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水酒文化
“遠方的貴賓四海的朋友,我們不常聚難有相見時;彝家有傳統,待客先用酒,彝鄉多美酒,美酒敬賓朋,請喝一杯酒呀,請喝一杯酒呀!……”每年農曆十月正是彝族新年佳節,在屏山縣的清平、屏邊彝族鄉大山間田野,處處可以聽到這首優美的彝家《祝酒歌》,伴隨著歌聲,端起彝家特製的“泡水酒”,跳起達體舞,彝族人的熱情、奔放、豪邁總是感染著每一個人,風味獨特的彝家泡水酒總是讓人回味無窮。
做法
在做泡水酒時,首先要選好30―40斤左右的乾玉米,把它放入到鍋中炒,一般要炒到玉米里的水分全蒸發完,用肉眼去看,看到玉米呈半黑半紅為好,以給泡水酒起調色作用,然後把炒好的玉米從鍋中撈出,放在簸箕或篼箝里冷涼。冷涼之後用機器或石制磨子將炒好的玉米打細或磨成玉米粉,但不能過細了,一般要把炒好的玉米打成半成細為宜,把玉米打好後備用。
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蕎麥選3―4斤左右,用磨子磨。
最後,將備好的玉米和蕎殼放入在一起,用少量的清水將玉米和蕎殼充分拌勻後,放入到鍋中蒸。一般要蒸到4―5小時後撈出,放在篼箝里冷卻。冷卻之後,再將發酵用的曲子均勻地灑在蒸好的玉米和蕎殼上,用手將它完全拌勻。拌勻之後,再把它裝入口袋,外面用布把它包好,最好用棉或其它熱的布,以便給它充分發熱,再在地上放點穀草之類的乾草,將它放在穀草上發醇,為了方便了解是否達到發醇成熟,最好在布上放點刀之類的物體。
發醇到2―3天后,一看布上的刀是否有水珠,二聞是否有氣味,三用手摸玉米和蕎殼是否柔和,刀上有水珠,聞有氣味,手摸柔和,說明發醇已經達到最佳成熟期。如果刀上沒有水珠,又沒有氣味,手摸也不柔軟,說明它還沒有發醇成熟,還得讓它繼續發醇。把發醇成熟的原料,將它倒入到大約1米高左右的密封好的木製圓桶內,上面用塑膠膠之類的東西把它密封好。這一階段的密封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泡水酒的效果。所以,這一階段必須將它密封好,使它不能通氣為止。
裝在桶內的原料一般要儲存到2―3天以後才能用,儲存到什麼時候為宜,要根據自己的愛好而定。儲存的時間越久,泡水酒的濃度越大,儲存的時間越短,泡水酒的濃度越小,泡水酒的濃度是大是小,還可以從口感和顏色方面去辨別,顏色呈深褐色,不太甜的泡水酒,它的濃度特別大,喝起來容易醉人,顏色呈淡黃色,喝起來特甜的泡水酒,它的濃度一般都低,不容易醉人。
彝族人民在製取泡水酒時很講究,先把密封好的桶蓋打開,然後用刀把桶內的原料平分成四份,用刀尖取出一小部分品嘗,就會知道此酒的好壞程度,再在原料上放些穀草之類的乾草,乾草放好之後,提取清水均勻倒入到桶內的原料上,第一次放清水不宜過多,一般估計清水升到原料的一半為宜,讓它充分侵泡到20―30分鐘後,再加第二次清水,這一次的清水可以加到滿為止。在泡20―30分鐘就可以提取泡水酒了。
提取泡水酒也特別講究,先要準備一根竹桐,竹桐的大小要根據桶底偏上一點的小洞而定,為便於接泡水酒,一般要把竹桐的一邊做成尖的,竹桐做好之後,桶邊放個盆子或水桶,拆開桶底偏上一點的小洞的洞蓋,插入竹桐,用盆子或水桶接泡水酒,經過精心醞釀而成的泡水酒就會嘩啦啦地流入到桶內第一道提取完後,再加水準備提取第二次,反覆循環,但一般前三道為最佳。
喝泡水酒更是有講究,一般要用那種木頭做成的,上面滿是精美漆畫的大木碗,把泡水酒倒滿在大碗中,敬獻給客人,表示主人對客人的最崇高的敬意,曾有酒滿心意滿之說,同時也表達彝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大方之意。每當你走進彝家山寨時,彝族人民就會端起那滿滿的彝家泡水酒,唱起《祝酒歌》歡迎遠方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