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交通便利,有新舊206國道、黃(泥頭)樂(平)公路、樂(平)波(陽)公路、皖贛鐵路貫穿全境,是樂平市。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海泡石、焦寶石、砂金、瓷土。共有耕地面積27752畝,山地面積49858畝,水面4800畝,可養殖水面2640畝。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12座。潘溪河穿境而過,沿河有10.5公里樂北聯圩,千畝以下小型圩堤12.5公里。
人口數據
人口成分統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2762 |
男 | 22516 |
女 | 20246 |
家庭戶戶數 | 1060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0777 |
家庭戶男 | 21366 |
家庭戶女 | 19411 |
0-14歲(總) | 11925 |
0-14歲男 | 6483 |
0-14歲女 | 5442 |
15-64歲(總) | 28688 |
15-64歲男 | 14968 |
15-64歲女 | 13720 |
65歲及以上(總) | 2149 |
65歲及以上男 | 1065 |
65歲及以上女 | 108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9930 |
引
概況
後港鎮位於樂平市西部,距市區1.5千米。面積82.5k㎡,人口42872人。轄顧家、廟頂下、程家邊、唐家畈等4個居委會,山塘、大田、菱田、磻溪、湖塘、程家、陶興、葉興、徐家畈、官將、綰口、江羅、新高橋、義方、西沖等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後港嶺(顧家居委會)。皖贛鐵路和206國道過境。
沿革
駐地後港嶺,因村後小溪環繞而名,鎮依駐地而名。建國前夕屬義成、和安、鳴山鄉。建國初屬三區(菱田)義成、和安、鳴山鄉。1950年1月屬三區(港口)雙山、官橋、共和鄉和四區(接渡)菱田、龍安、民興鄉。1952年6月屬港口區義方、寺山、竹窠、龐公鄉和塔前區菱田、官將、湖塘、山塘、高橋鄉。1955年2月龐公改靠城鄉。1956年撤區並鄉,並為城郊、高橋、菱田、寺山鄉。1957年復區,屬蔡家區。1958年10月撤區立公社,分屬樂平鎮、港口公社。1961年上半年歸縣直屬高橋、菱田、樂平鎮公社。同年8月增設寺山公社,屬塔前區;菱田、高橋公社屬接渡區。1964年11月屬雙田區菱田公社,接渡區寺山、高橋公社和樂平鎮公社。1968年10月並為五七公社。1972年12月改名後港公社。1984年改為後港鄉。1997年6月撤鄉設鎮,面積85.5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山塘、大田、菱田、脈溪、湖塘、程家邊、唐家畈、廟頂下、程家、陶興、葉興、新高橋、黃荊、徐家畈、官將、綰口、埇家、江羅、橫源、義方、西沖21個行政村。
[郵編]333300 [2008年代碼]360281107:~001程家邊社區 ~002唐家畈社區 ~003廟頂下社區 ~004顧家社區 ~200山塘村 ~201大田村 ~202菱田村 ~203潘溪村 ~204湖塘村 ~205徐家坂村 ~206葉興村 ~207陶興村 ~208程家村 ~209新高橋村 ~210西沖村 ~211綰口村 ~212官將村 ~213江羅村 ~214義方村 ~500橫源林場
經濟建設
農業以種水稻、蔬菜為主,產鮮魚、盛產花豬,是樂平花豬主要產地。到2 008年,以板栗為主的3000畝果業基地初具規模。鄉鎮企業有煤炭、機磚、建築、軋花、板鴨加工等。引 全鎮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了以建材、建築、煤炭、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的產業群;農業產業化日益壯大,板栗、蕎頭等綠色食品廣為人知,21世紀以來,後港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實際、著眼環境大局,加大了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已經成為樂平市新興的教育產業化基地,境內民風純樸,民眾整體素質較高,治安環境好,加之有更優惠的政策和靈活的機制,吸引了一大批外商來此洽談業務,商討投資,被譽為外來投資者的樂土。截止到2008年11月,全鎮共有工業企業3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進園企業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