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土山漢墓位於雲龍山北麓,它是未確認的某一代彭城王夫婦的合葬墓,墓室約7-8個,1979年,從一號墓出土了一件銀鏤玉衣,全長1.7米,由2600多塊玉片用銀絲編綴而成,其複製品現存於徐州市博物館。 此漢墓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土山漢墓美食:
黿汁狗肉相傳秦末時,樊噲以屠狗為主。劉邦喜食其所售狗肉,手頭不寬裕時,常拖欠樊噲的狗肉錢。樊噲為免受賒欠之苦,渡河另徙它處。不料劉邦得一大黿相助,也渡河追蹤而至。樊噲知原委後大怒,跑到河邊,將那大黿捉來殺了,與狗肉一同烹煮。不料狗肉爛熟後,鮮香十倍於初時。黿汁狗肉由此得名。
魚汁羊肉
為漢高祖劉邦青壯年時所愛吃菜餚之一。豐縣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豐生豐長漢高祖,魚汁羊肉飽口福。東征西戰探故鄉,樂吃魚汁羊肉方。”這道菜源於彭祖的“羊方藏魚”。
羊方藏魚
因為將魚置於割開的大塊羊肉中文火同燉而得名。相傳,彭祖的小兒子夕丁喜歡捕魚。彭祖恐其溺水堅決不允。一日,其子捕魚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讓其母剖開正在燉煮的羊肉藏於其中。彭祖回來吃羊肉,感覺異常鮮美,於是如法炮製,便產生了“羊方藏魚”這道菜。據傳漢字中的“鮮”字即源於此。
喝餅子
如巴掌大小,燒菜時,鍋中略多放些水,將麵餅放在鍋內壁上沿一圈,蓋上鍋蓋,菜好時,餅也就蒸熟了。表面鬆軟,背面貼鍋的一面結成一層黃殼,脆香可口。
臭鹽豆
臭鹽豆,亦稱鹽豆子,是徐州家制風味的名品。臭中有香,回味無窮是它的風味特色,採用當年收穫的黃豆為主要原料,經清洗泡浸、煮製成熟、發醇培菌、加料拌味、晾曬至乾、密封儲存等工序製成,整個過程約需10天的時間。由於製作工藝精細,其成品色澤黑紅,質地脆嫩,味道鹹鮮香辣,是佐餐下酒的開胃的小菜。
梅花糕
和海棠糕類似,梅花糕也並非七寶土生土長,但是這兩種糕在上海小吃中,也都是箇中翹楚,讓老一輩上海人回味良久。現在,恐怕還很難在大店堂里覓到她們的芳蹤,以前倒時常可以在街巷中叫賣的挑擔小販那裡買到。梅花糕也是無錫風味小吃。它選用上等麵粉、酵粉和水拌成漿狀,注入烤熱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鮮肉、菜豬油、玫瑰等各種餡心,再註上麵漿,撒上白糖、紅綠瓜絲,用灼熱的鐵板蓋在糕模上烤熟即成。此糕呈金黃色,形如梅花,鬆軟可口,老少皆宜。
炸鮮奶
此菜外金黃、內潔白;外酥脆、內軟嫩,為嶺南風味壓桌甜菜,深受食客歡迎,北方地區亦紛紛仿效,流傳之廣。
蹄膀
蹄膀,俗稱肘子。蹄膀菜餚二款雖屬大眾菜餚,但在徐州新沂市,它卻是高檔筵席上的佳肴。那裡的廚師在選料、加工、烹製上很講究。首先儘量選用皮薄肉嫩的黑豬肉,且選用前蹄膀。前蹄膀肥瘦相宜,蹄骨小,肉多,味好。製作有色菜餚時(如紅扒蹄膀)要保留蹄膀皮,而製作白色菜餚時(如白汁蹄膀)則要去掉皮。加之烹調有術,深受民眾喜愛,當地流行著“無蹄不成席”這句話。
道家菜
徐州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故鄉,也是道教飲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道教的飲食文化是以求長生養生為目的,有食素與食葷兩派,不過在節日大典、例祭、道事活動時均用蔬食菜饌。素菜又稱齋食,所用原料有豆腐、麵筋、竹筍、菌類等。葷食原料多用野味、山珍,調料慣用藥料,以汁濃味厚見長,具有養生的特點。道家宴席主要有:“三清托葷宴”、“太極宴”、“三五宴”、“四四宴”等。托葷菜有:“陰陽魚”、“乾坤蛋”、“四方肉”、“太虛丸子”、“黃芪竹蓀”、“陳皮雞”、“胭脂肉”等。
由徐州“太極宴”研製組製作的“托葷太極宴”菜點共有4組28品。第一組:先上主拼太極圖,外圍五行碟;第二組,先上兩小件,跟上一湯,後上八大件;第三組:上四道點心;第四組:上一品鍋、四菜碟,兩樣主食。
金絲纏葫蘆
徐州烹飪界素以拔絲技藝著稱。“金絲纏葫蘆”即拔絲楂糕,系彭門徐州廚行宗法的一大絕技,執烹飪之牛耳,獨擅其美,自古迄今久盛不衰,為其他菜系所莫及,深得中外賓客讚賞。
此菜因象形而得名。其原料選用桂花楂糕。桂花楂糕是以山楂、白糖和桂花醬製成,為徐州特產,曾被評為全國名牌產品。楂糕的製作在徐州歷史久、技藝高。《銅山縣誌》記載:“土人磨楂為糜,和以飴,曰楂糕。”也曾有《詠楂糕》詩讚曰:“紅如朱染透如晶,色似珊瑚質更瑩。金桂飄香果酸釅,味回津液兩頰生。”
此菜的特點是酸甜相兼、金絲纏繞、千絲萬縷、妙趣橫生,且有消積食、散淤血、止痢抗菌之功效。有人為此菜題詩曰:“采來山果助加餐,
美媲明珠餉玉盤。萬縷千絲妙手巧,延年益壽似霞丹。”
旅遊指南
旅遊住宿
徐州花園飯店南郊賓館
金達花園酒店
徐州嘉利國際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