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18年畢業於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德文班)。1919年東渡日本求學,積極參加留日學生反對中國駐日公使的活動,並與日警鬥爭。後因不願受日人歧視,憤然歸國,入上海同濟醫工專科學校學習。1922年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臨床課程。1925年畢業。翌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26年冬回國,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到北平德國醫院工作。1931年到河北醫學院任內科教授。1934年夏,張靜吾受聘河南大學醫學院院長兼內科教授。1936年他去南京訪問中英庚子賠款委員會主管人,申請到15萬元,建築了可容100餘病人的病房樓一棟,使醫學院初具規模。
1937年,張靜吾到上海同濟大學任內科教授。“八一三” 上海事變爆發後,受命在上海籌辦一所臨時傷兵醫院,收容重傷員100餘人。9月上海危急,他率醫護100餘人到蘇州胥口鎮,以同濟大學名義承辦軍政部第五重傷醫院,一個月內收治傷兵600餘人。隨著戰爭形勢發展,醫院又先後撤至江西吉安、廣西、昆明等地。因開課無望,遂去貴州安順軍醫學校。
1943年受豫人籲請,張靜吾再次任教河南大學醫學院。此時河大已遷至嵩縣,張靜吾整理圖書,添置器材,使醫療和教學工作得以發展。次年5月,日軍西犯洛陽,醫學院由縣城緊急遷往潭頭校部。日本投降後,張靜吾隨校遷返開封。1946年春正式複課和開診。次年,辭去醫學院院長職務而以醫學院教授兼任河南省衛生處長。1948年隨校遷至蘇州。國民黨政府撤離大陸前夕,他拒絕親友邀其赴台的要求,於1949年夏隨校返回開封。
1956年河南醫學院隨省府遷至鄭州,張靜吾負責籌建新校舍。同年,他任醫學院院長。 1957年,張靜吾被錯劃為右派,受到沉重打擊。“文化大革命”中又備受折磨。譯有肝炎和神經科德文資料近100篇。參加編寫《臨床神經病學》,這是醫學院神經科第一部自編教材。後又翻譯《臨床神經病學基礎》一書。1979至1981年又譯出50萬字的西德《神經病學教科書》。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張靜吾錯劃右派一事得到改正,復任醫學院副院長,並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民主同盟會河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中華醫學會河南分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