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軍[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

徐曉軍[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

徐曉軍,1975年11月生,湖北黃陂人,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人物簡介

徐曉軍,1975年11月生,湖北黃陂人,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農村社會學、邊緣人群的社會融入研究。

2009年9月至2008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服務中心訪問學者;

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後;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生;

1994年9月至2001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本科、研究生。

研究方向

農村社會學、社會分層與流動、社會學研究方法。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有:《斷裂、重構與新生——鄂東愛滋病人的村莊社會關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鄉鎮街坊:結構與關係——武漢市郊蘭鄉街坊的個案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版)、《災難後的財富分配與流動——汶川地震的個案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版)等。

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代表作品主要有:《核心—外圍:傳統鄉土社會關係結構的變動——以鄂東鄉村愛滋病人社會關係重構為例》(《社會學研究》2009年第1期)、《病情與人情:鄉村愛滋病人的雙重壓力與自殺風險干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2期轉載)、《從想像到現實:愛滋病人社會關係張力與斷裂的邏輯》(《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第2期轉載)、《“弱組織”狀態下鄉村集體行動的產生邏輯——以鄂東某村愛滋病人的集體行動為例》(《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城市貧富分區與社區的階層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8年第2期轉載)、《社會距離與農民合作》(《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4年第10期轉摘)、《轉型期中國鄉村社會交換的變遷》(《浙江學刊》2001年第4期《社會學》(人民大學複印資料)2001年第11期全文轉載)、《論我國社區階層化趨勢》(《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第3期轉摘)。

撰寫的多份政策諮詢報告被政府部門採納,主要有:2010政策諮詢報告《汶川震後農房重建的經驗對玉樹重建的啟示》(國家社科基金辦編入成果要報,被國家領導批示)、2008政策諮詢報告《網路遊戲與當代青少年發展》(提交文化部,被採納)、2008調查報告《社會領域預防腐敗狀況調查報告》(提交湖北省監察廳、國家預防腐敗局)、2008研究報告《財政支持我國公益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政策建議》(提交財政部,被採用)、2007政策研究報告《網路遊戲對當代青少年群體的影響》(提交財政部、文化部,被採用)、2006政策研究報告《關於公共財政支持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研究報告》被財政部採用。

科研項目

(主持)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鄉村愛滋病人的社會適應行動研究》(10BSH045)

(主持)2009教育部年度社科項目《愛滋病事件中的鄉村非正式制度研究》(09YJA840009)

(主持)2007財政部教科文司、文化部計財司委託課題《公益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問題研究》

(主持)2006年全國博士後基金資助項目《愛滋病村莊的內外部關係研究》(20060400130)

(主持)2006年教育部年度社科青年項目《愛滋病村莊的內外部關係研究》(06JC840004)

(主持)2004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當代中國社會階層間的封閉性研究》(04CSH0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