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

彖,tuàn,從彑從豕。會意。字從彑(jì),從豕。“彑”指“豬頭”。豬頭有長吻部,其中上吻部半包住下吻部。“彑”與“豕”聯合起來表示“半包邊的豬嘴”。本義:包邊、包括。引申義:總括。說明:《易經》的專用術語“彖辭”即指“總括之辭”、“小結”,即小結一卦之辭。

基本信息

易經描述

易經的“彖辭”

《易·繫辭》彖者,言乎象者也。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 《又》彖者,材也。虞翻曰:八卦以象吿。彖說三才。故言乎象也。三才即天、地、人三才。(意思是,先觀天文知道上天以及天子的信息,觀地理知道地方富貴家族的信息,觀人文知道許多人的信息,然後把這三種信息框在一起分析、判斷就能決斷事情。)彖言成卦之材,以統卦義也。《周易正義》彖,斷也。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為彖也。 周易卦辭謂之彖。爻辭謂之象。爻即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

“彖辭”,就是古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開頭的卦辭。它與“爻辭”相對而言。例如乾卦,“元亨利貞”就是彖辭或者卦辭;其餘六爻的筮辭就是爻辭。爻辭只斷定該爻的吉凶,彖辭則斷定整卦的吉凶。古人把“彖”解釋為“斷”,就是“斷定”(吉凶)的意思。這種斷定是根據整個卦象來進行的,所以《繫辭上》說:“彖者,言乎象者也。”

彖辭是對卦象的吉凶斷定,而《彖傳》則應該是為彖辭作的“傳”,也就是對彖辭的解釋。但實際上它也直接解釋卦義:“統論一卦之義:或說其卦之德,或說其卦之文,或說其卦之名。”(7) 試以需卦為例:彖辭為:“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彖傳為:“需,須也(解釋卦名),險在前也(解釋卦象:下坎)。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根據卦象乾下坎上解釋卦德)。‘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解釋彖辭亦即卦文);‘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解釋彖辭)。”但要注意的是,這些解釋未必是彖辭本來的意思。作為筮書的《周易》古經本是吉凶占斷,《彖傳》把它們政治化、倫理化、哲理化了。不僅《彖傳》,整個《易傳》都是如此。

拼音是duan的漢字

拼音是duan的漢字共有27個,如下: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