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有20多位年輕僧人,由大陸入台,先考入中壢圓光寺台灣佛學院,親近院長慈航大師。旋因經費不濟停辦,學生們因無安身修學之處,彷徨無依。慈航大師目睹此景即挺身而出,奔走四方,呼籲發起護僧運動。不久新竹靈隱寺、基隆靈泉寺等,相繼成立佛學院,學僧得安,惜不久又逢僧難而星散。
1951年汐止靜倩院達心、玄光二位住持,感大師護僧之精神,乃發心集資於秀峰山上,開荒闢地,修建瓦屋三間。落成典禮之際,大師依彌勒經義,立名為彌勒內院,用以紀念太虛大師。而散居各地之僧青年,相繼投於大師座下,用功辦道,推動弘法利生事業。這不僅為佛教振興發展注入生機,也給社會增添了一股安定的力量。1955年大師緣盡坐化。弟子們各順法緣,弘化一方。而彌勒內院卻日趨沒落,殿宇失修,給人以今不勝昔之慨。
1975年寬裕法師晉山住持,法師不忍聖跡湮沒,發願重建以報慈公教導之恩。於是私蓄缽資,苦心孤詣,精心籌劃,以堅定之誓願、無比之毅力,克服種種困難,拆舊房,改建三層殿宇。宇立山巔、雄偉壯觀,法師特依彌勒上生經義,以三樓為兜率天之摩尼殿,供奉彌勒菩薩像。二樓為千佛殿,供奉現在賢劫千佛暨釋迦牟尼佛銅像。樓底作太虛大師紀念堂,供奉彌勒化身布袋和尚及太虛大師法像,俾符當年開山舊制。其他整建法華關房保存原樣外,另增建齋堂、禪堂、講堂多處。彌勒內院積極開展共修弘法活動,實踐慈航大師生平所推動的佛教文化、教育、慈善三大願望。
相關詞條
-
彌勒
彌勒,菩薩名,梵文叫maitreya,譯為慈氏,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
佛教身份 布袋和尚 -
內院
內院 (1).指皇宮內妃嬪所住的宮室,2).佛家謂兜率天有內外二院。(3).里院。 ”(4).指內三院。
詞語注音 詞語解析 -
彌勒菩薩[佛教菩薩]
彌勒佛(即 彌勒菩薩,也叫 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
釋名 未來之佛 彌勒尊佛入世 瑜伽師地論 菩薩心咒 -
彌勒天宮
彌勒淨土略說如吉法師說到淨土 ,大家只知道西方淨土 ,其實不然 ,娑婆世界雖然以痛苦著稱,但相對來說也有淨土,如三果以上聖者所處的五淨居天(即色界第四禪...
天宮的美妙 未來樂土表現 -
彌勒山
彌勒山,是菩薩名,華譯為慈氏,現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為賢劫之第五尊佛。
彌勒 彌勒山 -
彌勒大佛[浙江]
彌勒大佛是一尊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彌勒坐佛。大佛位於千山著名古廟之一的"南泉庵"對面山峰上,佛身高70米。
-
彌勒[佛教人物]
彌勒,菩薩名,梵文叫maitreya,譯為慈氏,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
佛教身份 布袋和尚 -
彌勒上生經
《彌勒上生經》全稱《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是(彌勒經典)中最晚成立之作品,也是”彌勒淨土“信仰(非大乘)所依據主要經典之一。
彌勒上生經 初釋經文聊以五門分別 -
彌勒尊佛
彌勒尊佛(梵文Maitre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藏語謂“強巴”,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是釋迦牟...
內容簡介 經論所述 彌勒淨土 彌勒造像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