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徐文珊於1915年考入遵化省立五中就讀,畢業後堅持刻苦自學,1919年在遵化省立五中當國文教員,後輾轉於哈爾濱、北平等地中學任教職,後應邀到北平《民國日報》任職。1929年,徐文珊考入燕京大學文學系,受教於顧頡剛、胡適等人,畢業後在北平匯文中學做國文、歷史教師,後任北京大學中文系講師、助教、副教授和教授。
1937年7月,抗戰爆發後,他從北京南撤到湖北、四川和重慶等地,先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編寫中學國文教科書,並相繼在重慶國立實驗劇院任編導、江津縣九中女子高中部任國文教師,後在國民政府文化運動委員會擔任委員兼編譯科長,主編文化運動叢書和《文化先鋒》期刊等。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徐文珊隨國民政府遷回南京,擔任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徵集處長、國民政府國史館和黨史館聯合辦事處主任;1949年9月,隨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機構南遷到台灣,並繼續在中央黨史委員會內任職。
1959年3月以後,徐文珊退出政界後,歷任台灣東海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醫藥學院等校客座教授後改兼任教授。
徐文珊的主要著述有《中華文化概論》、《中華民族之研究》、《史記評價》和《革命的人生觀》等30餘部;並擅長於書法及研究,早年專攻漢隸,去台灣後擴展到甲骨、金石以及大小篆各體,在大學任教時常以古文古史相配合,以宏揚中華傳統文化,其書法作品曾在台灣全省展出,並遠去日本參加書法展覽多次,為台灣島內著名書法大家,國學大師。
徐文珊先生於1998年1月15日去世,享年九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