實用主義
第三節 自利主義
第四節 消費主義
第六章 消費者社會中的雙軌化現象
第一節 市場化改革以來利益主體多元化與利益格局轉型
第二節 私人消費領域的雙軌化
第三節 集體消費領域的雙軌化
第七章 結語與討論
附錄
附錄1 壯、老年組訪談提綱
附錄2 中、青年組訪談提綱1
附錄3 中、青年組訪談提綱2
附錄4 壯、老年組受訪者清單(A組)
附錄5 中、青年組受訪者清單(B組)
附錄6 中、青年組受訪者清單(C組)
致謝
書摘
第一章 理論視角、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尤其是過去的30年問,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最近30年的社會變遷中,不但人們的消費發生了革命性的巨變,而且消費也在社會變遷中扮演了不可忽略的角色。因此,從社會學角度來分析中國的消費在改革前後的變化以及消費在社會變遷中的作用,便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課題。本書的目的就是試圖藉助政府文獻分析法和質性研究法對中國城市消費制度和消費觀念的變遷進行社會學的探討。
一、理論視角的檢視
消費既然成為一種研究對象,就必然涉及理論視角的問題。很顯然,不同的學科,往往具有不同的研究視角。例如,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地理學、社會史學、媒體研究、女性主義研究等等,在消費研究上均有各自不同的視角,而每一個學科內部,還有不同的理論流派和視角。同樣,在消費研究上,社會學不但有著不同於其他學科的視角,而且其內部也存在不同的理論視角。為了使研究建立在一個較高的起點,我們必須對以往有關消費研究的社會學理論流派和視角做一番檢視,以找準一個最佳的視角。
可以說,對消費研究發展得最成熟、顯得最具有嚴密性的學科當屬經濟學。例如,邊際效用理論和消費函式理論,都已經藉助數學而模型化了。為了建立模型,就必須建立簡單化和理想化的設定,並從這種設定推演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