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鍾麟

張鍾麟

1939年3月,張靈甫率部參加南昌會戰,在一次戰鬥中,右腿被日軍機槍的兩顆子彈掃中,受了重傷。 1940年冬,張靈甫出任74軍58師副師長。 1944年8月,張靈甫因功授勳,膺榮寶鼎勳章。

張鍾麟 (1903.8.20-1947.5.16)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縣(今西安市長安區)東大鄉大東村人。

人物簡介

張鍾麟,又名宗靈,字靈甫。陝西人,於1925年5月入黃埔軍校4期,不久即在戴季陶、王柏齡引薦下加入中國國民黨。在校期間,積極參與了驅許(崇智)鬥爭,分至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鬍宗南)任職。
由於常年作戰在外,身為胡宗南第一軍的團長張靈甫懷疑妻子有背叛行為,結果釀成轟動一時的“團長古城殺妻”的慘劇。此後的張靈甫一度鋃鐺入獄,被蔣下令關入“模範監獄”10年。
七七事變的爆發後,國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調服軍役,戴罪立功,並保留原先軍銜。再度出山的張靈甫受到從前上司,此時五十一師師長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為了表示自己改過自新的決心,他正式將名"鍾麟"與字號"靈甫"顛倒,改“張鍾麟”為“張靈甫”。整個抗戰期間,張靈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對日寇南征北戰,經歷硬仗、惡仗無數,書下自己最為風光的一頁。
1937年,五十一師開赴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滬保衛戰。張靈甫來到一五三旅三O五團走馬上任,並在上海保衛戰中,以勇猛果斷,指揮有方贏得全團官兵的愛戴。嘉定作戰的時候,面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蜂擁衝鋒,殺紅眼的張靈甫甩掉上身軍服,抱著機槍跳出戰壕,身先士卒帶領100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寇丟盔卸甲,抱頭鼠竄。後他率領該團又連續打退敵人七次衝鋒,打死打傷日寇800多人。
1938年,武漢會戰中,薛岳指揮第九戰區軍隊以反八字陣誘敵深入,在萬家嶺包圍日軍第106師團.日軍頑抗奪取制高點張古峰,戰局極為危險,張靈甫主動請纓,率敢死隊,夜晚抄小道,拚死奪回張古峰,腿部受重傷.
1943年常德之戰中,張靈甫親率突擊隊救援常德守軍74軍57師,作戰異常兇猛,迫使日軍占領常德城當日即退出,為收復常德立下戰功。不久以後,在74軍軍長爭奪中失利,僅為副軍長兼58師師長。1944年5月開始的長衡會戰中,受上級保存實力的影響,未建戰功,且被調至陸軍大學學習。
1945年4月芷江保衛戰中,張靈甫指揮74軍58師在鐵山與日軍血戰獲勝,戰後獲三等寶鼎勳章,升任74軍中將軍長。
1947年5月14日,張靈甫率74師,孤軍冒進進攻坦埠,被陳粟調集華野1縱(葉飛)、4縱(陶勇)、6縱(王必成)、8縱(王建安)、9縱(許世友)五個主力縱隊包圍。74師最終被擊垮,全軍覆滅,張靈甫自殺,結束了一生的軍旅生涯,此即孟良崮戰役。
1945年2月授陸軍中將軍銜。整編後任第七十四師師長。1947年5月16日,戰死孟良崮,終年44歲。

1.鍾麟出世

1903年8月20日,張鍾麟出生在長安東大鄉大東村的一戶農家。家境不錯的張父將張鍾麟送入私塾,10歲的張鍾麟進入國小。後考入長安中學。在西安的時候,青年張鍾麟為文廟的碑帖所吸引,每逢節假日都帶上紙筆到文廟臨摹碑帖,聚精會神經常忘記吃飯。他的字很快聞名全校,學校專門為他舉辦書法展,觀者如雲。此事被陝西的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聽說。于右任曾東渡日本留學,參加過同盟會,1922年,回西安出任靖國軍總司令,討賊軍西北第一路總司令。他的書法譽滿天下,於是很想看看張鍾麟的本領。當時的張鍾麟揮毫落筆,連寫5個條幅。于右任驚訝之餘大喜過望,連連道:“奇才,奇才,後生可畏!”
張鍾麟愛好歷史,喜歡一同談古道今,指點江山。1923年畢業後,他回家鄉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國小教師。後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張鍾麟不甘身處窮鄉僻壤,千里迢迢來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北京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張鍾麟積極參與之餘,深感學生的軟弱無力。憤而投筆從戎,到河南開封參入胡景翼的國民二軍軍官訓練團。1926年,熱切投身革命的張鍾麟採納家了廣州黃埔軍校在鄭州的秘密招生,並被錄取。同年秋,張靈甫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入伍生總隊,修步科。
1927年3月8日,軍校第四期學生開學典禮上,張鍾麟、胡璉、林彪、劉志丹、袁國平、李彌、文強、唐生明等日後中國大地上風雲一時的人物們站在一起,聆聽校長蔣介石的訓話。以這一刻為起點,張鍾麟開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馬生涯。

2.古城殺妻

30年代初期,張鍾麟率部駐四川。1933年,經部隊朋友介紹,張鍾麟與四川廣元人吳海蘭相識,於同年冬在廣元拜堂成親。婚後,夫妻琴瑟和鳴,感情篤深。—年後,女兒張清芳出世,一家人其樂融融。不料由於常年作戰在外,身為胡宗南第一軍的團長張鍾麟懷疑妻子不軌,結果釀成轟動一時的“團長古城殺妻”的慘劇。
原因只有張靈甫自己才能說清楚了。此案發生十年之後,他的最後一任夫人王玉齡聽說了這樁案子。當時年僅十八歲的王玉齡竟然傻乎乎地去問丈夫:“要是我在外面亂交男朋友,你會怎么處置我?” 張靈甫被天真的新婚妻子觸及早年的傷心事,哭笑不得,只是看著她搖頭苦笑,沒有說話。“我當時真的很幼稚。”王玉齡說:“我還對他說:‘我要是真的出了這種事,隨你怎么處置,我們家人是不會去告你的’。他不解釋,只是沉默地擁抱我。後來才告訴我說:‘是她拿了我的東西,我問她又死不開口。事發前晚,我們已經發生過爭執,我心裡很不痛快。第二天帶著孩子坐馬車回長安鄉下。從西安回家的路上,總會經過我母親的墳地。她知道我每次回家都要在那裡下車,在母親的墳前祭拜過後再回家,以前她都會跟我一同下車。那天她拒絕了,我當然很生氣。回到家查問她一些事也不答話,那我就火更大了……’”
至今為止,這大概是我們能夠從當事人最親近的人處,得知他親口對此事說過的唯一只言片語。
張靈甫無意再說下去,也沒有解釋吳海蘭到底拿了他的什麼東西,以致他大光其火。直到張靈甫死後多年,當年與他私交甚篤,曾經長期在他手下任職的劉光宇與王玉齡偶然談到此事,開口就是驚人的一句:“她偷了張靈甫的檔案。”
劉光宇講述的,是另一個鮮為人知的殺妻內幕。
原來,張靈甫當年並非因為懷疑吳海蘭有外遇而打翻醋罐子,而是發現她擅自拿走了他的軍事檔案,卻交待不出理由,因而懷疑妻子可能受人利用而怒火中燒。前面說過,當時胡宗南的部隊一直在川陝一帶與紅四方面軍激戰,當地也有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活動,張靈甫疑神疑鬼,擔心妻子可能沾了共產黨的邊,但在事情沒搞清楚之前又不便聲張,於是就暗地裡向妻子盤查,不料吳海蘭對此保持沉默,惹得他氣急敗壞,越發懷疑妻子背著他做了不可告人之事。此事若是換了別人,或許還有轉寰的餘地,偏偏剛從血肉橫飛的前線回家的張靈甫,血管里還瀰漫著隨時會散發出來的殺戮的戾氣,他的性格容又不得“背叛”二字,不能接受吳海蘭有可能通共的嫌疑,對愛妻的“背叛”行為極為震怒,加上當天心頭已經鬱積了一股邪火,極度的自尊和冷血頓時膨脹到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地步,拔槍的瞬間,眼睛裡已經沒有曾經深愛的妻子,只有“赤黨”的疑犯了。

3.血戰日寇

張靈甫的轉機在於七七事變的爆發。國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調服軍役,戴罪立功,並保留原先軍銜。再度出山的張靈甫受到從
前上司,此時的五十一師師長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為了表示自己改過自新的決心,他正式更名“張宗靈”為“張靈甫”。
整個抗戰期間,張靈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對日寇南征北戰,經歷硬仗、惡仗無數,書下了自己人生中最為風光的一頁。1937年,五十一師開赴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滬保衛戰。張靈甫來到一五三旅三〇五團走馬上任,並在上海保衛戰中,以勇猛果斷,指揮有方贏得全團官兵的愛戴。嘉定作戰的時候,面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蜂擁衝鋒,殺紅眼的張靈甫甩掉上身軍服,抱著機槍跳出戰壕,身先士卒帶領100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寇丟盔卸甲,抱頭鼠竄。後他率領該團又連續打退敵人七次衝鋒,打死打傷日寇800多人。
1937年12月5日,張靈甫率305團在淳化鎮附近構建新陣地,阻擊日軍掩護王耀武51師退入南京,雙方展開肉搏戰,張靈甫的左臂中彈負傷不下火線,團長負傷不退裹傷猶戰,榜樣在前,官兵們無不感奮力拚,在張靈甫的帶頭衝殺下,305團終於在夜戰中拚死奪回了河定橋陣地,以團長負傷、連長傷亡五人、排長以下傷亡六百餘人的代價,把日軍堵在南京東南郊的大門之外!此後張靈甫轉戰上坊鎮和華嚴寺,將近五天的奔波激戰,全團十二名連長五人傷亡,官兵折損已近千人。張靈甫因傷勢嚴重,渡江後不久暫別部隊回到西安養傷。
1938年4月,51師在黃陂接受軍委會校閱,獲得軍委會校閱官的優良考評,張靈甫305團的成績在閱後評定中,名列全師第一。
1938年5月28日張靈甫率305團參加蘭封會戰之三義寨攻堅戰,傷亡百餘人。
1938年萬家嶺大戰,已是51師153旅少將旅長的張靈甫奉王耀武之命,對駐守江西德安張古山的日寇進行反擊。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眾人認為張古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張靈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過《三國演義》,魏國大將鄧艾為攻取成都,出蜀將之不意,帶精兵暗渡陰平,飛越摩天嶺,一舉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們也可仿此戰例,大軍從正面進攻的同時,再挑選一批精兵強將,從人跡罕至的張古山背面進行偷襲,以收兩面夾攻之效。”於是,張靈甫親率一支突擊隊效法鄧艾輕裝出發,攀木掛樹,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老林惡水,配合正面部隊進攻,飛奪張古山。而後日寇不甘失敗,出動飛機與重炮狂轟濫炸,幾乎將張古山夷為平地。張靈甫率部浴血死戰,與日寇鏖戰五天五夜,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反覆拉鋸。親臨死線指揮的他身中7塊彈片,鮮血直流也沒有退下火線。張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軍106師團的最後退路,該師團最終全軍覆沒。這也是八年抗戰中唯一一次全殲日軍一個師團的戰例。
得知德安大捷之後,田漢受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委派,採訪張靈甫等人,刊登《中央日報》,並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張靈甫以真名真姓在劇中出現,從此名震天下。德安戰役之後,張靈甫榮獲四等雲麾勳章、三等寶鼎勳章。1939年3月,張靈甫率部參加南昌會戰,在一次戰鬥中,右腿被日軍機槍的兩顆子彈掃中,受了重傷。軍醫檢查後說:“腿要鋸掉!”張靈甫對隨從副官說:“如果我昏迷了,你要阻止醫生鋸腿!”說完,他給了副官一把手槍,厲聲說:“誰鋸我的腿,你就槍斃誰!”結果右腿一直未治癒。由於腿傷遲遲不愈,蔣介石派飛機將他送往香港,請英國著名外科專家克雷斯特爾為他診治。手術後不久,張靈甫在報上看到有戰時軍人不宜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英國醫生再治療一月可以痊癒的勸阻,說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傷未愈提前歸隊,靈甫從此留下殘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號“跛腿將軍”。
1940年冬,張靈甫出任74軍58師副師長。
1941年3月15日,張靈甫代理58師師長(58師師長廖齡奇當時去湖南嶽麓山參加軍官訓練團學習,不在任上)指揮58師參加上高會戰,作為上高會戰的首功部隊74軍的核心部隊58師與余程萬的57師一起與日軍血戰11日,在其他部隊到達後,率58師首先反擊,重創日軍34師團,33師團,74軍傷亡萬餘人。
1941年9月26日,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調集南京大屠殺的元兇第六師團,精銳的第三師團,以及第40師團圍攻74軍,在永安58師孤軍作戰,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主力和第六師團一部混戰,第3師團在作戰期間損失嚴重,僅步兵第18聯隊就死了八個中隊長,花谷旅團傷亡人數據日方的報告達八百餘人,11軍軍長阿南惟畿在永安之戰後認為該師團損失甚大,以致不忍使該師團再向株洲追擊一事來看,日方戰史所報的該師團實際損失人數很可能大為縮水。58師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參戰官兵為官兵約一萬一千九百人,傷亡超過百分之四十,其中陣亡將近百分之十。
1941年10月24日張靈甫接任58師師長。
1942年6月,張靈甫率58師在衢州外圍與日軍血戰3日,擊斃敵86聯隊第3大隊隊長長島田仁次郎,74軍傷亡4000餘人。
1943年6月6日,74軍58師與51師攜手打擊日軍獨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師團,兩師協同夾擊敵獨立混成第17旅團,使得該旅團成為日軍在這次會戰中損失最大的一支部隊,其獨立步兵第87大隊大隊長淺沼吉太郎和第88大隊大隊長小野寺實也在這兩天的戰鬥中殞命。6月13日,張靈甫率58師主力收復公安。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日軍精銳南京大屠殺元兇13師團主力5個聯隊猛攻慈利,慈利地區正面主陣只有張靈甫58師孤軍作戰,日軍另一精銳師團第三師團全部和13師團剩餘部隊一起與74軍另一師51師,100軍激戰在慈利附近地區,74軍、100軍頂住日軍兩個精銳甲種常設師團5晝夜的進攻,其中13師團慈利戰後傷亡近一半,張靈甫轉守為攻,向13師團殘部發起猛攻,率58師收復黃石九溪。58師略事整頓,於12月8日復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第13師團發起進攻,與51師一起夾擊漆家河東北之敵,第13師團的最後防線終於被突破,敵師團長赤鹿理也在督戰時負了傷。至此,張靈甫作為主力與51師攜手殲滅日軍南京大屠殺元兇13師團大部。(這裡殲滅包括擊斃,擊傷,俘虜
張靈甫在常德戰役外圍作戰表現突出,獲頒雲麾勳章一枚,他是因常德戰役有幸授勳的少數將領之一,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
1944年長沙會戰,張靈甫指揮58師在益陽寧鄉諸戰中,斃敵七百三十六人,傷敵一千六百九十七人,自身傷亡一千六百餘人,58師傷亡較大,長沙失守後,58師是極少數受軍委會表彰的部隊之一。此後張靈甫一直在湘鄉邵陽一線繼續與敵40師團鏖戰,戰至10日,張靈甫會同前來增援的第19師一起克復永豐,之後暫留守永豐抓緊進行戰地整補,58師經過連日激戰,傷亡日漸加重,超過四分之一,軍委會要74軍解圍衡陽,7月23日,張靈甫率58師向金蘭寺方向出擊,與116師團激戰兩人,與敵援軍激戰2日,於27日立即派部猛攻金蘭寺,在張靈甫與唐伯寅(19師)的合力奮戰下,金蘭寺終告克復。29日,張靈甫到達衡陽附近,雞窩山,張靈甫師負責進攻雞窩山日軍,與日軍116一直在雞窩山附近戰鬥,由於張靈甫師此前一直在前線與日軍血戰,攻至衡陽附近時全師傷亡近四成,戰鬥力大大下降,至8月8日張靈甫收復雞窩山,通向衡陽的大門敞開,同日,日軍攻克衡陽,方先覺投降,直至8月10日,58師仍在雞窩山以東的1066高地與敵激戰。第58師是該次會戰中個別表現優異的部隊,軍事委員對他在會戰諸戰役中的卓著戰功給予了高度肯定。1944年8月,張靈甫因功授勳,膺榮寶鼎勳章。不久之後,再獲頒忠勤勳章,隨軍的美軍觀察顧問也對他的表現欣賞,張靈甫還獲得了美國金棕自由勳章。

4.兵敗孟良崮

1947年5月11日,張靈甫率整編第七十四師從垛莊出發,經由孟良崮西麓,向華野指揮部駐地坦埠以南華野第九縱隊進攻。孟良崮位於蒙陰東南60公里的蘆山頂峰,海拔500餘公尺。沂蒙山區的山峰形狀古怪,四周陡峭,形似圓柱,頂部平坦,可以種植農作物,當地人稱之為崮。七十二崮,崮崮相連。張靈甫的整編第七十四師據守在蘆山、孟良崮、大崮頂幾個山頭和幾個谷地里。粟裕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必須抓住,立即提出了新的作戰方案:放棄打第七軍和整編第四十八師,改打中路強敵整編第七十四師。迅速就近調集幾個強有力的部隊,以“猛虎掏心”的戰法,以中央突破對付敵人的中央突破,從敵人戰鬥隊形中切入,切斷對我威脅最大的中路急先鋒整編第七十四師與其友鄰的聯繫,將整編第七十四師全部乾淨消滅之。5月12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陳毅、粟裕的電報,指示:“敵五軍、十一師、七十四師均已前進。你們聚精會神選擇比較好打之一路,不失時機發起殲擊。究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決策,立付施行,我們不遙制。”之後陳粟調集華野1縱(葉飛)、4縱(陶勇)、6縱(王必成)、8縱(王建安)、9縱(許世友)五個主力縱隊包圍。15日夜,華東野戰軍對整74師發起總攻,以強大的炮火向孟良崮群山轟擊,16日下午,74師全線崩潰,張靈甫在發完最後一份電報後與副師長蔡仁傑,旅長盧醒等集體自殺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共動用9個縱隊,用5個縱隊主攻,4個縱隊打援和阻擊敵人.經過3天3夜的浴血奮戰,全殲整74師32000餘人.“常勝軍”覆滅以及“常勝將軍”喪身的噩耗,像晴天霹靂震撼了國民黨統治中心。蔣介石更是老淚縱橫:“以我絕對優勢之革命武力,竟為劣勢烏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損失,能不令人哀痛!”他不僅下令為“效忠黨國”的張靈甫在玄武湖畔樹碑,還把英國送給國軍的一艘巡洋艦改名為“靈甫號”。與張靈甫死後被“嘉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民黨魯中“剿共”總指揮湯恩伯被撤職。此役對蔣介石集團震動之大,可見一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