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道昶,1963年3月生,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桑墟鎮老莊村人,高級工程師。中學時期先後在桑墟中學和華沖中學讀書。1984年8月,從原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畢業,被分配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曾榮獲“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突出貢獻獎章”。現任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副總指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計畫部副部長。
主要參與事跡與獲得成就
張道昶:參與"神七"發射的宿遷人
在酒泉,一大批專家正在為“神七”的順利升空做著緊張、細緻的準備工作。作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計畫部副部長、高級工程師,宿遷籍航天發射技術專家張道昶也參與其中,擔任重要的組織指揮工作,將在現場見證神七成功發射的歷史性時刻!
昨日中午,記者連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電話採訪了張道昶。
1963年3月,張道昶出生於沭陽縣桑墟鎮老莊村,中學時期先後在桑墟中學和華沖中學讀書。1984年8月,從原南京工學院畢業,被分配到神秘的“中國航天第一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張道昶已多次參與完成無人飛船發射、載人航天飛行、衛星發射和數百次多種型號火箭發射試驗任務。由於工作成績卓著,他榮獲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突出貢獻獎章”,並被表彰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從1992年開始論證神舟發射,到神舟系列飛船的設計、建設、合練,至今,四次無人火箭、三次載人飛船的發射任務我全部參與了。”張道昶雖然非常熱情地接受記者的採訪,但談及自己取得的成績卻顯得非常謙遜,“我只是十幾萬航天人中的一員,做的也只是本職工作……”
記者了解到,在“神四”發射任務中,發射場氣溫為零下27度,已超出最低發射條件,飛船、火箭和地面設施設備面臨著巨大考驗。在指揮部的領導下,張道昶和參研參試人員積極協調、反覆論證,為任務指揮部決策提供了一系列針對性應對措施,確保了飛船的成功發射;
在“神六”完美飛行前,張道昶發現運載火箭可能造成飛行失敗的重大安全隱患,及時向研製部門提出針對性改進意見,大大提高了運載火箭飛行可靠性;
張道昶與技術人員運用層次分析法、故障字典分析法以及關係矩陣分析法等技術,系統總結了歷次飛船發射任務的經驗,形成了“載人航天飛行試驗結果綜合分析評估技術”,開發了先進的飛行數據快速分析平台,提高了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和效率;
載人航天發射題問就是確定測試發射模式,不僅要滿足安全可靠性高、發射成功率高、發射頻率高的“三高”要求,而且要兼顧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任務的要求,張道昶與大家潛心研究國內外航天發射模式,反覆進行系統協調,終於研製出我國航天領域最為複雜的“載人航天工程測試發射工藝流程”;
張道昶勇於創新,由他主持攻關,先後創新了發射場測試發射指揮監控技術、待發段逃逸救生技術、航天發射故障診斷技術等航天發射技術,提高了發射場信息化水平。同時,他不斷總結、探索、研究航天發射的組織指揮技術,組織編寫了載人航天發射組織指揮要則、質量管理規範等發射場組織指揮文書,這些都為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實施提供了基本依據,為完成其它型號火箭發射任務提供了重要借鑑。
從“神一”到“神五”,張道昶一直從事具體的技術工作;從“神六”發射開始,隨著經驗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張道昶開始從事組織、指揮工作。據張道昶介紹,此次神七問天,他主要參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組織指揮工作,這項工作涉及發射計畫的制定和落實、質量的控制以及發射安全等方面的把關等重要環節。
22日,張道昶參加了“神七”發射前的最後一場全區合練;昨日上午,火箭、飛船、發射場系統完成了發射前的最後一次聯合測試,“這也意味著發射區所有測試工作全部完成”。
“22日的合練是‘神七’發射前最後一次綜合模擬演練。‘神七’的火箭、飛船、發射場等七大系統全部參加,除不進行點火、航天員不進艙外,均按發射的實時情況進行演練。”張道昶所屬環節為發射場系統,“發射場系統主要負責火箭的點火、起飛、船箭分離等,飛船順利入軌後,發射的主要任務就算完成了。應該說,目前,‘神七’發射前的各項工作非常順利。”
由於工作需要高度保密,張道昶從不和家人談工作上的事情,以至於家人多年來一直以為他在蘭州工作。直到2003年,首次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後,通過電視直播,家人才知道他的崗位這么重要。
張道昶一直記掛著家鄉,記掛著家中年邁的雙親。但因為工作關係,多年來,很少有機會回家,最近一次回家還是在2004年。“老家的變化太大,要不是因為工作太忙,我真想常回家看看!” 因為神七發射成功後,張道昶還有新的工作任務。採訪結束前,張道昶真誠地說:“最近的工作一項接著一項,今年沒有時間回老家了。我非常想念家鄉和親人,只要有機會,我一定回家看看家鄉的新變化!”