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從政之德:泛指國家公務人員以及黨的幹部人員在從事公務活動或者黨務活動中應當遵守或者遵從的原則、美德、品性。是一個領導幹部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綜合體現。狹義上指的是國家公務員隊伍中或者黨組織中具有領導職權的人員在從事政務管理活動中應當具有的高尚品格。
從政者,民稱之為官,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德。所謂"為官之德",是指從政為官者在一定崗位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思想和行為方面應當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準則,是公民道德規範在各級領導幹部崗位實踐中的具體化,同時也是社會對領導幹部職務的具體道德要求。
具體內涵
一是堅持“仁者不憂”,依法履行職責。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其內涵是珍愛人的生命,同情人們遭遇的苦難和不幸,盡力為人民謀福利,這樣做的人是無憂的。
二是堅持“智者不惑”,把握工作方向。孔子認為,知識廣博豐富的人遇事不迷惑,因為明白事情的本質和規律,知道應該怎樣去處理,爭取事半功倍,這就是才能,就是智慧。
三是堅持“勇者不懼”,維護正義秩序。孔子認為,勇就是有意志、毅力和勇敢的人,這樣的人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可以做到沒有害怕和恐懼。
重要意義
1、幹部從政之德,是關係著黨建工作的重大舉措,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和幹部隊伍實際,反映了人民的熱切期盼。
2、政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引導著社會風氣,關係著社會和諧,甚至於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民心的向背。在淨化社會風氣、進行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大力倡導黨員幹部帶頭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在全社會作出表率,顯得尤為珍貴和重要。
3、“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為官一任,常修為政之德,必然能夠造福於民;常做違德之舉,必然招致危亡之禍。應該說,這是從古至今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一條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