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岫

後岫

後岫,是江西省豐城市荷湖鄉轄下行政村之一。全村為李姓,為羅田李氏之後,先祖為唐太宗幼子曹王李明之後。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後岫,在江西省豐城市荷湖鄉東北6.5公里山下,因背靠後岫山而得名。屬於荷湖鄉教堂村管轄。為羅田李氏之後,全村為李姓,先祖為唐太 宗幼子曹王李明之後。

地理位置

後岫,在江西省豐城市荷湖鄉東北6.5公里山下。屬於教堂村。

歷史淵源

皇室家族

後岫 後岫

後岫李氏家族的先祖為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第十四子李明。

李明,生母楊氏,本是齊王李元吉的正妻。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被兄長李世民殺死,楊氏被李世民收入後宮。

李明的生辰並不見於史書記載,但是後世推測,其最早的生辰不早於貞觀八年。貞觀二十一年,李明受封曹王。貞觀二十三年,實封八百戶,同年太宗去世,高宗即皇帝位,實封加至一千戶。

高宗顯慶四年,被授予梁州都督。

之後,李明被高宗皇帝過繼給李元吉為後。

高宗永淳元年七月,在武則天的授意下,黔州都督逼殺李明。高宗並未深究,只是罷免了黔州府衙的所有官員,並將李明就地安葬。

神龍政變後,中宗倒周復唐,李明的後人重新加官進爵。

李明共有五個兒子,分別為俊、傑、價、偹、偲。李俊、李傑在垂拱年間就已經遇害。神龍年間,李傑的兒子李胤被封為嗣曹王。之後,李明的另一個兒子李備回到朝廷,朝廷改封李備為曹王,李胤被停封。開元十二年,李胤再次被封為曹王,授予銀青光祿大夫、右武衛將軍的官職。李明的爵位因此得以繼承,其家族和後人也成為唐朝皇室中譜系最為完整的支脈之一。

李氏南逃

李胤再次被封為曹王后,其子李戢承襲,李戢之子李皋繼續承襲。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叛亂,李皋奉母逃至民間,在蜀地又遇到唐玄宗,玄宗皇帝重新將其納入皇帝族譜。李皋生有三子:李道古、李象古、李復古。但李象古、李復古無後而終,李道古的兒子也無後而終。

而李明的五子李偲,無緣封王。其子李昌,其後李訓,其後李挺,其後李宗。李宗的年代,正好遇上了安史之亂,於是投軍於自己的叔叔李皋,隨軍駐守武漢。後李宗之子李瑜當了一個小官長江令。李瑜生有六子:暀、昵、暕、曙、映、晴,次子李昵生有二子,李昵次子李晟(此李晟非西平郡王李晟)生有三個兒子竚、翊、〇。第三子李〇生有五子,此時已是唐朝末年,各地方武裝紛紛割據,時局動盪不定。李〇次子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荊州刺史,乾寧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寧三年遇兵變身亡。葬洪州新建縣至德觀生米山之陽,翁仲石獸。

播遷江南

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後代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荊州刺史,乾寧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寧三年遇兵變身亡。葬洪州新建縣至德觀生米山之陽。在這次突變後,李崇的家人無心於官場,從子(本家侄子)李樞(李懷謙之子),就是李暕的三世孫,遊學來到豐城縣廣豐鄉之葛山,求學於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孫李貴再遷居豐城縣長寧鄉之羅田,逐成當地望族,俗稱豐城羅田李氏。這就是後岫李氏的直接來源。

另外一支李氏,和後岫李氏同宗的是湖茫李氏。

李崇的兒子李蓬棄仕隱居江西臨川大崗之喬上,子李勝遷居豐城縣正信鄉即段潭鄉,二世孫李從,字伯順,擇地依湖建村,逐成當地望族,俗稱豐城湖茫李氏(即下李)。湖茫李氏和滕王李元嬰的後人長期雜居,滕王李氏也稱湖茫李,只不過稱為上李。

李氏細分

李氏先祖李興祥於南宋理宗紹定元年從羅田李氏遷往金華禮坊(今麗村鎮禮坊里),並由此發展。

落戶後岫

明萬曆間(1573一1620年),李遇廷由金華禮坊(今麗村鎮禮坊里)徒此。

家族字輩

舜世啟顯禧,弘尚達茂奇;紹汝光耀祖,正慶子登時;和日文連德,廷逢功彩維;逵成興尹罕,希鋪烈以儀;傳仕榮勛學,凌雲志漢輝;仲芳調元美,聯宗必敬之。

現狀

由於南方口音變化,後岫逐漸被當地人稱為後丘。

周邊李氏

與後岫李氏相隔一公里左右的王家李氏,同出於曹王李氏之後。在荷湖東北7公里山坡上。明初,由南湖李家(今屬石灘公社)徒此。居原王氏舊宅,沿用舊村名。不過,至今仍不清楚其接續脈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