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一九五九年四月四日由國務院決定在江蘇省徐州市興建,一九六○年四月五日奠基,一九六五年十月一日建成開放。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坐落在徐州市南郊鳳凰山東麓,面向朝陽,巍然聳立。塔向聳立。塔身正面,鑲嵌著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九個鎦金大字。上端雕刻著由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兩支步槍和松籽綢帶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鐫刻著碑文,兩側為大型浮雕,右側是人民解放軍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左側是人民奮勇支前的壯麗情景。塔下角亭環抱的圍廊里,鐫刻著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及三萬多名烈士名錄。塔前有寬敞的平台和長二百五十米,寬三十一米的十跑一百二十九級台階,步下台階是直徑一百五十米的園林中心廣場。
巍然矗立在徐州南郊鳳凰山下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不僅是光榮歷史的見證,也是激勵後人的豐碑。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偉大的淮海戰役,徐州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線,與解放大軍並肩浴血奮戰,為奪取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紀念館由陳毅題寫館名,館內陳列分戰役實施、人民支前、將革命進行到底等6個部分,展示了指揮者的英明決策,展示了解放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展示了543萬民工做軍鞋、架人橋、運傷員、送彈藥的感人場面。該館藏品1.5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79件。共展出文物、照片、圖表、美術作品等2000多件。其中有淮海戰役總前委用的電台、隨軍民工支前使用的小竹桿、烈士生前的筆記本等。館內另設放映廳,放映有關淮海戰役的歷史影片。專題陳列“徐州雙擁陳列館”,陳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題詞15幅,照片約500幅,實物近40件。
歷史背景
淮海戰役是 解放戰爭中的 三大戰役之一。自 1948年11月6日至1940年1月10日,歷時65天,在中央軍委和總前委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指揮下,分3個階段進行,殲滅國民黨黃伯韜兵團、黃維兵團、邱清泉兵團等共55.5萬人,創戰爭史上以少勝多(60萬對80萬)的奇蹟,基本解放了 長江以北縱橫千里的華東、中原地區,為橫渡長江直搗 南京進軍江南掃清了障礙。淮海戰役中產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湧現了許多英雄模範人物,同時有3萬餘名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壯烈犧牲。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始建於1960年,1965年落成開放,占地80公頃,主體建築紀念塔和紀念館坐落在蔥鬱林木和200多個花壇間。塔高38.15米,由毛澤東題寫塔名,塔基左右各為解放軍奮勇殺敵和人民全力支前的浮雕;塔四周為圍廊,刻有劉少奇、江澤民等領導人的題詞和3萬餘名烈士的英名,鑲嵌著反映淮海戰役的大型陶瓷壁畫。紀念館由陳毅題寫館名館內陳列分戰役實施、人民支前、將革命進行到底等6個部分,展示了指揮者的英明決策和取得的重大勝利,展示了解放軍架人橋、涉冰河、闖火海等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展示了543萬民工做軍鞋、架人橋、運傷員、送彈藥的感人場面。
為贏得淮海戰役的勝利,人民解放軍12.4萬人流血傷亡,其中3萬餘人為國捐軀,這個數字超過了遼瀋、平津兩大戰役中犧牲人數的總和,是解放戰爭期間軍隊犧牲人數的十分之一。據估算,每激戰一晝夜,就有500百多名優秀兒女犧牲在槍炮轟鳴的戰場上。
先烈們帶著對新中國的憧憬走了,他們的壯舉和英魂在人民心中矗起了一座永恆的歷史豐碑!為了紀念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表彰先烈們崇高的革命精神,1959年4月4日,國務院 決定在徐州市興建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並成立了由蘇、魯、豫、皖四省和南京、濟南兩軍區負責同志組成的建塔委員會,選定徐州市南郊鳳凰山東麓為紀念塔塔址。1960年4月5日,中國傳統的清明節這天,在這裡隆重舉行了有兩萬餘人參加的奠基典禮大會。經過五年多的努力奮戰,紀念塔於1965年10月1日勝利建成,同年11月家日,即淮海戰役發起17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
社會評價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是為紀念淮海戰役而建的。徐州北扼齊魯,南屏江淮,襟山帶水,物產豐饒,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寧失良田千頃,不丟徐州寸土”,這是過去軍事家堅守徐州的信條。歷史上徐州地區發生的規模較大的戰爭多達200起,尤以淮海戰役最為、著名,最具代表性。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品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是決定中國命運,扭轉乾坤的一次偉大戰略決戰。以其規模大,時間長,殲敵多,以少勝多而聞名於世,被國外享有盛名的軍事研究機構列為世界著名戰役之一。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縱橫二、三百公里的遼闊戰場上,60萬人民解放軍在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軍委的英明領導下,在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位同志組成的總前委的卓越指揮下,在543萬人民民眾的全力支援下,浴血奮戰65晝夜,共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55.5萬餘人,譜寫了古今中外戰役史上最為動人的篇章。此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的勞苦大眾喜獲解放,打開了通向國民黨首府南京的大門,決定了蔣家王朝的最後覆滅,迎來了新中國誕生的曙光。
為了紀念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英雄們的革命精神,1959年國務院決定在江蘇徐州南郊鳳凰山興建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工程於1960年動工,1965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發起17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淮塔園林占地1200畝,經過近40年的建設,如今的淮塔園林擁有紀念塔、紀念館、淮海戰役碑林、總前委群雕、國防園等五大建築,粟裕骨灰撒放處、胡耀邦植樹處、青年湖等十大景點。整個園林氣勢宏大、風景秀美,是一個歷史內涵深刻、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色優美的革命紀念地和風景遊覽區。
淮塔園林自建成開放以來,先後接待了胡錦濤、溫家寶、李鵬、朱鎔基、尉建行、李嵐清等四十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六個國家和地區的友好代表團、3000多萬各界民眾前來參觀憑弔,這裡先後被國務院、中宣部等部門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紅色旅遊景區、江蘇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淮海戰役紀念塔,曾以其體量宏大,外觀壯美而被譽為“亞洲第一塔”。塔體正面鑲嵌著1964年11月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九個遒勁的鎦金大字。九個字的平均高度為1.88米,光彩奪目,熠熠生輝。塔體上端有回形石刻花飾環繞,塔徵由五角星。兩支交叉步槍和松籽綢帶組成,象徵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密切協同作戰,共同奪取勝利,烈士們的革命精萬古長青及廣大人民對淮海英烈的無限緬懷。塔痤正面的鍍金的隸書碑文,由陳毅元帥親自審定短短767個字,高度概括了淮海戰役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及勝利的偉大意義,銘記著淮海英雄的豐功偉績。生動感人,鏗鏘有力,氣勢磅礴。塔座背面有奠基文,說明建塔始未。
主要榮譽
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7年12月,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著名景觀
淮海戰役碑林
淮海戰役碑林位於園林西北部,占地2萬平米,由碑亭、碑牆、碑廊、碑室等組成。布局嚴謹、錯落有致,規模宏磊。主碑重150噸,其正面和背面分別鐫刻著毛澤東主席的“人民的勝利”和“關於淮海戰役作戰方針”的手稿,500多幅碑刻中匯集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墨寶,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參戰部隊及老將軍、老戰士的題詠和海內外書法名家不凡之作,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國防教育園
國防園位於園林南部,一期工程占地2萬平米,由國防教育館、兵器陳列場、模擬訓練場、軍體活動場組成。國防教育館內設有國防教育廳和電教廳等,五個展廳,通過大量實物、圖片和高科技設施,使觀眾既可學習國防知識,又可親自參加各種軍體模擬活動。園名由劉華清同志題寫。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占地77萬平米,分別有東、北南門。園林內有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紀念館,總前委群雕,國防園和淮海戰役碑林五大主體建築,及青年湖、青年廣場、中心花壇、粟裕將軍骨來撒放處和胡耀邦植樹處等景點。園林風景秀美,樹木蔥鬱,芳草依依,百花爭艷,是聞名遐邇的革命紀念地和風景遊覽區。
淮海戰役紀念館
舊館
淮海戰役紀念館與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同時興建,陳毅元帥題寫館標。館內面積2800平米,陳列分正廳、序言、戰役實施、人民支前、緬懷先烈五個部分,共展出珍貴的革命文物、歷史照片2000餘件。這些革命文物是淮海戰役勝利的歷史記錄。展覽文物豐富,重點突出,布局合理,設備先進。
新館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爆發於一九四八年冬天。紀念館籌建於一九五九年,到二〇〇三年,已接待參觀者約三千萬。由於該館建於三年自然災害和經濟嚴重困難時期,建築質量標準低,陳展面積僅為二千八百平方米,設施條件差,消防安全隱患突出,接待能力嚴重不足。二〇〇四年十一月,經中央批准,江蘇省徐州市開始對紀念館進行改擴建工程。
淮海戰役紀念館耗資一億元,紀念館主體建築面積二萬五千平方米,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陸戰博物館。陳列現在分為戰前形勢、戰役實施、戰役勝利等七部分,共展出珍貴文物、照片、藝術品和製作品近三千件,比原先增加了近一千件。
新館還運用了平面圖景、立體造型和可觸、可感的“四維式”、聲光電展示手段,生動還原了當年淮海戰役的宏大壯闊的場面,重現那段崢嶸歲月。
交通信息
11路、11路附線、14路夜線、19路、20路、35路、51路、61路、64路、65路、83路、118路、118路附線、199路、601路、603路、603路延長線、604路、701路、游1路、游2路紀念塔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