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修凱

基本信息

徐修凱,2001年畢業於在中央美術學院助教研修班。

徐修凱油畫作品城市系列


(圖)徐修凱-城市5徐修凱-城市5
(圖)徐修凱徐修凱-城市4
(圖)徐修凱-城市6徐修凱-城市6

修凱-市8
(圖)徐修凱-城市8徐修凱-城市8

參考文獻

觀念化城市景觀—徐修凱“城市”系列略評 鄧平祥
觀念性是當代繪畫的主要精神法則。所謂觀念就是藝術表達主體思想意識和主觀精神的強調和放大。丹托在《藝術終結》中說,現代藝術已經成為“形式生動的哲學”,因此古典主義藝術的美學觀(藝術的精神法則)就被消解和解構了。
徐修凱的“城市系列”作品,在形態上是無法歸類於西方經典繪畫的風景畫範疇,所以我將其名之為“城市景觀”。“風景畫”它有特定的概念,它的母題是“自然 ”,它是文藝復興時期“自然發現”的文化成果。古典主義風景經過幾百年的演化,經過無數畫家的開掘,從“自然母題”這一美學原則來看,可能性已經極小了。徐修凱顯然清楚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要有新的發現,就必須進行母題的轉換,即從自然母題轉向以“人造物——城市”為母題。
必須指出的是徐修凱的母題轉換是在中國城市化的歷史進程中,以及由城市進程而帶來的生存觀念的大形勢下而實現的,正由於如此,徐修凱的“城市”系列作品就首先賦予了某種現當代的歷史性色彩。
就當代人城市觀而言,生活並成長於城市的畫家的感覺和意識是十分複雜的,他既有普通人的感覺,又有超越普通人的意識。這其中包括了對歷史城市性的群體和個體符號消失、毀滅的傷感和反思,同時也包括對新的城市物象的陌生感和無奈態度。這種態度作用人格和人性層面是矛盾的、分裂的。或許從功能上說新的城市是進步了,但是文化積澱和歷史記憶呢?而這畢竟是支撐人的深度精神的坐標呵!難道這就是現代人所必須付出的沉重精神代價?對此,畫家態度顯然是質疑大於認同的。
作為一個自己定義為“當代性”的畫家,徐修凱是試圖既獲得“觀念性”價值,又保留傳統經典油畫的一些“ 審美”特性,在這方面他也許受到了格哈德·里希特的影響。事實上近些年在中國的油畫領域,尤其具有學院背景的畫家中,正在出現一種通過反思現代主義藝術運動而又具有傳統因素新繪畫路線,這個路線主要特徵是承接西方古典主義傳統的一些基本元素,並使其與現代文化精神對接。從美學的角度說,它是作為對瀰漫於中國當代藝術界的解構主義和形式主義挑戰力量而出現的。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強調注重藝術與人生、文本與歷史、藝術與權力話語的關係。並將形式與歷史的傳統母題加以新的整合,將歷時性與共時性的方法統一起來,從而使藝術創造區別於時下解構方式的獨標異說的差異遊戲,而向索解意義的方向回歸。
從精神文化意義的角度說,這種繪畫主張重新認識古典主義藝術,並賦予古典主義繪畫以現當代文化的內涵,在現當代藝術的格局中,它們是不認同極端主義的現代主義的路線,它們可以說是反思現當代主義的現當代主義藝術——或許這就是中國式的後現代藝術吧。
從學術歸類的角度說,徐修凱的繪畫可以屬於“新具象繪畫”的範疇。在西方的文化語境中,“新具象”是以現象學哲學為背景的,主張建立新的認識論,恢復當代人的直覺感知能力。在徐修凱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具象繪畫原則的不同程度的運用和體現,他是領會了具象繪畫的學術思想和美學要義的。這樣就使得他的作品區別了反傳統、非審美的現代主義方法論。
徐修凱的繪畫語言表達能力既有中央美院油畫學派的可辨背景,又有自身對具象繪畫語言的突出把握能力。他是一位對繪畫語言要素很純感的畫家,雖然他的語言根據是寫實主義的,但他成功地完成了寫實向具象的轉換,從而使自己的藝術具有當代藝術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