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馬克思主義與後現代的烏托邦

內容介紹

阿格妮絲·赫勒於1929年出生於匈牙利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不過,猶太人身份對她的影響是有限的,二戰結束時她46歲,踏入的已經是一個變成了社會主義的社會,她對社會的認知,對自我身份的認知都與社會主義有著密切的關聯。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與阿格妮絲.赫勒密切相關的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956年匈牙利事件為東歐思想界開啟了自由思考的氛圍,自此以後,她經歷了由於東歐政局的變化而帶來的失業、脫黨、出國等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變化,後來她又目睹了1989——1991年的蘇東劇變,在這一過程中,她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個性追求。 本書將赫勒的思想分為三個階段:大約從1956年到1976年的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階段,體現為“去史達林化”的特徵,以復興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為宗旨,在盧卡奇於1971年去世前,主要圍繞在盧卡奇身邊研究和工作;1976年,布達佩斯學派的主要成員(除了瓦伊達(Mihaly Vajda)紛紛離開匈牙利去往西方國家,赫勒去了澳大利亞,並由此開始了第二階段的思想歷程,我們稱之為後馬克思主義階段;1986年,赫勒離開澳大利亞移民美國,開始了她的後現代階段研究。

作者介紹

趙司空 1997—2007年就讀於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分別於2001年、2004年、2007年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2009年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9年出站,隨後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東歐轉型政治理論與思潮。2012年4月一2012年9月在位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中歐大學訪學半年。近年來出版專著一本,譯著一本(合譯),發表相關論文十多篇,並一直負責復旦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報告》東歐(中東歐)部分的撰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上海市社科規劃辦課題一項。

作品目錄

目錄:
前 言
序 言
國內赫勒思想研究狀況
國外赫勒思想研究狀況
赫勒思想的內在邏輯
第一章 基本概念梳理
第一節 後馬克思主義
第二節 後現代的烏托邦
第二章 走向後馬克思主義
第一節 走向後馬克思主義的背景
第二節 後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基礎
第三節 後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範疇
第三章 後馬克思主義的範式轉變
第一節 歷史哲學及對它的批判
第二節 馬克思的歷史哲學及其歷史理論因素
第三節 建構歷史理論
第四章 後現代烏托邦的基本架構
第一節 反思現代性
第二節 後現代的政治學
第三節 後現代的文化與文明
第五章 後現代烏托邦的歸宿
第六章 與拉克勞和墨菲的後馬克思主義的比較
結語
參考文獻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