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徐紅是經濟日報社新媒體傳播部記者,因為多年跑口測繪,她將自己視作“測繪人”。她常常深入測繪一線採訪,用手中的筆將測繪事業的點點滴滴傳遞給大眾。
人物經歷
為測繪事業鼓與呼。從2002年起,徐紅開始負責測繪領域的採訪報導工作。10多年來,她在經濟日報上發表了幾百篇報導測繪領域的稿件,測繪領域的每次重大活動如西部測圖工程、測繪服務汶川抗震救災及災後重建3周年、數字城市、測繪援疆等都可以看到她忙碌採訪的身影。不僅見報稿件數量多,稿件質量也較高,受到測繪界好評。她曾兩次榮獲全國測繪宣傳工作突出貢獻獎。徐紅常說:“採訪測繪,接觸測繪人,我從中汲取了很多正能量。這些可敬可愛、無私貢獻的測繪隊員時常感染我、激勵我,使我學會怎樣熱愛生活、怎樣忘我工作。”
用心感受測繪人和事。10多年來,徐紅以玩命加拚命的工作幹勁,一次次前往測繪一線,一次次跟隨外業測繪職工共同吃住,一次次感受測繪人員勇於吃苦、敢於拼搏、舍小家顧大家的敬業精神,一篇篇稿件就是這樣被發掘出來。2007年,當聽到要去青海、陝西、新疆等地西部測圖作業區進行為期兩周的採訪時,徐紅毫不猶豫報名參加。作為團里唯一的女記者,她深知這是一次硬仗。當到達第一站青海格爾木時,測繪隊員看著眼前的這名女記者,不無擔心地說:“那裡條件很苦,男同志都吃不消,你一個女同志能扛得住嗎?”其實,徐紅心裡也為自己捏著一把汗。她知道,萬一有什麼事,她會給全隊帶來麻煩,因為沒有人知道她曾是一名淋巴癌中晚期患者。1992年剛得病那年,醫生就告訴她的家人,她僅有二、三個月的時間了。徐紅和家人絕望過,但執著的性格讓她勇敢地面對這一切。最終,樂觀的心態和積極的治療使徐紅挺了過來。一年後,隨著身體好轉,她又回到工作崗位。沒有人知道,每次出差託運的行李箱內,有提前熬好的中藥湯;因為化療和激素,骨關節不太好,在採訪過程中腿關節疼痛,連爬樓梯都困難,上廁所也蹲不下,她仍堅持著。
採訪隊伍來到新疆阿爾金山的花土溝。經過一天舟車勞頓跟蹤採訪,大家都很累了,但徐紅仍一邊跟著測繪隊員工作,一邊採訪,直至深夜。第二天,隊員們知道採訪組要前往下一個採訪點,許多人一大早就又來找她繼續攀談,不捨之情溢於言表。幾年後,徐紅和這些隊員再見面時,仍會提起“花土溝之夜”。在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上,徐紅以飽滿的幹勁,跟隨野外作業隊員一起測量,一起過河越溝,聽他們講述野外測繪作業的艱辛和遇到的趣事。中午,她和隊員們席地而坐,就著風沙吃冰冷的便當。在可可西里的雙湖測區,高原的夜晚很冷,雖然帳篷里會暖和些,但徐紅仍凍得直打哆嗦,頭痛欲裂,嘴唇發紫,飯也吃不下。她一頭鑽進睡袋,將身體團成一團,可還是冷得不停地打寒戰。幾天的奔波勞累,加上高寒缺氧,身心疲憊卻又難以入眠。作為團隊中唯一的女性,野外作業上廁所也是一大問題,她為此經常少喝水甚至不喝水。測繪隊員豎起大拇指說:“徐紅是唯一一位來到西部測區採訪的女記者,通過她的筆讓社會認識了測繪和西部測圖工程,這種敬業精神對我們也是鞭策和鼓舞。”
忘我投入寫真情。多年來,徐紅全情投入,深入一線採訪報導,將測繪隊員迎風沙、戰酷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事跡寫成一篇篇稿件,向全社會傳遞。汶川地震災後重建3周年之際,徐紅跟隨採訪團到基層採訪測繪保障服務工作。在如火如荼的施工工地,在北川縣新縣城,在測繪應急指揮車裡,在地下管線測量現場,在新建成通車的都江堰列車站台上,兩天行程上百公里,10多個採訪點。回來後,徐紅充滿激情地寫了近萬字的報導,在經濟日報上以一個整版的篇幅,深入報導了測繪人為災後重建提供的保障和灑下的汗水。2010年有多箇中央媒體參加的“數字城市中國行”大型宣傳報導活動中,徐紅髮揮不怕吃苦、連續作戰的精神,在近一個月時間裡跨越5省8市採訪。如此大的勞動強度,有的記者吃不消,報社只得中途換人,徐紅卻一人堅持到了最後。由於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最終她用3個整版的篇幅對多個城市的數位化建設成果進行了全方位報導,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徐紅十年來深入採訪測繪行業,洞悉產業動向,了解產業發展脈絡,她撰寫了大量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稿件,涉及國家產業政策、新農村測繪保障、測繪技術設備、地理信息產業、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北斗導航、地圖出版、大眾套用等。她撰寫的《數位化建設助力新疆跨越式發展》《感受測繪科技館裡的數位化魅力》《數字城市讓城市更美好》《網際網路地圖百姓生活的寶典》等眾多稿件都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