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歷
幼年立志
那一年的春節,瑞雪紛飛,張邦元誕生在天府之國成都,一個有著優良傳統的家庭里。他膚白唇紅,根骨端正,得全家寵愛。張邦元的父親早年從戒,後在家鄉開辦了一家紗廠,他為人謙和,常助鄰里,受到大家的愛戴,其母溫良賢德,且有文化,為其父的賢內助,是位典型的中國傳統女人。
張邦元從小得家族寵愛,其父更是視若珍寶,常帶他到屋後面府南河邊的柳樹下散步、練功,身懷武功且博古通今的父親告訴小邦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並為他講述中華民族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偉大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講述英雄岳飛立志精忠報國的故事,教他做人的道理,並教導他要繼承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為效國之行,做一個堅定、忠誠的愛國主義者。父親的諄諄教導使小邦元從小就明確了人生目標,堅定了人生信念。
張邦元6歲時,禍從天降,父親的紗廠倒閉了,整個家族和眾鄉親的生活來源斷了,父親鬱鬱而終,其母一向身體文弱,不久也隨著去了。可憐小邦元於童年就痛失雙親,靠三個哥哥和麼娘照顧。那雙稚嫩、純真的眼睛背後讓人能感受到一種堅強和韌性,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孤兒,卻有著錚錚鐵骨和堅強樂觀的精神,他的麼娘是這個大家族裡最具威望的女人,也是一個遠見卓識,善於與人相處,喜歡武術的女人,她對小邦元的關愛,以及其父在世時對他的教誨,造就了張邦元不屈服於命運的堅強,超越磨難的自我強大和對待生活的樂觀與豁達!張邦元這樣理解:“父母親那么早就離開我們,是認為我們長大懂事了,所以放心地去了。”
張邦元從小就很勤勞,時常放學後一個人到自家屋後的府南河旁幫著家裡摘桑葉餵蠶。這一天,他和平時一樣來到府南河邊,一邊摘桑葉一邊追憶著父母親的音容遺範,細細回憶著父母的養育之恩,一幕一幕閃爍著,猶如在眼前,望著清澈見底,緩緩流淌著的河水,深深的思念縈繞心間,欲訴無語淚先流:
您帶著對兒的期盼離開,留下兒用思念為自己取暖。
您在遙遠的地方守護兒,願快樂將兒的思念帶給您。
正陷入深深的思念中,不小心被一群大孩子欺負跌落水中,不會游泳的小邦元身體直往下沉,迷茫中,只見一身影飄然而至,輕輕凌空將他從水中托起,醒來後的他躺在這位長者溫暖的懷中,感覺如和煦的春風雨露浸潤著心田,仿佛就是父親那溫暖、偉岸的懷抱,小邦元當即拜這位會飛的神仙為師,長者見其根骨端正、頗具慧根,含笑答應了,並說這是緣份,他就是張邦元的恩師濟塵法師。這也是濟塵法師解放後收的第一名弟子。
濟塵法師將小邦元帶入昭覺寺,向他開示了佛法的道理,讓他帶髮修行,賜法名廣元,並悉心傳授其上乘武功和醫術。此時的小邦元不過6歲,他一邊上學一邊住在昭覺寺內,習武之餘也不閒著,為寺里提水劈柴,那特製的小水桶下面尖尖的,和《少林寺》里覺遠提的水桶一樣,只能兩臂平伸著,以鍛鍊臂力。濟塵法師課徒極嚴,每教一招一式都要求小邦元反覆練習,直至達到要求才再授新招。
少年張邦元隨恩師濟塵法師幾進少林寺潛心習武,正是從小得濟塵法師悉心傳授武功和醫術,也因其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好學,很快習得中華傳統武術:少林童子功、二指禪等武功,以及接骨等醫術,恩師見張邦元學武有成,即寄予重望,並贈言高徒:“承上啟下發揚光大。”
張邦元生性剛直,奉師至誠,練功勤苦,心無旁騖,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張邦元武學造詣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提高,其間,又受到當時武功武德聞名海內外的住寺高僧海燈法師的悉心指點,並於13歲時正式拜著名武術大師海燈法師(濟塵法師師兄)為師,習得少林十八般武藝,使其武功更有精進,海燈法師為勉勵高徒,贈錦旗:“仁者必有勇。”因張邦元刻苦好學,具練武天賦,深得寺內高僧源清法師喜愛,亦收他為徒,盡傳所學。
勤奮好學的少年張邦元時常跟隨三位恩師:濟塵法師、海燈法師、源清法師前往嵩山少林寺看望少林寺釋行正方丈,並在少林寺進一步學習少林武功,學習並掌握了少林水火棍等少林十八般武藝,其中梅花樁、二指禪、童子功、鐵布衫、金中罩、達摩五行功、哼哈功、太子功、少林精拳、梅花精拳、少林大悲拳、少林達摩禪杖、大悲禪杖、梅花精拳等武功絕技;他時刻謹記父親和恩師教誨,堅持一邊上學一邊數年如一日地習練武功,鑽研武術,精進武學,從未間斷,只為將中華傳統武術發揚光大,報效國家。
胸懷大志 報國從戎
如火的青春,熱情奔放,懷著一顆淳樸的赤誠之心,一代青年武術家張邦元為報效國家,毅然別師離寺,帶著恩師的期望,投身部隊,德才兼備的他以精湛的武功當上了全軍教官。他的武術在部隊得到了充分發揮,他的知名度日趨高漲,享譽軍內外。
你看他那真摯淳樸的眼神,透著執著、剛毅,還有溫潤,有如清澈的泉水,縱然有曲折的阻礙,清澈澄澈,源遠流長。就如恩師海燈所贈錦旗“仁者必有勇”。
後張邦元退役離開部隊,有業界人士高薪聘請他當保鏢,他都婉拒了。之後,正直善良、嫉惡如仇的他加入公安戰線,成為一名智慧果敢、英姿颯爽的公安戰士。
1980年,張邦元與同樣有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善良女子包琴秀共結連理。戀愛時,張邦元除了一身武藝外,什麼都沒有,因為他是一個孤兒,是一名戰士,可以說是結婚最起碼的物質條件都沒有,而妻子並不這樣想,心中只有張邦元那一身武藝和一腔正氣,無怨無悔地嫁給了他。那時,張邦元已轉業到成都植物園,他們沒有自己的新房,又沒有什麼經濟能力,就在天回鎮租了一間又小又破的房子安下家來。張邦元心中知道,武藝是“三天不練手藝生”,成天沉迷在武術的世界裡,練武習武,與人論武、比武,對家事漠不關心,也無法關心,整個家就靠妻子在那裡折騰,維持著清貧的生活。結婚後第二年,他們有了一個小女孩,妻子便每天背著孩子走上幾公里路去單位上班,經常是一個饅頭,一盅子稀飯端在手上,一邊給小孩喂,一邊自己吃一點。下班之後,又背著小孩匆匆往回趕,經常是回到家時,天都黑了下來。接著,又忙著給小孩、丈夫準備晚餐,她的眼裡心裡深愛著丈夫和孩子,這樣的日子一晃就過了十來年。 在清貧的生活中,女兒漸漸長大了,時常是穿得乾乾淨淨,整整潔潔,一顰一笑里透著機靈、純真。女兒從小很懂事,時常幫媽媽丟垃圾,將屋子清掃乾淨。媽媽很感動,對她的努力和成績表示了肯定和欣賞:
媽媽:看著屋子這么整潔乾淨,心情真舒暢,一天的勞累也煙消雲散了。
女兒:是我做的!我把家裡變漂亮了。
媽媽:你愉快的笑容告訴媽媽你很自豪,寶貝真能幹。
媽媽的話讓女兒為自己的勞動感到高興,為自己的成績感到驕傲。晚上,她迫不及待地等父親回來,就是為了向他顯示一下乾淨的屋子,好在心裡再次重溫一下對出色工作的驕傲。可是,父親很晚了才回來,女兒嘟著嘴很生氣的樣子。
爸爸:我看到一個生氣的小女孩。
女兒:我很生氣。
爸爸:為什麼?
女兒(非常小聲):爸爸我想你,我從學校回家後,您從來都不在家裡。
爸爸:我很高興你告訴了我,現在我知道了,你希望從學校回家後爸爸在家裡。
女兒看父親理解了自己,擁抱了下父親,在父親耳邊輕聲道了句“晚安”就回自己的小房間休息了。
有一次女兒和媽媽在商場購物,突然聽到一個小孩的哭聲,應聲望去,看到一個小孩像是走丟了,女兒和媽媽一起拉著小孩子的手將他送到商場保全室,讓保全幫他找媽媽去了。
晚上,女兒看上去很難過,她對媽媽說:“我在想,當那個小孩發現他找不到媽媽時,他是多么的害怕啊。”媽媽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安慰女兒:“喔,別擔心,他們可能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媽媽。”但是,她並沒有這么說,而是決定趁此機會啟發女兒的人道意識。
媽媽:你真的很關心那個走丟了的小孩。
女兒:我一直在想他看起來多么傷心啊。
媽媽:你表現出了真正的同情,你好像能夠感知小孩的恐懼。
女兒:哎呀,媽媽,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這天,天漸漸黑了下來,當夜色席捲走最後的餘光,街邊的路燈閃爍著微弱的光亮時,張邦元望著女兒回家的方向,心裡漸漸開始不安起來,平時這個時候女兒應該早已放學回家了。想起今天路遇孩子班主任老師,得知近段時間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有時還曠課。孩子小小年紀在做些什麼呢?
張邦元對孩子從小就要求極嚴,很注意對女兒獨立性格和精神品質的培養,以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的人,一個有著憐憫心、敢於承擔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
孩子終於回家了,檢查作業時,發現書包里全是牛肉干,還有一張50元的牛肉干押金收據,細問之下才得知懂事的女兒不忍看到媽媽那么勞累,為了和媽媽一起支持自己習武,竟然時常偷偷在放學後拾廢品賣,還學做小生意賣牛肉干以貼補家用。
此時,有著一身傲骨的張邦元終於流下淚來,女兒超越年齡的心智和對於夢想的堅持與韌性讓他的心靈震撼了。他覺得自己愧對母女倆了,只知道讓妻子支持自己習武,而自己對妻女沒有盡到一點責任。他忍著淚,既欣慰又心疼地對孩子說:“孩子,你有這份心,爸就滿足了,你現在的任務是以學業為重,為你以後的志向努力。”
張邦元沒有責備孩子,而是告訴孩子:“爸知道你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好不容易才積攢下來的錢,但是我們必須將這一袋袋牛肉干倒進垃圾桶,知道為什麼嗎?”女兒閃爍著純真的雙眼不解地望著父親,張邦元說:“你的世界還很純淨單純,還不具備洞明世事的能力,萬一牛肉干有問題,吃壞別人的身體就不好了。”女兒懂事地點點頭,然後和父親一起將牛肉干連同那押金收據倒進了垃圾桶。
張邦元說:“要以尊重與關愛來呵護孩子稚嫩的心靈,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傳授信心和愛心!”
之後每天傍晚,張邦元總是親自接女兒放學,喜歡站在學校大門的對面等,等女兒歡快的身影在校園門口突然出現,等女兒可愛的小臉蛋朝他這邊尋覓。
有一次張邦元騎腳踏車接女兒回家,因車速太快,女兒被甩了下去。女兒以為爸爸會把她扶起來,但張邦元卻悠閒地掏出煙吸起來。
女兒叫道:“爸爸,快來扶我。”
“你摔疼了嗎?”
“是的,我感覺快站不起來了。”女兒帶著哭腔說。
“那也要堅持站起來,重新爬上車。”
女兒掙扎著自己站了起來,搖搖晃晃地走近腳踏車,艱難地爬了上去。
張邦元問女兒:“你知道為什麼讓你這么做嗎?”
女兒搖了搖頭。
張邦元接著說:“人生就是這樣,跌倒,爬起來,奔跑;再跌倒,再爬起來,再奔跑。在任何時候都要靠自己,沒人會去扶你的。”之後,張邦元為女兒講了名人成功前的挫折經歷,以及自己小時候受挫折的故事,讓女兒懂得生活中隨時可能遇到挫折,只有克服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聰明機靈,活潑可愛的女兒,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品質,讀書也很勤奮上進,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女兒雖身處清貧卻志存高遠,後來,女兒以優異的成績功讀了研究生學位。
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狀況,張邦元開始做一些小生意,幾年下來,家裡已不再是四壁空空,雖說不上是大富,但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滋潤。做生意太花時間,張邦元的習武時間由此被耽擱了,包琴秀不忍心丈夫這樣下去,勸丈夫說:“現在日子過得去了,多花點時間練習武藝,弘揚中華武術是你一生之志。”於是,他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在植物園開了一個茶社。著名作家流沙河聞言,親自命名並題寫了“在山泉茶社”,“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杜甫)以示張邦元的那份清淡之氣。茶社雖無豐厚利潤,卻有一點小利可補貼家用,他再不需東奔西跑,他又有時間習武論武了。
閃耀武壇
1985年,身懷二指禪、少林童子功、少林精拳等中華傳統武術的張邦元,應邀擔任成都金牛區武術隊總教練,帶領武術隊參加成都首屆武術比賽,獲得團體第三名。後參加國內各類武術擂台賽並屢次獲獎,中國武壇升起一顆璀璨巨星,他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武術家。
張邦元的武術動作特點是:速度快、動作準、力度大、彈跳好、節奏明、姿勢美,特別是他的少林童子功,令9歲的筋骨盡柔的專業運動員也望塵莫及。
為弘揚中華武術,強國強民,張邦元從1987年至1990年間,多次跟隨並代表海燈法師到全國各大省市進行中華武術宣傳表演活動,獲得高度讚揚,好評如潮;1988年,世界技巧冠軍馬索夫對他的武功、武德修為也是敬佩有嘉,並多次到張邦元家裡拜訪,在武學上求教於張邦元,張邦元師出名師,德才兼備,自是悉心指點,使其在武功上獲益頗豐;張邦元後又為原省委書記楊汝岱,原省長張皓若,原軍區副司令員李文清表演武林絕技:“銀槍刺喉”、“梅花精拳”獲得成功。1991年張邦元作為“中華絕技演出團”團長,率武術家李興友及黃明生、利喚雲等赴深圳高展絕活,大獲成功。1992年新春佳節,張邦元任團長率“中華絕技演出團”去江油獻藝。江油是一代武術宗師海燈的故鄉,這裡的人對武術有一種特殊的愛好,他們的品味極高,等閒之輩不敢在此班門弄斧的。在武術之鄉,海燈法師的弟子、武術家張邦元表演的銀槍刺喉推汽車驚心動魄,令觀者目瞪口呆,咄咄稱奇。1998年,台灣影視導演凌峰專程到成都為他拍攝武術專輯;2002年參加四川首屆中華奇人絕技大賽獲一等獎;2004年參加中國首屆百絕大賽獲金獎,並擔任大賽武術總監。 2004年香港影星周星馳為宣傳新片《功夫》而一手策劃了“功夫一招成名”擂台賽,派出《功夫》電影裡真正的功夫高手擔任評判和表演嘉賓,期望拋磚引玉,發掘更多武學強者。
周星馳得知成都有位隱世高手,六歲失去雙親,後拜師學武,幾十年來從未放棄過練習,憑著自己的勤奮,獲得許多榮譽,周星馳正是通過這些了解到張邦元的功夫,因此在宣傳自己的新片《功夫》而舉辦“一招成名”擂台賽時,周星馳親自發來邀請函(成都商報登載過),邀請張邦元作為西南地區唯一的嘉賓參賽。
初賽時,張邦元以少林精拳和獨創的童子功“隔山望月、倒頂雙槍”絕技震驚全場,令周星馳在內的全體《功夫》劇組主角(周星馳、黃聖依、元秋、釋行宇、陳國坤、林子聰、田啟文)嘆服並自發鼓掌,周星馳讚嘆道:“我們電影裡的功夫都是特技做出來的,您這功夫才是真功夫。”
晚上,周星馳親自來到為張邦元安排的星級賓館內和他促膝長談。周星馳不僅對張邦元的武功嘆服,對他的人品武德也尤為敬佩,並有意拜師張邦元。
第二天,周星馳即邀請張邦元擔任《功夫》評審並為其挑選小演員,之後還特意和張邦元合影留念並贈送價值不菲的鑲金手機一部。
我很喜歡周星馳的電影,並對他充滿敬意,是因為周星馳的堅持和善於表達,他的電影充滿情、義、幽默、喜劇色彩,表演更是出神入化,格外的精彩。能得到周星馳的賞識,張邦元自是十分珍惜這份情意,據說有外國友人當即出資5萬美元想獲得這部承載著情義的手機,重情重義的張邦元婉拒道:“手機有價,情義無價。”
鳳凰衛視《魯豫有約》將張邦元帶到了東南亞、帶到了全世界。他作為少林派武術代表、濟塵法師的高徒、海燈法師嫡傳弟子、源清法師高徒,談吐間盡顯武林大俠的豪邁。魯豫:“一提到少林寺,我們會想很多的那些秘籍啊,像是什麼童子功啊,還有一指禪吶!這些您都會嗎?”張邦元:“會。”魯豫:“什麼叫童子功?”張邦元:“童子功就是從童子練起,就叫童子功。這張照片是我在1985年成都首屆擂台賽時表演的二指禪。”
相傳童子功集輕功、軟功、韌功等多種功法,獨成一體,自成一家,為少林武功中的一種獨到的功法,屬於內壯功法之一。相傳此功法只傳少林弟子,不傳外人。隨著時代的發展,身懷少林童子功的張邦元,修德修為,將之簡練成動作簡單、易學易練的招式,供常人煅練,使之達到固腎壯陽,強身健體,增強內氣的功效,增強國民體質。他還根據自己習武的經驗,創編了一套“老年長壽操”在療養院和企業推廣,深受老年人歡迎。他為一些跌打損傷患者悉心治療,從不計酬。一台灣來的鄭女士長期受肩周炎折磨,專程找張邦元治療,僅一個療程即治癒,她連聲稱讚:“張武師真好,醫術真高啊!”
有一次,一位喜愛大自然青山綠水的弟子去登山,不小心從山上跌落下來摔斷了腰,在師父的鼓勵下,通過堅持習練童子功,居然慢慢康復,打破了醫生診斷其將從此坐上輪椅的預言。
張邦元說:“每個人都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這是一個人心中的奮鬥目標,是鼓舞你不斷進取的精神支柱和推動人生前進的不竭動力,是戰勝艱難險阻的力量和源泉!”
因張邦元在少林武術上的特殊造詣,曾扮演“陳真”的香港武打明星梁小龍,在四川新都寶光寺拍攝《楊玉郎》時專門聘請他為少林棍術武術指導。同時,他也是曾獲國家大獎的川劇《芙蓉花仙》的武術指導。惜才愛才的他還成功推薦陳國坤為電影李小龍的扮演者。
虛懷若谷
功夫,作為中國國粹,千百年來,除了令每箇中國人自豪,更令無數外國人為之傾倒。為了中華傳統武術事業走向世界,曾有霍元甲、李小龍,今有天津李文偵、上海蔡雲龍、四川張邦元、河南宋鐵龍等,眾多武林高手將傳統武術繼承並傳揚。他們在通過網路、武林聚會等方式,不斷的交流、探索、挖掘、整理、繼承和發展傳統武術;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通過實踐去檢驗,取長補短,達到統一,為中華武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武學高深,學海無涯,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勤學善思的學者風範鑄就了張邦元智者的品質。張邦元掌握了中華武術精髓,仍每日勤練不輟,並不斷向前輩學習,曾求教於著名武術家、成都體育學院王樹田教授等武術名家。
生性善良、仁德的張邦元熱愛武學,更對武林前輩崇敬有嘉,當他得知南北大俠、孫中山的鏢師杜心武生病時,身懷武學、醫學的他不時去探望、照顧,在武學上更得到杜心武的悉心指點,勤學苦練的張邦元武學造詣日益精深。
張邦元曾客居著名作家流沙河家時,流沙河對他的武功和武德修為也是敬佩有嘉,讚嘆不已,並親自命名題寫了:“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以示張邦元的那份清淡之情。
弘揚武術
在生活中淳樸、傳統的張邦元正直善良,淡泊名利,他一生武術、醫術雙修,德才兼備。為遵師囑,後繼有人,他特開辦武校傳承和弘揚中華武術,學員、弟子達數千人之多,桃李滿天下。習武數十載的張邦元說:“武術是武學中的藝術!一個真正的武者不只是搏擊高手,而是一種剛健昂揚、智慧果敢、有原則、有堅持、有仁、義、禮、智、勇的精神。練武的意義小到強身護體,修德修為;大到振興民族,強國強民!只有務實進取、不斷追求更高境界,才對武術有所促進,振興中國武術是我們廣大習武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張邦元從小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教育,學的是中華傳統武術,也生長在一個有著優良傳統的家庭里,弘揚中華武術是他畢生的心愿,即使在喧囂的時代,也改變不了他以人品、天賦為收徒的首要條件,他的弟子中有億萬富翁,也有清貧子弟,他都一視同仁。在傳授武功的同時,武德的修練也是必修之課,他要求修練之弟子皆應心存善心,不能動輒出手,不能助紂為虐,更不能貪圖名利,練武是練心的事,只有修練自己的心智,把自己的心智磨練得成熟,其武道、武德才能完善。
張邦元一生收學員、弟子數千,桃李滿天下。我知道的這幾位中謝飛龍是跟隨師父參加國際國內比賽並獲金獎中最小的一位弟子,年僅13歲。另一位弟子羅坤的樁上功夫是青出於藍,號稱天下第一梅花樁而載入吉尼斯。全國絕技武術特別獎和金牌獲得者王斌,也是其高徒之一。身懷柔術的皮勇強也是張邦元的弟子之一,為多位上級領導的養身指導老師。說起二指禪傳人肖代和,也算是一次機緣巧合。有一次,喜愛武術的肖代和有幸遇到了一位武林高手,細打聽方知這位就是以“二指禪”名揚海內外的“海燈法師”的嫡傳弟子--少林派的四川省著名武術大師張邦元,當即拜張邦元為師,惜才愛才的張邦元見其尚具練武天賦,且品行端正,遂將平生不傳之絕學——海燈法師的“二指禪”傳予肖代和。得名師指點,加之數年努力,肖代和進步神速,現在他已經可以憑雙手雙指倒立達半分鐘之久。60多歲的李紅沁,成都民間藝人,她早年痴迷民間舞蹈,十多年前對武術感興趣,即拜當時已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武術大師張邦元為師,張邦元見其誠意可嘉,也收她為徒,目前,她不但有了一身好本領,還在川粹“變臉”絕活上有了突破,她能在變臉的同時變化衣著,常在中央電視台、四川衛視等電視台現場表演絕技。
張邦元曾說:“武術是用來強身健體的,身體的柔韌性,伸展性將大大超過普通人。但是,武術不是格鬥技,他在於形和意,柔和快,而不在於力和勁,他是一種自身的修煉,是仁的道。”而學佛的他正是滿懷仁德之心,以憫切的悲心,無限的智慧,高明的醫術行菩薩道,和師弟王燕青開辦醫館濟世救人。成都佛協副會長馮修齊親臨題字書寫了“邦尊武佛正骨通靈”。
張邦元的努力和勤奮是大家公認的典範,他的武學造詣、武德修為被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灣三立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日本東京電視台、韓國電視台以及全國各地地方電視台、報社競相報導,被各大新聞媒體、武術界和社會公認為一代著名武術大師,百姓心中的李小龍。
2006年中國國家出版《當代武壇精英名錄大典》、《當代中國傳統武術名家名錄大典》、《2008走向奧運的中華武術》將張邦元收錄其中。同時,他被四川省老體協授予終身榮譽“武術家”稱號,現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海燈武校副校長、成都龍騰武校創始人、中醫骨科醫館創辦人、四川大學武術學術顧問。
人生的風景變化萬端,晴雨更替,在經歷了數年風風雨雨,幾十年的武術修煉生涯,深得所學精髓,融會貫通,練武不輟,張邦元的武術修為已臻爐火純青境界,一直以堅持將傳統武術傳承並弘揚視為己任的張邦元大師,至今仍能做全套完整的少林童子功動作,這是對保持、傳承優秀民族武術精粹完整性的最大貢獻,價值無法估量。張邦元說,真正的武術精華是存在於民間的!國家應當高度重視民間武術的發展。
在張邦元的家裡,懸掛著海燈法師當年送給他的錦旗,上書:“仁者必有勇”。海燈法師生前對張邦元倍加讚賞,為其愛徒贈旗這是絕無僅有的,可見張邦元武功之精湛;送他錦旗的還有張邦元的第一位師父,當年已近97歲高齡的濟塵法師為勉勵高徒,曾贈:“承上啟下,發揚光大”8個草書大字;由曾為江澤民總書記和前美國總統里根贈過書法的著名書法家劉叔諒也為其書寫了:“高峰入雲”、“二指禪功穩如松”;著名書法家洪志存也特地為其撰寫了“中華武術,群才慰起”的字幅;著名書畫家李苦禪也曾作了寓意深遠的《待機圖》。
錚錚男兒
仁孝是儒教的傳統思想,而它也恰好是幾千年來人們做人處事的根本。
張邦元在武林界是位武林高手,而生活中的他卻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在這個價值多元,信息爆炸,物慾橫流的時代,張邦元依然保持那份淳樸,他為人謙和、文質彬彬,有著大師風範。幼年樸素的教育薰陶和艱苦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張邦元正直善良、吃苦耐勞的品性,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無不在他身上體現。他被鄰里尊稱為“老師”,聽他說話你會感覺如沐春風般,學佛的他說:“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仁愛,一個人心中要有愛,點亮別人的心燈就是善。”
他開朗,熱情,充滿活力,正直善良,淡泊名利,有時還帶點兒小孩子脾氣。他在表演時百分百投入,一絲不苟,任何細節都要做到最好;平時願意和人聊天,還喜歡講笑話,很隨和,也很幽默,給人一種純樸真實的感覺。他說:“潛心鑽研佛學,讓我的性格和人生都發生了許多變化,讓我可以達觀而寬容地看待一切……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擁有溫暖的微笑和一顆仁慈的愛心,把生活的感受與大家分享,懂得珍惜和熱愛生活。”
張邦元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武界名人,但他依然淳樸善良,心中恩記著他的妻子,他的成功,來自妻子持之以恆的支持和無私的奉獻。愛家的他倍加珍惜親情,愛妻身體虛弱,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常年生病的妻子,為她洗衣做飯,購衣買藥,滿地揀她掉下的頭髮,將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幾明茶亮;下雨了,他冒著暴風雨為女兒送去雨傘,站在學校的窗外,鞋子已經濕透,他卻全然不顧,伸出臂膀為女兒掩擋一路風雨;參加國際國內武術比賽歸來,帶回來的是為國爭光的金牌和為妻女購買的禮物,以及為病中的哥哥帶回的藥物等,而他卻從未曾想到過自己;他可以替妻子陪媽媽,可以為了妻子善待她的每一位家人……他那偉岸的身軀里有一顆愛人的心,永遠像大海一樣寬廣。
看到他為她摘掉頭上的落葉,我和友人都露出無比艷羨的目光,執子之手,與君偕老,關愛還在,情猶在,呵護從不曾離開。多年過去,她仍是他手心裡的寶,他仍是她的最愛,這份愛,那么純,那么真,那份相濡以沫直教人感動流淚。
朋友的老公換房換車換老婆,滿身的珠光寶氣卻掩飾不住滿臉的悲哀滿臉的無奈。看看眼前這位武界名人,妻子過生日,他居然可以推掉一切應酬陪她融入這山水,你看他們那一對清新可人、充滿青春朝氣的女兒女婿笑得那么陽光,純真的臉上溢滿童貞與稚氣,還有幸福。
她望著丈夫澄明的眼睛,臉上溢滿幸福,溫柔的目光中流露愛戀,這位被幸福寵愛著的女人,看起來是那么溫柔、善良、純樸,望一眼,便也令人有一種清泉滌盪的純淨之美。我很欣賞著名作家流沙河作客張邦元家中時對其妻讚美的話語:“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你就是那位偉大的女人。”
多年以來的相濡以沫,妻子很理解酷愛武術的丈夫張邦元:“人的心靈是很奇特的,給得越多,所得也越多。當然,去愛一個人既不是期待,也不是施捨。他在精神上給予我太多的鼓勵。他給我的是生活中極重要的判斷力、生命力以及決斷力。我們可愛的孩子,也承襲了他這種精神。不過,他卻沒有把他自己完全地交給任何人,甚至是我,他屬於國家。他的一生都將花在弘揚中華武術上。而且,為了完成心愿,他也具有必要的能力、創造力以及無窮無盡的精力。過去他難免也有抉擇的痛苦經歷,但最後還是發現自己的目的在於弘揚中華武術來表現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所在。當然,他也具有完成此願所需的洞察力、獻身、勇氣、忍耐以及愛情。在參加國際國內武術比賽中,在參加電視台的武術宣傳節目中,他也曾獲得財富和聲望,但他的目標不在富有或成名,而在於弘揚中華武術後繼有人。”
張邦元成名了,麼娘對他的養育之恩他至今銘記在心,在麼娘90歲生日這天,張邦元攜弟子、同行表演武術,給麼娘獻上90歲壽禮。
參加表演的既有年近古稀的師父前輩,也有舞勺之年的弟子新秀。伴隨著聲聲斷吼,張邦元的弟子,鐵砂掌表演者王斌空手連續擊碎9塊鵝卵石,碎裂的石塊散了一地。王斌說,連破9石是為了恭祝老壽星身體越來越好,比石頭還硬朗。隨後,另一位弟子李紅沁的內功表演掀起了全場高潮,180斤的身體站在點亮的普通燈泡上巋然不動,用鼻子將腳踏車輪胎吹漲。這套絕技剛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江湖人稱“火龍王”的王光榮說,習武之人義字當頭,孝道為先,他們為老人免費祝壽表演,不僅是因為和張邦元有著幾十年的深厚友誼,更是衝著他的一片赤誠孝心。
張邦元自幼在成都昭覺寺和嵩山少林寺習武多年,練得一身銀槍鎖喉的真功夫,這次更是冒險將其與柔術搭配表演,曲腿過頭,單腳盤坐於地,硬生生地用咽喉將兩米多的長槍頂彎了。
張邦元說,這次所以這樣冒險,是要在麼娘面前一展絕技,讓她看到自己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說起麼娘,張邦元感慨萬千,他6歲喪失雙親,10多年來,吳作君老人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對待,穿衣、做飯、教他做人。雖然張邦元現在已年近60歲,也是武術界響噹噹的人物,但是這10多年的養育之恩,他一直銘記在心。
中國古語說得好:“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張邦元師恩難忘,並時刻將恩師的諄諄教誨銘記於心。三位恩師在世時,他常常攜弟子及家人前去探望。現在,他也時常和師兄弟們一起去到恩師們的塔前靦懷恩師,看到有人向恩師頂禮,獻花,忍不住要落淚,恩師“承上啟下發揚光大”的贈語又似響在耳畔,他在心裡發誓:“此生將不負師恩,為弘揚中華武術而貢獻自己的力量,直至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天。”只有如此,才能讓自己的心有所慰藉。
習武的張邦元是個性情中人,他正直善良,常以德服人,他常說:“心地無私天地寬。”嫉惡如仇的他若遇到不平之事或危難時刻時,出手也是難免的。幾十年的習武磨練,練就了他一身武藝,他雖身懷中華武術絕技,但也從不輕易顯山露水。但有一次,張邦元路遇4個持馬刀的歹徒正搶劫一名計程車司機,那名司機在掙扎中被砍得滿身是血,張邦元奮勇當先,勇退歹徒。之後提及此事,他只是淡淡地一笑:“弘揚正氣,見義勇為是我們每一位公民的責任和義務,而習武之人路遇不平,更當拔拳相助。”
張邦元成名了,生活也在自己和妻子的努力下好轉起來,這時的他依然保持那份簡樸,他不僅時常接濟、照顧生病的哥哥,還經常給妻的母親買禮物,送錢財,他說:“岳母太不容易,丈夫去世得早,她又當爹又當娘,靠著自己那點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著6個孩子,供他們念書,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左鄰右舍對此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都勸她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岳母多年來卻守身如玉,始終不嫁,一個人心懷喪夫之痛,努力帶大了6個孩子,我非常敬重她。”
張邦元對待親人關懷備至,對待幫工的工人也同樣懷以仁愛之心。一次,上級領導來探望、慰問他時,恰遇下水道堵了,客廳也像水簾洞一樣滴噠滴著水珠,濕透了客廳的半邊牆。張邦元沒有要求領導解決,而是自己請來了工人,他說:“我很慶幸生長在新中國,非常感謝各級領導對我們一家的親切關懷和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和鼓勵,使我能全心地為弘揚中華武術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當他看到工人們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飄雪的寒風中打著哆嗦,依然努力幹著活時,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他說:“如今年關將近,這些工人為了能讓家人過個好年,不顧及寒風侵襲,還在找活乾,看到這些工人的樣子,就像看到過去的自己。”他不僅將自己的衣服送給工人們穿,還買來好酒好肉的招待,為了讓工人們早早回家過個團圓年,張邦元以高於市價5倍的工資付給工人們工錢,他的這種勞動人民的純樸思想感情令人感動,也很值得尊敬和大力提倡。我們不是說“讓世界充滿愛”嗎?
作為一代武術名家,張邦元不僅痴迷於武術,還將傳統武術的繼承與弘楊當作一種責任。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出發,在他看來,中華武術的前景非常廣闊,武術不僅有競技作用,而且更大的意義在於強身健體、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武術的健身效果是非常明顯和有效的。中華武術十八般武藝的長期演練,有提高人體反應度、靈敏度的作用,其直接意義就是長壽的表現。
張邦元還非常熱心公益事業,常帶領弟子們到電視台、到敬老院、到地方學校、廠礦等,為各項公益活動進行義教義演,受到廣泛好評。
四川衛視《打破砂鍋猜到底》特邀張邦元親臨節目錄製現場,為大家講述一段海燈法師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將失傳的童子功再現世人面前。
張邦元熱愛哲學,善於思考,哲學思想滲透在他一生的事業和生活中,在他的許多言談中都有體現:
--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仁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傳授信心和愛心!
--我們不但應該保護環境,保護動物,保護自然,更應該保護心靈。
--當你在將愛給予周圍的人的同時,也在收穫得到的愛,這就是你精神和內心的滿足。
--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或許因為我是習武之人,也當過警察,我從小就習慣多向思維,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就非常容易理解別人。
--沒有人可以在頂峰上永遠駐留,世事輪迴,有起有落。
仁德武勇
2010年元月,張邦元應“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執導新片《蘇乞兒》劇組邀請,到北京衛視參加《蘇乞兒》電影全球首映式。
張邦元應“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蘇乞兒》劇中“武神”扮演者周杰倫、“蘇乞兒”扮演者趙文卓、國際功夫巨星楊紫瓊以及影視明星閆妮等友人之邀到北京衛視參加天下英雄會,並和武當、少林等全國近百武林高手齊聚北京衛視,同台獻藝,展示中華武術,天下英雄會獲得圓滿成功!之後,張邦元和“蘇乞兒”劇組全體演員及武林高手合影留念。
張邦元身懷武林絕學,享譽海內外,練了數十年的武術,張邦元在武林界有很多故事廣為流傳,大家都知道他有很多絕活,倒頂雙槍、單槍推汽車、童子功、隔山望月、二指禪等。因而,幾十年里不時有好強之人前來挑戰,張邦元大都婉轉推辭了,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和洋拳高手的一次秘密對決。
有一次,家裡面來了幾名外國人,經翻譯介紹,張邦元才知道,來的這個人竟然是韓國跆拳道總教練和他的幾名弟子。看到是國際友人來訪,於是張邦元連忙熱情接待。他們兩個人,一個是中國的武術名家,另一個是韓國的國術大師,兩個人的交談當然離不開技擊格鬥了。“聽說張大師還從來沒有打輸過,我也從來沒有打輸過,什麼時候我們比試一下?”當時近30歲的總教練半開玩笑地發出了挑戰。而張邦元自然沒有把小字輩放在眼裡,“你打拳的水平相對我來說還處於‘幼稚園’階段,我今天就要讓你輸一盤。”
張邦元為什麼會這么自信,原來他早就研究過韓國的跆拳道和日本的空手道。一些崇洋媚外的中國人,一直將這兩種技擊之術視若珍寶,以至於國內的有些地方中國的武術反而乏人問津。其實,在張邦元的眼裡,這兩種東西簡直就是雕蟲小技,不值一提。
洋拳總教練對張邦元大師這位武術界的名家還是很尊敬。他先請張邦元吃飯喝酒,還親自送他回家。11月份初冬的夜晚還是有些涼,也許是雙方都喝了點酒,血氣仍然往上涌。借著路燈的微弱光亮,兩人在小區的院子裡拉開了架勢。動手前,張邦元就警告對方不要挨他的後手拳。練了幾十年武功的張大師,最初沒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好幾次能制服對手的機會,他都放棄了。“幾十年歷經心路磨難,我一直記得當年在我兒時父親的諄諄教導,習武是為了強身健體,戰勝自己,做人要心存仁愛,那才是永恆的巨大的力量!”張邦元解釋自己的手下留情。不過也喝了酒的洋教練沒有明白這點,仗著年輕氣盛,右腿一個高壓腿就向張邦元的頭部劈下來。這已經沒有思考的餘地了,只見張邦元左手接住來腿,右腳上前半步關住對方的左腳後跟,順勢來了個四兩撥千斤,右手一掌就照著對手的胸口擊下去,只見對方頓時摔出2米開外,足足有10分鐘都沒爬起來,張邦元友好地上前將他扶起來。“我當時沒有用全力,不然他會被我打殘廢。當他爬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跪地向我拜師。”
後來,洋拳教練還特地邀請張大師去當他們的總教練,不過被張邦元婉言謝絕了。在武功上張邦元很輕易地就擊敗了跆拳道高手,“中國武術的真正內涵,就是止戈為武。習武之人不打鬥,這次接受挑戰,只是想說明並不是‘龍拳’就打不贏‘洋拳。’洋拳只是在市場上打贏了我們。”
他還說:“天下武術是一家,我希望看到全世界練武之人,在其身體不斷強大,武藝精進的同時,對於他們自己生命中的喜怒悲哀、權力、欲望看得淡泊一些,這樣才活得快樂,因為生命的本質是快樂,而武術的最高境界也是幸福、快樂!”
張邦元武功了得,不時有業界人士出重金邀其為保鏢,他都一一婉言謝絕了。張邦元說:“我自幼出家練武習醫,得到國家的重視,縱觀古今,也只有現在的時代,國家才更重視中華武術這一國粹,更重視這方面的人才,使我有了更加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我的一生都將為弘揚中華武術這一國粹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2010年8月,張邦元帶隊參加第五屆香港國際武術比賽,在中年組的比賽中,以精湛的中華武術連連打敗三國(美國、日本、泰國),喜獲國際冠軍,獨攬三金,並獲得了少林隨行拳、峨眉斬蟒刀、峨眉絕技(童子功、倒頂雙槍、隔山望月)個人全能第一名。張邦元的弟子謝飛龍及隊員也獲得多枚金牌。
目前,張邦元和武林界人士一起繼續澆灌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武術之花,他在魯豫有約節目中說八十歲還要表演童子功,挑戰全世界健康老人,他的心愿是和武林界仁人志士一起將中華武術帶入奧運正式比賽項目,為中華武術之崛起而努力奮鬥!
相關新聞
收徒
張邦元按江湖規矩收徒 徒弟叩首敬茶
2013年3月9日,成都知名武術大師張邦元收徒,江湖武林人士近200人前來道賀。
給徒弟送上厚禮:銀槍刺喉推汽車眾武林人士道喜:輪番上陣演絕活
按照江湖規矩,到場的青城派、峨眉派趙門、查拳門、黃林派、無極門以及武當派的掌門均披掛上陣表演了拿手絕活兒。張邦元更以師傅名義,為愛徒“送”上厚禮——“銀槍刺喉推汽車”。
收徒儀式
江湖規矩:徒弟叩首敬茶
宣誓:尊師重道,弘揚中華武術
武林人士收徒不同於一般的禮數,更講究禮儀和傳承。作為成都乃至國內武術響噹噹的人物,張邦元的這場收徒儀式吸引了近200名武林人士到場,其中不乏青城派、峨眉派趙門、查拳門、黃林派、無極門以及武當派的掌門人。
徒弟叫唐梓富,今年37歲,老家在湖南郴州。說起師傅,他說,他們結緣是在網上。
唐梓富沒有一點武術基礎,一次網上與成都的武林人士交流後,經牽線認識了張邦元,張邦元對這名新弟子的靈性大加讚賞,有意栽培。
中午拜師儀式開始,徒弟雙膝著地向師傅、師母叩首,誠意著實讓大家感動。在眾武林人士的見證下,徒弟雙手捧茶向師傅敬上。“能拜師傅,是我的緣分,我要向師傅學習正宗功夫!”唐梓富說,和師傅相處的一段時間裡,自己感受到了溫暖。他還當眾“宣誓”:尊師重道,弘揚中華武術。“小伙子,好好向師傅學習,不要辜負了他老人家的期望!”成都查拳門、武當派的掌門人上前拍拍唐梓富的肩膀,鼓勵他勤學多練。
前輩道喜
江湖規矩:掌門均披掛上陣
拜了師,武林前輩們也輪番上陣,表演自己的“絕活兒”,以示道喜。
青城派掌門何道君及他的徒弟率先登場,以硬功夫掀起了小高潮。隨後登場的峨眉派、查拳門、黃林派、無極門以及武當派的掌門人表演的虎拳、螳螂拳、醉拳,雙腳落,拳頭起,輾轉騰挪,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年近七旬的張邦元按江湖規矩為徒弟送上了一份“厚禮”——“銀槍刺喉推汽車”。
“為了徒弟,我豁出去了!”張邦元擲地有聲地說。此時,只見一輛黑色轎車緩緩駛來,停下。一把明亮的鋼槍閃著寒光扎在張邦元喉管部位,另一端頂住汽車的尾部。他身子躬下70度,兩腿叉開,雙臂伸展,“嗨!嗨!”大叫兩聲,運氣發力,車子開始緩緩移動。人走車移,不到一分鐘時間,汽車移動差不多近20米。
如此絕活兒,引來大家叫好。張邦元還表演了“童子功”、“板凳拳”……眾人立身鼓掌。徒弟唐梓富說,“沒想到師傅這般年紀還如此幹練,一定好好學藝”。在場的眾武林人士則向張邦元“叫板”:一定要找時間切磋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