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時期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的元好問在《癸辛雜識》就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余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以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彪以去。蓋極意關防,惟恐食其子故也。”人們從這個解釋中得知,彪是虎生的三子中最獷惡的小老虎。
關於彪,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
據說虎和彪原來有著血緣關係,同時也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問題就在那三撇上。彪是虎的第三個也是多餘的孩子。通常母虎只產兩崽,極偶然也會生出第三崽,這便是彪。
彪因先天營養不良而多瘦小孱弱,僅一身褐色絨毛而沒有虎皮的黑條斑。母虎便不認這么個孩子,不餵它奶且踢咬驅趕,甚至將它叼到餓狼出沒的蠻荒之地遺棄。虎本獸中之王,被虎追殺遺棄的小彪,當然也成了眾獸之敵,倍受凌辱。所以彪一般在哺乳期就夭折,很少能生存下來。
可一旦生存下來,那彪竟極其威猛兇殘。儘管它在煉獄般的環境裡長成,常餓得吃枯葉敗草、動物殘屍、啃泥土石塊、喝污水髒泉。儘管常年老疤新傷不斷,為了活命,不得不學會飛山、越澗、爬樹、攀藤,與比自己大且兇殘的野獸搏殺。它終於煎熬著長大了,征服了生命里種種危難惡劣。叫聲似狼嚎、如獅吼,且具備各猛獸最冷酷最毒辣的秉性。而它第一個襲擊的目標,便是曾欲致它於死地的生母虎後,緊接著則是被虎後備加寵愛的兩位手足。
它沒感情。因為生活只給了它仇恨,仇恨所有的猛獸,尤其稱霸森林的龐然大獸。但凡有惡霸出現,它即聞風而至,血戰到底卻並非為爭奪什麼。搏殺後往往無暇舔血、吟傷,即奔向另一個戰場。它經常受傷渾身沒一塊完整的皮毛,死後亦找不到一塊未斷過的骨頭,可它卻有超凡的生命力,一隻活下來的野彪其壽與老龜不相上下。
神秘的金貓野生貓科動物素以高冷、酷俊的形象引得世人關注。雖然人們大部分的注意力往往更多集中在虎、豹、雪豹這些大貓身上,但在貓科動物這個大家族裡,更多的成員是那些中小體型的貓。在中國,共分布有12種貓科動物 。從分類上來說,其中虎、豹、雪豹、雲豹這4種為大貓,屬於豹亞科,而其餘8種則全部為小貓,歸於貓亞科。與虎、豹、雪豹這些頭頂光環的大型旗艦物種相比,小貓們往往默默無聲,少受關注。但若論起瀕危珍稀程度,以及自身的精彩程度,許多小貓與大貓相比則不遑多讓。神秘的亞洲金貓就是這其中之一 。
相關
一直以來有這樣一種說法:“虎字添三撇為彪,其為似虎非虎之物也。”
唐代高彥休《唐國史補》中記載了“劍聖”裴旻射虎的故事:裴旻為龍華軍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嘗一日斃虎三十有一。因憩山下,四顧自若。有一老父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將軍若遇真虎,無能為也。”旻曰:“真虎安在乎?”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躍馬而往,次叢薄中,果有真虎騰出,狀小而勢猛,據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馬辟易,弓矢皆墜,殆不得免。自此慚愧,不復射虎。
在明清官服補子序列中,武官四品官服的補子圖案是虎,位居麒麟、狻猊、豹子之後。六品的才是彪,還排在五品的熊之後。如此來看,在明清兩代人的眼裡,虎顯然和彪是有所區別的,從虎是四品補子、彪是六品補子的排序看,虎遠比彪要兇猛得多。這與唐代的文獻記載是相吻合的。如果彪真是現在所說的小老虎,為了區分官品的明清武官的官服補子中,怎會出現同一種動物呢?
以上觀點均可說明,虎與彪不是一種動物。
動物界中最能符合文獻里對彪的描述的,恐怕只有金貓了。金貓最大的特點就是它臉上布滿美麗的花紋,把“彪”這個字當作會意字來理解顯得非常生動。三個撇十分形象的描繪出了金貓的大花臉。金貓基本上是屬於熱帶亞熱帶動物,但仍具有相當的耐寒性,毛皮較厚,而且有底絨。一般都生活在山區,在雲南等地甚至能棲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主要在較密的山地叢林,或者多岩石的地帶生活。同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喜歡單獨活動,夜行性,白天幾乎完全伏著不動。善於爬樹,聽覺很好,是貓類中外耳活動最為靈活的一種,可以收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微小聲音,仿佛是“活雷達”。它們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黃虎”之稱。金貓僅以肉類為食,主要捕食鼠、兔、鳥和小鹿,也盜吃家禽,有時還襲擊羊和牛犢等。在廣西民間,竟有“黃虎”能夠跳上虎背,將虎的脖頸咬斷的傳說。金貓體質耐寒,在北方可以生存。或許由於古人過度捕殺,導致金貓在北方的分布範圍逐漸變小,直至消失。現如今南方寒冷山區仍有少部分金貓活動。
廣西野生珍稀動物資源,向來受到國內外動物界關注。美麗而稀有的金貓就是其中之一 。金貓(Felis temminckii)屬貓科,是典型的哺乳類食肉獸。前腳五個、後足四個腳趾,都長著利爪,藏於肉墊內。行走時用腳趾墊和掌墊著地,悄悄無聲。口內兩牧犬牙尤如兩把匕首,是獵食的有力武器。金貓頭部似貓,體態像狗。細長的四肢是灰棕色,問有隱黑斑點。體長接近一百公分,尾巴約為體長的二分之一,末端黑色,體重一般15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