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興

張順興

“張順興號”始建於1882年,當時是一家小黃煙店,老闆叫張文紹。張老闆靠著其叔父張子開(清光緒年文舉、書法家)及其門生的扶持,以低息籌資,開闢財路,逐漸發展。於1906年建起了“張順興號”(店名由張子開手書),開始生產和經營糕餅、點心、炒貨和酒,實乃前店後坊。

起源

張順興俗稱“刻刀張”位於前門外打磨廠中段路北,是京城內專門經營各種刻刀的店鋪創辦人張正新,祖籍河北省冀縣,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來北京,曾在一家鐵鋪學徒,出徒後在打磨廠開了個小作坊,名叫“張記小鐵作坊”,專門打造鑷子和小刀,因其鑷子做工細、質量好,被譽稱為“鑷子張”不久,張正新開始研製刻刀,經他打制的刻刀經久耐用,深受歡迎,於光緒六年(1880)正式掛出“張順興刻刀鋪”招牌。

產品

張順興 張順興

張順興刻刀上均刻有一個“不”字為標記,表明刻刀是貨真價實,不欺騙顧客。清光緒十七年(1891),張德山出徒後繼承父業,使店鋪由一間半小房擴充為前店後廠、三間門臉,有從業人員五至六人的店鋪,京城內的法源寺、老二酉堂已成為店鋪的主要顧主1925年,張德山之子張風鳴進入張順興,店鋪又有很大發展。

到北京解放前,打磨廠96號(舊門牌)七、八間房子的小院均歸張順興所有,從業人員增至近十人。品種亦有所增加,有木刻刀、金石刻刀,刻瓷鑽子、鋅板刻刀、竹刻刀、鉛筆刻刀、橡皮刻刀等。另外,還生產石膏雕塑刀、訂書錐子、裱糊刀、揀字鑷子、油畫調色刀等。在二三十年代,著名畫家齊白石及弟子劉淑度十分喜愛張順興刻刀。1956年,張順興實現公私合營。1958年,張順興與肉市街內生茂廣構鋪、興茂廠構鋪等合併,取名北京廣構廠,遷廠到順義,以後又改稱北京五金工具廠。1963年,在崇文門外大街路西又恢復“張順興刻刀門市部”,“文革”期間被取銷,併入永定門外鋒利刀廠。

歷史沿革

張順興 張順興

“張順興號”老店在風雨中走過百年。1932年,“張順興號”遭火災傷了元氣;1937年,日寇入侵,張老闆舉家“跑反”,家資殆盡;1945年,抗日戰爭剛剛勝利,國民黨當局以“經濟漢奸罪”,罰取“張順興號”五十萬大券(折當時大米五百石),使其瀕臨破產。

解放後,“張順興號”在黨的政策保護和扶持下,元氣得以康復,生產得以發展。1956年公私合營,“張順興號”更名為“合肥市糕點公司長江路第一門市部”。1962年,隨著國力的恢復、經濟的發展,“張順興號”的招牌重新掛了起來,生產和經營也進入了恢復時期。“文革”期間,“張順興號”的招牌作為“封資修”典型,被砸爛,店名改為“立新門市部”。

改革開放以後,“張順興號”這家百年老店展現了勃勃生機。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該店已擁有職工100多人,生產品種230餘個,經營品種2000餘種,年銷售額已突破400萬元大關,並且在巢湖路上興建了800平方米的生產廠房。

沒落

然而,自從90年代以後直到本世紀之初,大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所致,“張順興號”卻有了萎縮的跡象。如今的“張順興號”早已物是人非,店堂樓下的門面已轉租他人經營服裝,當年那種排著長隊購麻餅的盛況已不復存在。唯一能讓民眾懷舊的是那塊淹沒在商業廣告中的百年老匾。

“張順興號”之所以風光不再,以筆者拙見,不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它是否嚴格地繼承了創店之初的精湛工藝和精良用料?其二,即便是繼承了,是否考慮到“與時俱進”,以適合今人的口味和需求?其三,百年老店要振興,當然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資金的支持。如此,方能再讓“張順興號”聲振八皖、馳名中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