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仁[革命烈士]

徐志仁(1912——1946) ,男, 漢族,浙江青田人。曾在溫州讀國小、中學。後考取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就讀。1931年加入中國*黨。在即將畢業前夕受黨的指派,前往上海從事地下工作。1933年在一次“飛行集會”中被捕,先後關押在蘇州監獄和鎮江監獄。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被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乃器保釋出獄後去新四軍工作。

人物生平

1939年下半年,任新四軍挺進縱隊宣傳科長。1940年調任蘇中行政公署文教處長。11月,為解決部隊的給養和做好開闢新區工作,率部分幹部和學生去如(皋)西地區,一面徵收公糧,一面發動民眾廢除鄉保甲,建立抗日村政權。1941年4、5月份,調蘇中區黨委的《抗敵報》任副總編。10月,成立了直屬蘇中區黨委的中共蘇中濱海工作委員會,任副書記。1942年5月,調蘇中第二地委任宣傳部長。1943年黨組織實行精兵簡政,調東台縣安豐區任區委書記。1944年2月,任中共台北縣委書記。不久,因病住院治療。1946年12月,被特務謀害致死。

人物事跡

徐志仁(1912-1946),男, 漢族,青田人,畢業於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即將畢業前夕受黨的指派,前往上海從事地下工作。1944年2月,任中共台北縣委書記。不久,因病住院治療。1946年12月,被特務謀害致死。

棄學從戎投身革命

徐志仁,原名徐國恭,化名陳偉器、王友堂,筆名徐南木、W利。1912年11月14日出生於我縣小令鄉(現小令鄉已併入仁莊鎮)南木宕村。他父親徐岳林,曾與幾位華僑在溫州合夥開設錢莊,家庭條件富裕。徐志仁從小在本村讀私塾,在處州(今麗水)讀國中,在溫州讀完高中後考取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他從青年時代就投身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放棄即將到手的大學文憑,離開了比較富裕的家庭,告別了年老的父母,隻身來到國民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在上海,他曾在“愛國”、“務本”女中教書。他利用教學的機會向學生講唯物辯證法,傳播革命思想。他還從事文藝翻譯工作,參加左翼作家聯盟,化名W利,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擴大共產黨的影響,反對國民黨法西斯文化專制主義和文化圍剿。後來又投入工人運動,以黃包車夫為掩護,活動在社會最基層,宣傳民眾,組織民眾。在一次飛行集會時,擬搶奪巡捕槍枝未遂徐志仁被捕,拘於提蘭橋公共租界監獄。經申辯不久即交保釋放。

1933年1月5日,徐志仁被叛徒告密,在法租界甘世東路新興順里二弄七號二樓亭子間與季膏同時被捕。徐志仁被捕時化名陳偉器,當時在他們的住處被查獲的有:《入黨須知》一份,《辯證法》和《資本論》各一本,還有信件等。為了找到我黨機密,國民黨當局對他用酷刑逼訊,如: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烙鐵燒胸背、上電刑等,徐志仁始終堅貞不屈,矢口否認自己是共產黨員,更沒有暴露黨的機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革命氣節。在上海關押數月,經多次審訊,國民黨當局一無所獲,最後以“危害民國為目的組織團體”的罪名,判刑二年零六個月,於同年9月7日解送蘇州反省院。由於國民黨當局的酷刑逼訊,使徐志仁留下了終身殘疾,以致走路時有點偏跛。

宣傳能手不畏艱難

1934年10月13日,徐志仁保釋回家,在家閒居。1935年2月5日,他與孫環燕結婚,在此時並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1935年上半年,他和朱一岩(四川人)一起到溫州搞學生運動。通過國小同學胡方金與溫州中學的進步學生胡景瑊、馬驊等接觸,他確定利用“學生自治會”這個合法組織進行活動的決議。1935年5月成立了“野火讀書會”,他推薦一些進步書籍給青年看,對青年學生起了一定的思想啟蒙作用。

1935年下半年,溫州中學開始出版手抄的《野火壁報》,徐志仁經常為壁報寫稿,大多是時評、短評和雜文之類。後溫州中學“學生自治會”出版了學生刊物《明天》,徐志仁以南木為筆名寫了《訴說外一章》和《暴風雨來了》兩首詩,刊登在《明天》第六期上。

1939年春,為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做好地方武裝的爭取工作,組織決定將徐國恭改名徐志仁,由江北新四軍、江北委介紹到蘇北泰興縣陳玉生部(系李明揚部三縱隊八支隊,原為如西、泰興一帶的地方武裝)任政治部主任,下半年調新四軍挺進縱隊任宣傳科長。1940年,他調蘇中行政公署任文教處長。11月,為解決部隊的給養和做好開闢新區工作,徐志仁率部分幹部和學生去如(皋)西地區,一面徵收公糧,一面發動民眾廢除鄉保甲,建立抗日村政權。由於統戰工作做得好,順利完成了征糧任務。1941年1月,皖南事變的訊息傳到如西,同志們悲憤至極,連夜寫了快報到交通路口張貼,把事變真相公之於眾。徐志仁召集工作隊開會,首先全體隊員向死難烈士默哀,接著他用嚴肅沉痛的語調對大家說:“……同志們要鎮靜,一切聽從黨中央。”他穩定了同志們的情緒。

1941年4月至5月期間,徐志仁調蘇中區黨委的《抗敵報》任副總編。10月,成立了直屬蘇中區黨委的中共蘇中濱海工作委員會,徐志仁任副書記。為了工作需要,組織決定讓他改名王友堂。1942年5月,徐志仁調蘇中二地委任宣傳部長。同年,調至華中黨校學習。12月,傳聞3個師團的日軍要進行掃蕩,學校解散,徐志仁又回蘇中二地委任宣傳部長。

疾病纏身堅守崗位

1943年2月,精兵簡政,下放幹部徐志仁愉快地服從組織安排去東台縣安豐區任區委書記。在安豐,他發動民眾,建立農抗會、婦抗會,組織民兵搶收搶種,實施“堅壁清野”,開展“二、五”減租運動,建立“三、三制”政權,拆橋破路,切斷敵人的電話線,配合主力部隊作戰。

1944年2月,徐志仁調任中共台北縣委書記,兼北台縣總隊政委。在任期間,他身體一直不好,但始終堅持工作。夏末秋初,他因受刑摧殘,加之勞累過度而病倒,但仍躺在病榻上夜以繼日地工作著。後來組織上決定送他到後方醫院治療。由於當時環境惡劣,缺醫少藥,缺乏診斷手段,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儘管如此,徐志仁仍像在工作崗位上一樣,向民眾調查,深夜還在小油燈下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克思、列寧、毛澤東著作,閱讀英語,他邊學習邊做筆記。他好學的精神,得到與他一起工作的同志的敬仰。

1946年11月,徐志仁病情突然加劇,連續發高燒、茶水不進,小便不出,12月2日與世長辭,時年34歲。

1960年,江蘇省民政廳致函浙江省青田縣政府轉發了徐志仁烈士證書。1980年,徐志仁烈士遺骨由阜寧縣魏王莊遷入阜寧縣烈士陵園安葬,並樹碑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