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介紹
創建麗江木氏刺繡學校
2008年,彭萍女士創立麗江“木氏刺繡學校”。學校位於雄渾大氣的玉龍雪山山麓,“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組成部分之一的白沙古鎮上。學校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聘請3名高級工藝美術師為技術顧問,專職刺繡教師5名,先後培養了來自國內及歐、美、韓等各國學員數十名。
學校自成立伊始便以“弘揚傳統文化、造福一方百姓”為宗旨,完全免費教學(提供各種刺繡創作工具、絲織布料、產品圖樣等各種材料),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就業崗位做出一定的貢獻。
學校創辦以來,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創作了大量精美的刺繡藝術品,行銷海內外,受到各國收藏者的喜愛。其刺繡作品技法多樣、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常常根據圖案需要在一件繡品上融合了多種繡法,特別是人物刺繡細膩逼真、形神兼備,具有較高的刺繡技術和藝術美感。
談到學校創辦以來的體會,雲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木氏刺繡學校創辦人彭萍表示,刺繡學校讓這些農村婦女學到了一技之長,她們通過學習刺繡藝術,不僅掌握了一門謀生的技能,而且人生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從而增強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成立彭萍刺繡藝術館
2013年,彭萍女士經雲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張化忠建議,在麗江木氏刺繡學校傳授傳統刺繡技術的基礎上,將歷屆所獲國家級、省級獎的作品單獨成立展示於此館內,供慕名前往的藝術愛好者參觀、學習、交流、欣賞。
作品特色
多年來,彭萍就紮根玉龍縣白沙古鎮從事刺繡,不僅對納西族文化藝術有切身體驗,同時也深受藏族文化藝術的浸潤。彭萍大師的繡品在技法上吸取了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四大名繡的技術特點,並結合彝族、苗族等雲南本土的一些刺繡針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創作了大量又優秀的具有地域文化元素和藝術風格的作品,形成地域特色和個性風格。
藏傳佛教唐卡系列
唐卡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譯,唐卡起源於藏王松贊乾布時期,是繪畫在布、綢或紙上的彩色捲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千餘年來影響深遠。
彭萍女士收集了大量藏傳佛教文化藝術方面的資料,尤其是對唐卡藝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她慢慢領悟到,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的製作不僅是一門手工技藝,更是一種美的創造、美的體驗和美的傳播,它承載著深厚而豐富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族風情、民族精神,以及人文情懷、精神訴求、思想情感和審美追求。自此,彭萍一邊繡制唐卡,一邊潛心研究佛教文化、藝術和儀軌,不斷修養身心,體悟大道。
年復一年的潛心修煉和虔誠製作,彭萍繡制的唐卡終於有了靈性和佛性。她把技術與藝術、宗教與文化、情感與信仰有機結合在一起,用心血鋪底,以宗教熱情、執著情懷、藝術毅力以及精湛技巧凝聚成了一幅幅精美之作。這些刺繡唐卡構圖嚴謹、均衡、豐滿,既有工筆重彩的細膩技法與視覺衝擊,又有刺繡的逼真形象和針法韻味,帶給世人的不僅僅是技藝的驚嘆,還有文化體驗、審美愉悅和心靈震撼。
納西東巴笨教神像系列
彭萍大師作品的另一大特色則是以納西族本地傳統文化為基礎,結合苗、藏等少數民族地方題材,以及傳統和現代繪畫藝術名作進行二次創作的納西東巴笨教神像,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填補了我國刺繡唐卡藝術的空白。
獲獎情況
2013年3月,在揚州舉辦的第48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木氏刺繡學校創作的刺繡作品《凝望》(貓)獲得了2013年“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得到了專家評審的好評。
2013年7月,在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暨第二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上,彭萍的刺繡唐卡《六道輪迴》一舉奪得了金獎;
2014年1月,彭萍女士榮獲2013年度“雲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十大領軍人物”。
2014年8月,在創意雲南·2014文化產業博覽會上,他的繡品《釋迦牟尼》,《犀牛尊》各獲取了雲南省工藝美術第八屆“工美杯”精品評選金獎;
2014年10月,在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她的刺繡唐卡《文殊菩薩》又斬獲了2014“中國原創·百花杯” 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併入圍國際工藝精品“艾琳獎”。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刺繡唐卡獲得的最高獎項,並且被評為2013年度雲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十大領軍人物之一 和2014年度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典型人物。
代表作品
作品《凝望》(貓)榮獲第48屆(2013年)全國工藝品交易會“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 銀 獎
作品唐卡《六道輪迴》榮獲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暨第二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 金 獎
作品《紅燒肉》榮獲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暨第二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 銀 獎
作品《釋迦摩尼》榮獲第八屆雲南省“工美杯”金獎
作品《犀牛尊》榮獲第八屆雲南省“工美杯”金獎
作品《文殊菩薩》榮獲2014“中國原創·百花杯”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