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後鄭家溝村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吉鎮鎮,地處陝北文化名縣——綏德縣的東北部,屬於山區。東鄰崖馬溝,南連張家峰村,北靠新任家溝村,西南與薛家河鎮謝家峁村接壤,東南以黃河為界與山西省柳林縣隔河相望。境內黃土峁梁狀丘陵溝壑,占全村總面積的90%。海拔高度607.8-1287米,相對高差679.2米。地處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9.7℃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86毫米,多集中在7、8、9三個月,無霜期165天。適宜種植穀子、玉米、洋芋、向日葵、蔬菜等;蘋果、楊、柳、杏、紅棗等樹種54個。家畜有豬、羊、牛、驢、免、雞等。位於吉鎮的西南部,距離鄉政府約13.2公里,全村約600人,農戶數80多戶,耕地面積約700畝左右。2008年以來,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鄉黨委、鄉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村黨支部、村委會團結奮進,紮實工作,帶領全村人民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後鄭家溝而奮鬥。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00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及桑樹;經濟林果地主要種植蘋果樹、桃樹、杏樹、核桃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不足1畝;荒山荒地10餘畝。無探明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1世紀初,就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90%的農戶通自來水,100%擁有電視機;9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占60%以上,未開通有線電視。早在2002年前,該村到縣、鎮的道路就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交通便利,上午下午兼有班車往返,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2公里。據不完全統計,全村小汽車、農用機、機車等保有量超過100台。全村不少農戶已裝有太陽能,99%的農戶住房為石砌窯洞結構。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約2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2萬元,占總收入的53.68%;外出勞務工資性收入114萬元,占總收入的40%;畜牧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9.12%;林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1.05%;農民人均純收入47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陝北的退耕還林政策對全村的經濟影響正在日益加深。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為配合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該村目前正在大力發展畜牧業、果林業等特色產業,計畫在今後重點發展這兩種新型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0戶,男女約各半。其中務農人口約占總人口的一半。全村600人均是漢族。到2009年底,全村大部分人都已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也有少數農行正沐浴著國家的低保政策。村民的醫療條件正在進一步改善,村距離鎮衛生院13.2公里,尚有待於建立便民村衛生所。
文化教育
截至發稿,該村小學生大部分在綏德縣就讀。村民普遍注重子女文化教育,讓小孩就讀最好的學校。從中央到地方,這裡走出不少富商巨賈和政要人物,他們為家鄉和國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境內民風淳樸,人傑地靈,黃土文化積澱深厚,文化遺存豐富,陝北民歌、秧歌、嗩吶等優秀民間藝術精彩絕倫。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務、政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公開欄、會議等方式公開。村委成員由全體村民投票產生,積極學習先進的農村致富理念,勇於開拓與探索,在帶領民眾發家致富中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基層組織
據不完全統計,該村約有新老黨員十名,除積極開展黨內工作外,還在農業和生活中起著標桿作用。發展重點
該村當前存在的主要瓶頸問題是:1、本村小組沒有文化室,文化活動單一,文化教育落後;2、醫療衛生方面:缺醫少藥,看病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重點發展養殖業、種植業,發展勞務經濟,“到十二五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2年的4750元增加到6000元。新農村建設
1)為吃水困難戶義務打井供水,改善生活條件;2)建成村委辦公樓,改善辦公條件;
3)真正落實國家的土地整改項目,改善村民作業條件。
4)建起文體廣場,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5)修繕道路,鋪設管道,提升村民出行條件;
6)大力植樹造林,創建園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