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應手[粵菜名稱]

得心應手[粵菜名稱]

廣州菜有一菜叫“得心應手”,乍聽不知是何物,其實是釀豬腳。釀豬腳有鹵、燜、燉,其味有鹹、甜、辣,也有五香的。但在粵菜譜里,卻通稱為“得心應手”。

傳說

得心應手[粵菜名稱] 得心應手[粵菜名稱]

“得心應手”的叫法,相傳與“佛山扎蹄”有關。

昔日佛山古鎮有間三百餘載的老鋪“德心齋”(其前身叫“德記”,一說叫 “和記”),該店的招牌菜謂之“佛山扎蹄”。所謂“扎蹄”,是以豬蹄(腳)為原料,用鹽、汾酒、草果、大茴、小茴、川椒、桂皮等熬成滷水,然後把豬蹄剖開,取出其骨肉,填入處理好的枚肉、腿肉片,再用水草連皮帶餡將豬腳扎住,放置滷水里,火慢煮。煮至熟透後用刀把豬腳切成塊狀,淋上麻油,便可享用,吃起來五香和味、皮爽肉脆。清乾隆年間,該店對面建有個“接官亭”(專門接待清廷往來大小官員之所),凡路經此地的官員,都愛到該店品嘗“扎蹄”,而且吃後都稱讚說好,唯對“扎蹄”這一叫法不滿意,說把蹄子都綑紮了,便無法飛黃騰達,很不吉利。後來有位官員靈機一動,改其名為“得心應手”,從此沿用至今。

這一說法是耶非耶,姑且聽之罷了。不過還有一種似乎更接近實際的解釋:粵人慣稱豬蹄為“豬手”(豬的前蹄叫手,後蹄叫腳),故統稱釀豬蹄為“釀豬手”。後來有人認為這種美食出自“德心齋”,而“德”與“得”讀音相同,便美其名為“得心應手”。這樣,既巧借“德心齋”的“德(得)心”二字,又與 “豬手”的“手”回應,可謂巧對天成也。

寓意

“得心應手”是吉利之言。謂釀豬蹄為“得心應手”,其名雅,其意美,十分切合廣東人講究意頭的世俗心態,尤其在喜慶的宴席上,親朋滿座,來個“得心應手”,佳肴含其美意,食客承其貴言,吃起來自是身心皆暢,何不快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