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營

徐玉營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後任中學教師、縣政府秘書、理論宣傳幹部、鄉黨委副書記,長期從事理論宣傳和黨務工作,2001年6月調任東平縣委黨校副校長,分管教學科研工作,並主講科社、經濟學、法律、黨建等方面的課程。 為做好業務工作,他堅持認真學習上級有關黨員幹部理論教育方面的指示精神,學習黨建、經濟、法律、科技和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專業知識,並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2001年他調入縣委黨校後分工教學和科研管理工作,並主講黨校主體班次和業教班次的部分課程。

徐玉營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後任中學教師、縣政府秘書、理論宣傳幹部、鄉黨委副書記,長期從事理論宣傳和黨務工作,2001年6月調任東平縣委黨校副校長,分管教學科研工作,並主講科社、經濟學、法律、黨建等方面的課程。多年來,他熱愛黨的幹部教育和理論宣講事業,兢兢業業,勤奮工作,在學習、研究、傳播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多次被評為市縣優秀宣傳思想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分子、普法積極分子、優秀理論工作者、優秀文化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2005年榮獲全省黨校系統優秀教學獎,同年被評為泰安市優秀黨員教育工作者;2006年被評為全省黨校系統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其主要事跡如下:
一、勤奮學習,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和政策理論水平
徐玉營同志作為一名理論教育工作者,十分注重知識的更新,堅持不斷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特別是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等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追求理論新高度;同時重視專業理論的學習。多年來,無論工作多么忙,他都堅持每天擠時間學習不少於一小時,並且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累計作筆記100萬餘字。他十分珍惜每一次學習培訓機會,努力提高自己。1993年至1995年在山東省委黨校科社理論研究生班脫產學習期間,被評為優秀學員;多次參加過省委宣傳部、省市委黨校舉辦的培訓班,系統學習鑽研黨的創新理論和方針政策。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他作2萬多字的學習筆記。他在學習體會中寫到,作為一名從事理論工作的黨員領導幹部要保持黨員先進性,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經得起各種風浪的考驗,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耐得住寂寞和清貧,不為金錢所動,不被名利所惑,兢兢業業,埋頭苦幹,忠誠於黨的幹部教育事業,成為勤奮學習、善於思考的模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範,勇於實踐、銳意進取的模範。為做好業務工作,他堅持認真學習上級有關黨員幹部理論教育方面的指示精神,學習黨建、經濟、法律、科技和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專業知識,並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熱心研究、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認真研究和思考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員幹部理論教育面臨的新特點、新規律,積極探索縣級黨校教學改革的新路子,促進了基層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
二、敬業愛崗,潛心研究、熱心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徐玉營同志自1987年調往縣委宣傳部以來,長期從事理論宣傳和黨務工作,組織參與了全縣幹部正規化理論教育、改革開放教育、解放思想大討論、東平游湖節、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等重大宣傳活動,起草了宣傳提綱、調研報告、理論文章、領導講話等大量文字材料。在大眾日報、農民日報、山東老幹部之家、省市廣播電視台、泰安日報等媒體和刊物發表各類文章10萬餘字,多次獲獎。編撰出版的《古今東平州》一書,獲泰安市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為市縣電視台撰稿、編導了《東平在崛起》、《歷史文化名城-州城》、《魯西南明珠-東平》、《情灑東平湖》、《東平縣城展新姿》、《文明潮湧東平湖》、《為了架好空中彩橋》、《希望的田野》等電視專題片十餘部。
2001年他調入縣委黨校後分工教學和科研管理工作,並主講黨校主體班次和業教班次的部分課程。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他認真鑽研,辛勤耕耘,探索總結出了“脫稿報告式授課法”、“講授——討論——點評三段式教學法”,不斷提高授課質量。先後為學歷班次主講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社會學》、《黨性修養》、《世界經濟》、《經濟法教程》、《倫理學》、《科學發展觀》等課程,每年授課都在200課時以上。所教課程,學員的考試成績及格率達98%、優秀率在85%以上。
近兩年在主體班次教學中,承擔了13期農村支部書記、7期局鄉級領導幹部、3期全縣年輕幹部、1期全縣女幹部培訓班、16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等班次的部分授課任務。所講授的《建設小康社會》、《“三農”問題研究》、《經濟形勢分析》、《解放思想、推進科學發展》、《十七大精神學習輔導》、《黨章學習輔導》、《東平縣情》等均做到了前沿化、系統化、通俗化,有新意、有深度,得到了領導和學員的好評。
在搞好校內教學的同時,他還被聘為東平縣未成年人德育講師團成員和縣武裝部、縣直機關黨委、光大公司、大羊鄉西王村、老湖鎮梁林村的兼職黨課教師,並經常應邀到鄉鎮、縣直企事業單位授課。根據縣委的安排,他多次參加全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黨員先進性教育、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十七大精神等宣講團,在全縣巡迴宣講100餘場次。2003年4月份,為配合全縣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試點活動,他和縣委宣傳部的同志帶領黨校16名教師,分別到各鄉鎮組織辦班、授課,培訓農村黨員幹部4000餘人。去年10月份以來,為配合全縣學習十七大精神宣傳活動,他帶領3名教師深入到鄉鎮、縣直企事業單位、東平湖庫區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為縣委起草了有理論深度又聯繫實際的《東平縣學習十七大精神宣講提綱》,並帶頭參加宣講。今年元旦前後,他冒著嚴寒先後到接山鄉、老湖鎮、商老莊鄉等鄉鎮和部分縣直部門宣講20多場次,聽眾萬餘人。宣講中他根據十七大精神,緊密聯繫實際各鄉鎮、各部門的工作實際,有的放矢,深入淺出,受到熱烈歡迎。如在接山鄉宣講中,他首先到接山鄉就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問題進行了調研,然後根據十七大有關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在鄉駐地和蒼丘、障城等6個村作了《認真貫徹十七大精神,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巡迴報告,民眾反映很好。在老湖鎮宣講期間,根據該鎮地處東平湖庫區、人多地少、旅遊資源豐富的特點,就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漁家樂、水滸文化游等做了5場報告,促進了該鎮旅遊業的發展。
今年4月5日,正是清明節放假的時間,他換了重感冒,發燒39度,在診所輸液治療。按照預約,這天上午要到縣光大油脂廠給員工作關於解放思想和企業發展方面的講座。家人多次勸說改日再去,徐玉營考慮到企業利用假期將職工集合起來不容易,毅然拔掉針頭按時來到光大油脂廠,在陣陣掌聲中作了近三個小時的報告,員工們深受教育和感動。
為使教學和宣講更好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他帶頭搞科研、抓課題,經常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深入到農村、企業、學校調查研究,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會上的熱點問題選擇調研題目,寫出了許多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調研報告和理論文章,部分被縣委、縣政府決策時採納。如《市場經濟條件下縣域經濟發展遇到的幾個問題》、《關於發展縣域循環經濟的思考》、《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關於加強縣鄉公共財政建設的思考》等均收到好的社會效果。2007被聘為東平縣旅遊文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和水滸研究會理事。近兩年他參與了省委黨校立項課題《東平縣執法主體法律文化的調查與研究》,主持了市委黨校立項課題《南水北調工程對東平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與對策研究》、《東平農產品加工業的調查與思考》、《東平生態文明縣建設研究》、《東平旅遊產業發展研究》等。其中,《南水北調工程對東平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和對策研究》,引起了省市南水北調管理部門、東平縣委縣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反響,榮獲泰安市黨校系統優秀科研成果獎。在中央黨校《黨政周刊》、《學習時報》、《山東經濟研究》、《山東黨校通訊》、《泰安工作》、《東嶽學刊》等發表各類文章31篇,部分在網際網路轉載並獲獎。其中,論文《淺析集體跑官要官》、《關於發展縣域循環經濟的思考》在中央黨校《黨政周刊》發表。
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探索新形勢下黨員幹部培訓工作的新路子
縣委黨校是培訓基層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骨幹、研究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主陣地、主渠道,如何發揮好縣委黨校的作用,不斷提高黨員幹部培訓質量,幾年來徐玉營同志作為分工教學的副校長進行了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索。
隨著形勢的發展,縣級黨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如何適應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需要,是一個大的課題。他認真學習上級有關黨校教學改革的檔案精神,帶領黨校教學科室的負責人到省內外黨校學習先進經驗,到縣直企事業單位、鄉鎮、農村了解基層黨員幹部對黨校培訓的意見和建議,向校委提出了轉變幹部培訓觀念、深化教學改革的建議,並受校委委託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強教學改革,提高幹部培訓質量的意見》及一系列管理制度,認真組織實施。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
主體班次開辦方面。一是舉辦領導幹部高層理論研討班,邀請全國一流的黨建專家、經濟學者前來授課。自2004年以來,先後舉辦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等 高層理論研討班16期,聘請了近20名中央黨校、國家部委、省委黨校的專家教授前來講課,提高了培訓效果。二是在輪訓培訓農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中青年後備幹部以及局鄉級領導幹部的基礎上,增設了公務員培訓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鄉鎮管區書記培訓班、企業廠長經理培訓班、信息化知識培訓班、婦女幹部培訓班等。去年以來,共舉辦農村支部書記、新任職領導幹部、入黨積極分子等8類28期主體班次,培訓學員4900多人次;有6名骨幹教師參加了全縣學習十七大精神宣講團,累計宣講60多場次,聽眾2萬人。
培訓內容改革方面。在堅持“理論基礎、戰略思維、世界眼光、黨性修養”四方面主體課程前提下,更多地開設市場經濟和現代領導必備的知識和技能的課程,並把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作為黨校教學的重點,包括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和技能訓練等內容,並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有所側重。
教學方式改革方面。由講授式教學向研討式教學轉變。一是對重大理論教學實行專題研討的方式,採取“講授、討論、總結”三段式教學。二是根據學員需求實行選單式教學,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三是實行案例式教學。先後運用了“齊魯文化新十景”——東平湖風景名勝區開發、現代農業示範鄉——接山鄉、省級文明村---李范村、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於寺村、全國十大優秀檢察官---白雲事等鮮活的案例進行教學,學員們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四是實行現場式教學。選擇革命遺址---萬里舊居、招商引資企業集群——東平工業園區、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前鄭海村等,作為培訓基地,對學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縣情教育。五是實行部門領導上講台制度。每年都安排縣直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上黨校講台,講解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科研是教學的基礎。他認真貫徹黨校科研的“四為方針”,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科研作基礎,成果上講台,經常性地組織開展觀摩教學、聯合攻關等教學科研活動。建立了瑞星集團、州城鎮、銀山鎮三處教學聯繫點,組織教師到工廠、農村、企事業單位調查研究,圍繞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討、撰寫理論文章,並積極向省市黨校和縣委、縣政府爭取科研課題和項目。今年成立了四個科研攻關小組,分別對縣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生態文明縣建設、農村土地政策、縣鄉財政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在全體教師中實行科研任務量化管理,進一步完善了科研成果獎勵制度。近兩年,全校有兩名同志獲得了省委黨校優秀教學獎,兩名同志獲得了市委黨校優秀教學獎;全校完成科研課題6項,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理論文章63篇,其中國家級4篇、省級6篇;5篇論文獲全市黨校系統學習十七大精神理論研討會優秀獎。教學科研管理中注意傳幫帶,指導、培養了8名年輕教師較快勝任了教學和科研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