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獲獎後,拉克斯坦言說,他不會把它們亂花掉,因為他並不是很富。不過這些錢中的大部分將會花在科學研究上面。
數學界泰斗
二戰結束後,拉克斯重新返回大學深造,1949年,拉克斯在紐約大學獲博士學位,此後他又到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了一年。 1951年,拉克斯在紐約大學獲得教授職務,1963年任庫蘭特數學科學研究所計算及套用數學中心主任,1972年到1980年任庫蘭特研究所所長,其後任庫蘭特數學和計算實驗室主任。 在此期間,拉克斯在純數學及套用數學方面均做出巨大貢獻,獲得了極高的榮譽,堪稱世界數學界泰斗級的人物。拉克斯曾先後擔任過美國數學學會主席、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計算和套用數學中心主任,他還身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巴黎科學院及蘇聯科學院等外籍院士等榮譽稱號。
1975年,拉克斯獲得了美國數學會維納套用數學獎,1983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套用數學獎,198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7年因“在分析許多領域和套用數學中做出突出貢獻”而獲沃爾夫獎,1993年獲得斯蒂里獎的終身成就獎。
今年,在拉克斯的榮譽室里又添加了耀眼的阿貝爾獎。
5月24日,挪威首都奧斯陸,挪威王儲哈肯親王把2005年度的阿貝爾獎授予了匈牙利裔美國數學家彼得·拉克斯。眾所周知,諾貝爾獎並沒有在數學領域設立獎項,而挪威的阿貝爾獎是世界數學界公認的最高榮譽。這一獎項的獎金高達600萬克郎(約78萬歐元、98萬美元)。
感言數學開始走出封閉
授獎典禮上,挪威科學與文學院指出了拉克斯獲獎的原因———由於其“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論研究以及套用中起到的奠基性貢獻,以及在計算該類方程結果時做出的不懈努力。”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還表示,“拉克斯教授在數學領域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這不僅表現在他的研究貢獻里,而且他的著作、他對教育事業付出的畢生心血,以及他在培養年輕一代數學家時體現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都在世界數學領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在接受阿貝爾獎後的致詞中,拉克斯首先向挪威國王和挪威科學與文學學院表示了感謝,然後他高度讚揚了挪威人民創造了阿貝爾獎———“對普通人來說,數學是一個封閉的世界,它只在自己的小圈子內生存,但阿貝爾獎為數學提供了一個視窗,可以讓公眾窺見它的力量和重要性。”
坦言獎金不會“亂花”
坦言獎金不會“亂花” 致詞中,彼得·拉克斯還著重提到了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在那裡,我第一次加入到一個科學家團隊中工作,也是第一次看到了數學的巨大威力。”拉克斯還提到了數學的無國界性,“全世界的數學家都像一家人一樣,即使在冷戰最黑暗的年代,美國和蘇聯的科學家也都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繫。”
“我不知道該如何用這筆錢,”29日拉克斯在紐約曼哈頓的家中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我不會把它們亂花掉,我並不是很富。不過這些錢中的大部分將會花在科學研究上面。”
“厭煩”數學老師
彼得·拉克斯,1926年出生於匈牙利。還是少年時代的他,就因為數學方面表現出的天賦而被稱為神童。15歲時,拉克斯跟隨父母移民美國,很快他的數學天分就展現出來,並在美國小有名氣,同時他自己開始深深愛上美國的新生活。 1941年11月,拉克斯與父母以及哥哥離開布達佩斯,那時他15歲。因為他們是猶太人,他們不得不離開納粹控制下的歐洲。由於拉克斯的父親是物理學家,美國大使館發給了他們去美國的簽證。
他們全家坐火車穿過歐洲大陸,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上船到達美國。在火車穿越德國時,車廂里的德國軍官曾讓他們緊張萬分。
在紐約,拉克斯和哥哥上了當地的中學。拉克斯後來回憶說:“我在中學時根本不學數學,因為我比老師知道的要多很多。我當時最喜歡的是英文和美國歷史,很快我就愛上了美國這個國家。當時我的歷史課本上還配有精美的卡通插圖,這是我在匈牙利從未見過的。”
19歲參與曼哈頓計畫
1943年,美國研製核子彈的“曼哈頓計畫”啟動,1945年,當時年僅19歲的“數學神童”拉克斯被特批參與“曼哈頓計畫”,進入了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在“核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手下工作。在這裡,他認識了當時的科學泰斗貝蒂、理察·費曼,以及“氫彈之父”泰勒等人。與這些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共事的經歷,為他後來在數學領域的成就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本人也因參與了第一顆核子彈的製造,而被載入史冊。 拉克斯說,當他拿到拉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報到通知時,他根本不知道他要去乾什麼,“當時的保密工作極為嚴密,沒人知道未來的工作是什麼。直到進了拉斯阿拉莫斯的大門之後,才有人告訴我,我們要用鈽造一個炸彈,這可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東西。”
拉克斯還回憶說,“當我到拉斯阿拉莫斯時,核子彈的設計工作已進行得差不多了,但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整個過程就像科幻小說一樣,我此前讀過的科幻小說並不多,但這一次我好像生活在科幻小說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